侯立尊在百万慈善助学金签约仪式上发言。
焊接成就奖颁奖。
侯立尊:英雄不迟暮,报国无尽时。
侯立尊印象:
这是一位淳厚慈善的长者,这是一位抱定 “焊材强国”宏图大志的追梦者、创世者,这是一位一辈子都与中国焊材业牢牢焊在一起的行业泰斗,这是一位始终都把个人责任与家国天下紧密连接在一起的贤达君子。他的生命之旅,焊点无数。在一个个焊接点上,是朵朵焊花灿然绽放。
2009年8月,又一朵耀世焊花辉煌绽放。在第十四次全国焊接学术大会上,他摘取了 “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在侯先生之前,戴上这顶中国焊接学术界至尊桂冠的只有9人,且都是名院士名教授,真正从焊材制造业一线走上这学术界巅峰的企业家,惟他一人。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焊接材料产业史上,作为 “中国工业创新领袖”,他创立了一代王朝,他始终引领在行业潮头,翻越一道道波峰,其刚猛之态,凌云之势,令多少世界焊材巨子叹为观止。
今年,他已年届90,仍驾驭着金桥焊材集团这艘世界级 “航母”破浪前行。因为,萦绕他心中的“焊材强国”梦,至今尚未到 “圆”的时候。
情系焊花终生无悔,矢志创造为国立尊。这,就是曾连续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侯立尊永远的情怀。
“侯立尊花甲之年开始创业,打造出焊材产销量世界第一的知名企业;潜心钻研,研制成功全面替代手工生产的成套设备,使我国焊条生产步入机械化时代;研制的还原钛铁矿替代金红石,结束了我国焊材原材料依赖进口的历史……”
—— “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苦孩子成了 “资本家”
侯立尊出生在东北,家境贫寒,自幼丧母,小小年纪就担当起全家的生死存亡。16岁那年,眼看家里人实在活不下去了,他只好到大连的一个日资焊条厂做了学徒工。自此,他的一生就牢牢焊接在一根根焊条上了。正值山河破碎,家国飘零之际,学到一身技术的侯立尊不愿再为日本人卖力,就跑去沈阳一家中国人开办的小厂。脑子灵光且喜欢钻研的他,很快就成了技术骨干。
1949年战火刚刚熄灭,一位老朋友对他说: “你去天津闯一闯,那码头可大了,厂子也多。”就这样,他于1950年来到了北方工业重镇天津。侯立尊到天津一看就来了精神,天津真是个做焊条的好地方。他先开了一个做焊条的小作坊。想不到这个外来流民做出的焊条又好又便宜,四面八方的用户宁愿排队也非买他的货不可。于是,侯立尊花了4000元钱,在河北区陈家沟子买了一处四合院。他要在海河边上拼出一片新天地。当 “中和焊接器材厂”的牌匾挂在自家门口的时候,他看着牌匾流泪,全家人看着他流泪。只是这个工厂并没给他挣下多少家底,却给他挣到了一顶 “资本家”的帽子。
1954年,一个成立不久的国营金属构件厂厂长找到他说: “国家正缺你这样的焊接人才呢!你是想自己发财,还是想为国效力?”侯立尊想都没想就说:“我们穷老百姓,只要国家一声令下,哪个不想为国效力?”厂长说: “那好,你就带着技术跟我干,往后你就是国家干部了。”
受尽苦难的侯立尊,知道 “国家”二字的分量。他不在乎 “国家干部”的身份,却在乎 “为国效力”的机会。但不知何种原因,他没有去成,很是遗憾。1955年,国家要搞公私合营,侯立尊一听到国家号令就冲在了最前头,鼓着掌献出了自己的工厂,鼓着掌把自己的厂长大位让给了政府派来的国家干部。顶着个 “资本家”的帽子,自此便没了资本。没有资本就没了拖累,他把全部心思都放进电焊条里去了。既然发了誓要改变中国焊材工业的落后局面,那就得有足够的知识资本。于是他业余完成了中学学业,业余攻下了大专文凭,业余自学了俄语、日语,业余研发了一项项新技术新工艺。1957年公私合营的几家小焊条厂联手组建了国营天津电焊条厂。如此才干的侯立尊岂能弃之不用?于是, “资本家”成了国营电焊条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今天的 “天津大桥焊材集团”,就是从这家工厂发展起来的。当时,因侯立尊主持研发的焊条为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立了大功,便有了 “大桥牌”这个闪亮世界的焊条品牌。自此,中国手工制作电焊条的历史在侯立尊手上终结,中国现代焊条业的新纪元在侯立尊手中开启。
