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集团践行“三色”使命
稿件来源:本报讯
在今年 “两会”上,中国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提交了一份 《确保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议案,议案提到应高度重视煤电在电源构成中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优化发展煤电,采用先进的大容量、高效、节能、环保的发电设备。 曹培玺表示: “自创立以来,华能集团践行 ‘三色公司’使命,致力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 ‘红色’公司,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 ‘绿色’公司,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的 ‘蓝色’公司。回顾华能发展取得的成就,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央企,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要实践公司发展理念,就必须履行央企责任,以赢得未来。” 近日,跟随国资委中央企业采访团,记者来到华能北京热电厂 (以下简称北京热电厂)。在一座足足有三层楼高的大铁罐前,工作人员用随身携带的文件袋罩住一根出气管,打开阀门,上方嗤嗤腾起白雾,瞬间文件袋里便出现了一种白色的固体。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未经处理的干冰。这种 “神秘”固体非常柔软,轻轻一捏就会变形。 干冰正式名字叫二氧化碳,当前因是温室气体而成为人类共同的威胁。而北京热电厂却因此受益,靠捕集和出售这种温室气体而出名。 北京热电厂作为中国电力行业和华能的 “窗口”电厂,其建成以来,到此考察参观的宾客始终络绎不绝。 该厂原厂长、刚刚履新的华能科环部主任蔡洪旺介绍,位于北京东郊高碑店的电厂自规划之日起,除了供热、供气、供电之外,还肩负着为北京申办奥运会做接续准备的任务。因此最初做该厂的可研方案时,北京环保局就提出了不设灰场、采用低硫煤和与污水处理厂一同建设的要求。该厂于1995年4月开工,1999年6月建成投产,承担着城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管网30%的供热和70%的供气任务,以及全市10%的供电重任。 北京热电厂不仅拥有国内领先的热电联产技术,率先采用液态排渣和飞灰复燃等技术,而且副产品全部实现综合利用,是国内燃煤电厂第一家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及工业化应用的企业,首期工程二氧化碳年捕集量3000吨,85%的二氧化碳都被回收,纯度高达99.99%,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积极探索和贡献。 据介绍,继开展二氧化碳捕集之后,北京热电厂还将 “点泥成金”,利用城市污泥发电。此外,热电冷三联供计划也在实施过程当中。这些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大大减少煤炭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不仅是北京热电厂,华能在集团层面制定了 “绿色煤电”计划,目前正在天津建设25万千瓦级IGCC示范电站。华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华能将进一步研发近零排放燃煤发电技术,建设40万千瓦级绿色煤电示范工程。2006年,中国华能牵头建设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2008年和2009年,中国华能分别在华能北京热电厂和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投产了年捕集能力达3000吨和12万吨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 华能集团下属的西安热工研究院自主开发的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已进入了国际能源市场,为有关国家提供技术支持。为贯彻落实我国政府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决策部署,从2010年年初开始,华能集团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2010~2020)》,预计到2020年,集团能源转换效率将明显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显著增加,单位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也将逐步降低。 经过27年的改革发展,华能集团已经成长为我国发电行业的排头兵,资产总额达到7500亿元,发电资产遍布四大洲7个国家,规模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在中国发电企业中率先步入世界500强行列,2011年排名升至276位。到2011年底,华能集团的低碳清洁能源投产装机比重已达32%,拥有运行水电装机达1100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突破700万千瓦。(本报记者 孙郁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