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派茶企聚焦文化效应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中国茶业 “兴亦文化,衰亦文化”。在走访企业后,记者发现,随着茶叶品牌消费时代的来临,闽派茶企纷纷聚焦文化效应:武夷山大红袍阵营中的正袍国茶深挖文化视觉系统,观景茶业则聚焦禅茶文化,倾力打造 “禅修堂”;福州茉莉花茶茶企春伦锁定茶旅文化,深耕细作,开创了茉莉花茶产业园的体验营销先河;福安坦洋工夫集团茗红坦洋发出了 “重振巴拿马雄风”的号令;政和工夫举全县之力,鼎力重塑政和千年茶县风采。
正袍国茶:将产品融入中国历史文化
作为武夷岩茶大红袍品牌的大红袍专业生产经营企业之一,武夷山市正袍国茶茶业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已有97个加盟店,并于今年相继与北京饭店和安溪铁观音茶企华虹茶业签订了渠道共享战略合作协议。 “依托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文化,正袍国茶将茶文化融入了设计包装和产品命名中”,武夷山市正袍国茶茶业有限公司总裁李中钦介绍,在设计包装中,LOGO“正袍国茶”中的 “正袍国”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1100多年的演变历史。而 “正袍国茶”四字周边印鉴采用古代皇帝玉玺的皇纹,体现了皇权的尊贵与权威;同时,在包装设计上,公司采用了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图腾龙叶纹,且针对产品特色,每两款单品的龙叶纹各具特色。此外,正袍国茶的产品命名完全按照中国古哲学书籍 《周易》设计,体现了 “天、人、地、茶”的完美融合。 李中钦透露,针对不同区域的文化差异,正袍国茶因地制宜,实施四大各有千秋的产品体系和价格体系。
春伦茶业:首创茉莉茶旅
“以旅游文化带动茶产业发展,是中国茶企转型升级的重点途径之一。春伦茶业想做和要做的便是让人们从快乐茶旅中体验茉莉花茶文化。”春伦茶业董事长傅天龙表示。 傅天龙认为,茶叶品牌消费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新型消费理念。消费茶叶已经从单纯的产品物质层面,上升到了文化享受的精神层面,品茶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健康和品位的生活方式。 “茶博会是平台,茉莉花是载体,如何做大做强,我认为 ‘茶旅’是个值得一试的突破口”,傅天龙表示。 “郑和下西洋时,带着茉莉花茶走遍世界。如今,春伦希望能借助 ‘茶旅’,让茉莉花茶走遍全世界”,傅天龙透露,春伦正在筹建的茉莉花茶文化产业创意园一期工程,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完工。而由春伦牵头的世界茉莉花主题公园也在紧锣密鼓筹划中。
茗红茶业:重塑 “巴拿马”辉煌
“如何重现坦洋工夫曾经的辉煌,是每一个坦洋工夫阵营有识之士为之奋斗的目标”,福建坦洋工夫集团董事长林小灵感慨颇深地告诉记者, “坦洋工夫”,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面世于1851年,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 “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一举奠定世界名茶地位。此后,由于战争频发,海路中断,贸易受阻。 “坦洋工夫”一蹶不振,风光不再。 作为国内生产经营规模最大的 “坦洋工夫”企业,福安市政府第一家推出的品牌企业,惟一一家参与制定 “坦洋工夫”国家标准的企业,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茶饮,以及福建省第一家拥有全自动清洁化红茶生产线的企业,福建坦洋工夫集团始终以 “恢复乃至超过 ‘坦洋工夫’曾经的高度,重振 ‘坦洋工夫’昔日辉煌”为奋斗目标。 “孤掌难鸣,握指成拳,我们应该像安溪铁观音阵营学习,抱团发展,谋求共赢”,林小灵说,近年来,闽派茶系安溪铁观音阵营组团到法国葡萄酒庄园学习,抱团到法国巴黎开始安溪铁观音营销中心等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也为闽派其他茶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政和工夫:握指成拳,再度飘红
“福建茶的王国,茶品类丰富,六大类茶中占其四,品种多达千种。福建省政和县这个千年茶县,可以说是福建茶区的缩影”,政和县县长黄爱华表示,政和县在宋代时就因茶得名。上世纪50~80年代初,政和的红茶、绿茶、白茶发展兴旺,80年代进入衰退期。90年代,该县政府开始重塑政和茶风采,2006年开始大力推广。而今,全县有茶园近10万亩,茶叶加工企业百余家,产值达4亿多元。 “茶是一颗植物的哲学,是天地人和的和谐产物。政和是海西胜地,物华天宝,政和茶吸取了日月之精华,地脉之灵气……”,谈及政和茶业,政和县茶叶总站站长张义平难掩内心的自豪之情。(本报记者 张跃良 通讯员 曾秀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