让焊条染上中国色
电焊条生产配方中有一种主要原材料,名曰 “金红石”。作为中国电焊条行业当时的 “必备粮”,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仅出产于少数西方国家。于是,金红石就成了西方国家钳制中国的禁售物,国内大批电焊条厂家因此经常面临 “断米之困”。而作为钢铁针线的电焊条一旦断供,饿肚子的不只是一个行业,整个国民经济都会因此而断裂。
寻找金红石替代物,已成为全行业解饿脱困的头等要务。那些年头,在资料来源枯竭,科研条件低下的现实面前,多少行业精英望天长叹。侯立尊搜尽自己所学所能,也不知突破多少道坚壁高墙,终于有一晚,一道灿烂中国红照亮了他的梦:钛铁矿砂!中国有的是钛铁矿砂,只要把钛铁矿烧制成还原钛铁矿,其成分不是和金红石非常接近吗?
任何梦想还没从枕边落到实处的时候,都免不了遭遇冷待。面对大家的不理会不支持,侯立尊却死死揪住梦的尾巴不肯撒手,他带着一批铁杆骨干,潜入荒滩野地,垒起了焙烧窑。他和他的团队成了野人,没日没夜地在荒野上烧着野火,烧着梦想。烧了将近二百个日夜之后,他终于把自己的梦烧红了。他烧出的 “还原钛铁矿”,完全可替代金红石。用这种材料调配制成的 “钛钙渣系”和 “钛型渣系”电焊条,经国家测定丝毫不输给用进口金红石制作的电焊条。时至今日, “钛钙渣系”和 “钛型渣系”依然主导着中国焊材业。中国焊材业终于有了自己的粮食,中国焊材业不再受制于人。至于到底给国家节省了多少成本,侯先生当时没算,如今更是算不出了。
小小焊条撬开国际大门
1979年,中国对西方关闭了几十年的大门开了锁。国门徐徐打开之际,面对门外的未知世界,隔绝太久的国人有几个人能走出去,有几个人能请进来?大家都在惶惑观望之际,侯立尊却抓起一把大桥牌焊条找到主管部门,“我要申请英国劳氏船级社质量认证!”懂行的人都知道,这可是国际同类产品最权威最高等级的认证,你一根闭门自造的小小焊条,竟妄想在工业发达的英美登上行业之巅,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再说了,国门才刚刚开了一道缝,门内的各行业众企业休说申办国际认证,就连国际认证本身是什么都是一片混沌。侯立尊提出来操办英国劳氏船级社质量认证,着实把主管部门吓了一跳。
面对种种质疑,平时不善言谈的侯先生此时却自信满满振振有词: “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他有几斤几两,我们的大桥焊条跟他们同类焊条比一点儿都不差。我带队研制的两种焊条早就出口西方,可就因为没有国际认证这张身份证,一直都登不上大雅之堂,一直都是人家眼里的便宜货。还有,中国制造业闭门造车太久了,与世界脱轨太久了,只有尽快拿到国际认证,中国制造业才能在技术、管理各方面向世界水平看齐,才能在国际市场争得让人尊重的一席。”磨破了嘴皮,跑穿了鞋底,有关部门依旧忐忑不安。认准一个道,侯立尊何曾放弃过?他还是不断地跑,不断地游说,不断地打报告。老伴说: “他就是这么拧,谁都拧不过他。”直到国务院4位副总理做了批示之后,侯立尊的 “惊世之举”才得以放行。在那个国门乍开未开的时代,侯立尊此举不仅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还担当了很大的政治风险。
冒险破冰,一举成功。侯立尊研制的电焊条果真拿到了英国劳氏船级社质量认证。紧接着,他又拿着大桥牌焊条,攻下了七国船级社质量认证。世界焊材业因此染上了中国色彩。
英雄无暮色 老来创大业
1986年,年过花甲的侯立尊退休了。一匹纵情狂奔雄风正盛的骏马猛然收住了脚步,那日子那滋味是何等难过。老伴劝他说: “奔了一辈子了,你也该老老实实回家歇着了。别再惦着那些天高地远的事了。”可是一个依旧蓬勃的生命,一腔依旧汹涌的豪情,岂能坐等老去?侯立尊放不下那些又高又远的事,因为对他来说,只要他奋蹄前纵,云顶并不高,天边并不远。他说: “你看,都什么时代了,那么多焊条厂还在靠几十年的老产品吃饭,还在用着我几十年前的老配方。国内建设量越来越大,可高端焊条还都得靠进口,这怎么成?”
这当然不成。本该颐养天年尽享清福的侯老先生又出征了,他要再一次自己创业,自己研发高端焊材。领军筹建合资焊材企业。凑来凑去,只凑够300万元,这点钱放在当时的焊材业,连进口一台设备的钱都不够。可侯立尊却对合资伙伴说: “一个钱顶十个花,这不就富富有余了吗?你就等着来验收吧。”他把厂址安在了远离市内的开发区盐碱滩上,就带着几十名招募来的员工自建厂房了。时值寒冬,侯立尊和工友白天在工地上热汗奔流,晚上则住在临时拼搭起来的活动板房里。那活动板房四面透风,房顶墙缝都结了冰,往往野地里的冰都晒化了,屋里的冰还是硬如顽石。后半夜了,和衣而睡的工友鼾声四起,而六十多岁的侯老先生却还是伏在案上,谋划着他的焊材强国之梦,口中呼出的雾气,在老人眉毛发梢上结成了冰珠。砖不够用了,侯立尊就带人四处找寻建筑垃圾,用捡来的砖头垒砌烘烤炉。工友在高处施工,他就在下面扶梯子,北风刀子似的一刀一刀割着他的手,他只能死死抓住扶梯一动都不敢动,一双手都跟梯子冻结在一起了。老伴儿找不到他,听见孩子们的叙说,老伴儿哭了。 “你说你,这辈子遭的罪还不够吗?这把年纪了,怎么还不知道疼惜自个儿呢?”孩子们也心疼老爷子,轮番上阵想拉他回家暖暖手歇口气,可老爷子又拧上了,孩子们合在一块儿都没把他架回来。老爷子说: “我这一辈子除了做焊条,就没别的念想了,我的魂在焊条里,离开了焊条,我活着还有什么滋味?你们要是有孝心,就放我再拼一回吧。”
厂房拼出来了,侯立尊带领技术队伍,搞设备创新。买一条进口电焊条自动配粉线就要花800万元,侯立尊想都不想就四处去找配件了。电焊条生产的每个环节每个程序似乎都流动在他的血脉里,于是这条生产线在侯立尊的带领下就有了生命有了形体,有了脉络有了性格。他用一个个廉价部件,还有很多别人眼里的废弃物,只花60万元拼凑起来的一条 “电脑控制自动配粉生产线”,竟丝毫不逊800万元的洋设备,甚至比洋设备更听话更勤快。如今这种浸透了中国式智慧和灵性的配粉生产线,金桥集团已经有了9条。
纤维素型管道专用焊条、石化专用焊条、自保护药芯焊丝、气保护实芯焊丝、气保护药芯焊丝、不锈钢药芯焊丝、气电立焊药芯焊丝、金属粉型药芯焊丝、堆焊药芯焊丝……一款款性价比远高于西方行业诸强的高新焊材,在侯立尊带领的 “金桥集团技术队伍”创造中绽放出炫丽的焊花,焊进三峡大坝、西气东输管道、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秦山核电站、30万吨油轮船体、18万吨散装货船体、高速列车CC707厢体、亚洲最高塔广州电视塔塔身、高速铁路钢轨……一针一线,千针万线,一位中国老人执著他的钢铁针线,为他的东方大国缝制出款款新衣。侯老先生的 “金桥焊材”,因此成了中国焊材王牌,成了产销量冠压全球的世界焊材帝国。
焊材未了情 报国无尽时
如今,年届90的侯老先生已将企业经营权逐步放手给他的后来人,但并未停止科研的脚步。他说: “在高端焊材这一块,中国跟西方的差距还有1公里。”看样子老人还要往前奔,还要往前追。1公里之差就在眼前,天生执拗执著好强好胜的老人岂肯罢休。
因为,在他的脑海,有一个挥之不去的 “焊材强国”梦。
在追梦的路上,侯老有自豪: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焊材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质的飞跃。尤其是最近十年,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焊材业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令全球同业惊叹的成就。
论规模,藉钢材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及焊材出口大国之列,中国年产焊材已达440多万吨,雄踞全球之首,堪称名副其实的 “焊材大国”。仅金桥焊材集团一家,年产量就已达到120万吨,被同业誉为世界 “焊材帝国”。
论产品,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随着新型钢材、新型焊接工艺、新型焊接设备的不断涌现、中国焊材业适时推出了一大批凸显高新、高质、高端化的新型焊材,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兴焊接领域的需求。
手工焊条,完成了从传统普通向新型专用的转变。据侯老介绍,仅最近几年,金桥焊材集团就研制出超细晶粒化超大型低温球罐钢用焊条、E级铸钢用焊条、核电站用新型材料配套焊条、超低S·P含量高韧性焊条、还原镁罐及轨道机车挂钩等专用焊条等20多种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种高端产品。
自动焊丝,实现了从单一普通产品向系列中高端产品的跨越。侯老指出,中国的焊丝研制可谓是异军突起方兴未艾,为加速中国焊接自动化进程做出重大贡献。在这方面,金桥焊材集团同样起到了行业领军的作用。侯老告诉记者,仅最近几年,金桥焊材集团为填补国内空白,满足国内急需,创造出管道焊接用自保护药芯焊丝和高韧性自保护焊丝、钢轨对接自保护药芯焊丝、不锈钢气保护药芯焊丝和双向不锈钢焊丝、金属粉型CO
2
气保护药芯焊丝、气电立焊药芯焊丝、无镀铜焊丝、核电用氩弧焊丝等一系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能替代进口的高新产品,打破了国外焊材业在多个应用领域的技术壁垒和价格垄断。
在圆梦的路上,侯老有遗憾:较国外焊材名家,中国焊材企业在产品结构及档次上仍有欠缺之处。尤其用于特殊钢材、特殊领域焊接的特种高端焊材,还有一定差距。为说明这一点,侯老不吝自爆 “家丑”。中国每年出口的焊材有百万吨之巨,却大多数为普通产品,而一些特种高端焊材还得依赖进口。这一出一进,就暴露出了中国焊材业的软肋: “大而不强”。
一是中国焊材业整体创新能力偏弱。纵观国内焊材业,很多中小焊材企业既没有属于自己的研发机构,也没有自己的科研人员,仅仅是靠 “拿来”的配方和工艺,在中低端焊材市场上拼价格。即便是那些较大的焊材企业,也严重存在着 “重生产轻研发、重产量轻质量”倾向,为追求眼前既得利益,不积极也不愿意研发 “投入高、技术难度大、市场需求量小”的特种高端焊材。像金桥焊材集团这样为满足国家急需,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务求在特种高端焊材研制上实现突破的企业已是少之又少。
二是中国焊材研发体制上存有弊端。焊材是钢铁 “针线”,二者相符相承,密不可分。据侯老介绍,国外焊材企业多附属于钢铁企业,实为一家。在这种上下游一体的产业链中,信息可以共用,资源可以共享,研发可以同步,确保了新型钢材与新型焊材结伴面市。中国则不同。不仅焊材企业和钢铁企业各成一家,且两个行业分别归属于机电和冶金两大系统。各行其事各自为战由来已久。在这种上下游产业链被 “肢解”甚至被 “割裂”的体制下,钢铁企业研制中的新型钢材,对焊材企业来说就是个谜。待谜底揭开,与之匹配的焊材研制才有望起步。这一现状不仅导致了焊材研制的滞后,其间的时间差也给了国外焊材抢滩中国市场的可乘之机。
三是中国在新型钢材的研制上相对落后。中国只是 “钢铁大国”还不是“钢铁强国”,一些特种高端钢材尚依赖于进口。按照国外焊材与钢材同步研发的通例,面对进口钢材,中国焊材业只能无奈的看着国外焊材与钢材牵手登陆中国市场。这也是中国焊材业在特种高端焊材研制上落后于国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圆 “焊材强国”梦,侯老有期待。要跨越中国距 “焊材强国”的最后1公里,中国焊材企业须在优化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前提下,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是第一位的。侯老认为,惟有把握全球焊接前沿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并在高端焊材研制上实现重大突破,才能尽快把中国建设成为 “焊材强国”。作为中国焊材行业的排头兵企业,金桥焊材集团将继续充当科技领军的角色,立足首创原创,在特种、专用、高端焊材研制上率先发力。侯老告诉记者,金桥焊材集团为此已做了充分准备。金桥焊材集团经过20多年的引才和育才,已拥有一支近百人的高素质创新团队。其中专家级科研人员就有10人之多。不仅如此,金桥焊材集团还先后斥资5000多万元,购进多台世界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建起了国内外焊材业堪称一流的技术中心和实验室。在冲刺最后一公里的跑道上,金桥焊材集团要借助这一高端创新平台,为打造 “焊材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打造 “焊材强国”,必须集产学研之智。侯老指出,有针对性地 “借脑”,不仅是对焊材企业现有 “短板”的必要补充,也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因为,设有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是企业的 “淘宝”之地、 “取经”之所、 “借力”之处。金桥焊材集团,早在几年前,就与清华大学、苏州热工研究院、宝钢等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下一步,金桥焊接集团不但要与更多 “学研”单位联手,进一步扩大研发范围,还要与杭萧钢构等高端用户加强技术合作,研制出更多受用户欢迎的特种专用高端焊材。
建立上下游产业联动机制,携手打造 “焊材强国”。侯老呼吁,现在是推倒隔在冶金行业与焊材行业那堵墙的时候了。在他看来,惟有钢材企业与焊材企业牵手,搭建起信息共用、资源共享的科研平台,形成钢材与焊材同步研发的联动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焊材研发滞后于钢材研发的局面,继而铺平向“焊材强国”进军的道路。在这方面,金桥焊材集团已开始了开创性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侯老透露,金桥焊材集团已和宝钢、武钢组成了新型焊材创研战略联盟,共同开展了多个用于新型钢材焊接的焊材项目攻关。 “十二五”期间,金桥焊材集团在寻求与更多钢铁企业建立焊材创研战略联盟的同时,还将在延伸产业链上有全新的战略考量。如通过与焊接设备企业联盟,实现自动焊接设备与自动焊材的同步研发,助力中国自动焊质量和比例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撒播了一路焊花、担了一肩使命的人,人生无暮色,英雄不迟暮。侯老,还要和他的后来人一起去圆 “焊材强国”梦,跨越与世界之差的 “最后1公里”。(本报记者 齐雪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