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山东连云山混凝土有限公司与湖南三一重工集团共同投资1亿元建设的180商品混凝土项目。 (王光祥 摄)
2012年,水泥企业将面临着来自政策、环境、产能、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考验和多重制约。根据 “十一五”及 “十二五”初水泥企业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显示,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是完善产业链、降低市场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也是国际水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的迹象愈加明显,但水泥企业进入的脚步却不断加快。
3月30日, “2011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十强”榜单揭晓,榜单是由中国水泥网、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的深入调研与统计后得出,获奖企业分别为华润水泥、冀东水泥、金隅股份、塔牌集团、天山水泥、亚泰水泥、华新水泥、亚洲水泥、明峰建材、万年青水泥等10家企业。
大量产能不能释放
去年混凝土行业跟随水泥行业规模、利润等各个方面虽然保持了增长态势,但是形势已经和从前不可同日而语,并且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迹象,产能仅仅发挥了不到四成。但更加令人忧心的是,去年混凝土与制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近五成。
2011年商品混凝土产量1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75%,区域增长情况与水泥相同,西南、西北地区商品混凝土产量同比增速最快的为西北、西南地区;华东仍是水泥、商混用量最高地区。
中国水泥网CEO、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副会长邵俊表示,总体来说,国家宏观经济大势和政策对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总体利好,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尤其是各地保障房建设、大规模水利建设将会在政策导向下全面提速。但2012年,混凝土行业经济运行环境相对复杂,历年行业经济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
目前,在部分地区混凝土行业出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江苏省混凝土协会会长顾炎晴坦言,江苏省去年的混凝土搅拌机达产率仅为三成,大量的产能没有办法释放。
据统计,2011年,全行业混凝土搅拌机达产率为36.12%,比2010年下降22.62%。说明单机组搅拌量与搅拌站和搅拌机的设计生产能力相差甚远,有60%以上的搅拌机产能没有发挥出来。
更加令人忧心的是,去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出现了近五成的增长。2011年,全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515.9亿元,同比增长49.3%,2011年前10个月,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投资完成额为1200亿元,同比增长42.32%,投资规模已经超过水泥制造业成为建材工业最大投资行业。
顾炎晴表示, 产能过剩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地区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投资建设带有的盲目性。以江苏省为例,2011年混凝土企业新增了134家,但同时倒闭的企业有15家,被兼并21家,还有几十家企业关门歇业。
兼并重组正当时
面对上述情形,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处长袁克兰在第四届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水泥在产能经过连续多年快速扩张,已出现全面过剩的今天,延伸水泥产业链,特别是向混凝土产业延伸已成为广大水泥企业战略转型,寻求发展之路的重要方式。要实现这种方式的发展,最好的途径就是实施企业兼并重组。
目前,多个地区已经出台了有关混凝土行业的 “十二五”规划,力促产业机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速。
2011年中,先后有多个地区发布了商品混凝土相关 “十二五”规划,如山东菏泽、江苏吴江、江苏苏州、浙江湖州、广东深圳、安徽六安、江西、重庆、北京等,在各地的规划中,明确了对搅拌站的分布及个数的要求。
专家表示,这有助于解决地区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实现省市商品混凝土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可持续性发展,使商品混凝土行业朝着国家节能减排的方向健康、合理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同时促进混凝土行业的兼并重组。
中国建材联合会专职副会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徐永模在论坛上指出,长远来看,水泥、混凝土面临钢铁、复合材料、木材等许多结构材料产业的竞争,并且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水泥需求也将逐渐减少。但是,水泥混凝土材料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仍然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用结构和功能材料。混凝土行业要实现 “做强”,必须 “抱团”发展。
地区整合将成为主题
目前,在我国发达地区,随着商品混凝土需求量的降低,普遍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那么合理降低产能,地区整合将是发达地区混凝土行业的下个工作重点。
对此,江苏省已经率先探索,全省各地涌现出的一批混凝土强势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采取一企多站式收购、兼并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另外,中央直属的大型水泥集团在我省收购优良资产混凝土企业正方兴未艾,他们通过资产重组,以及雄厚的资金优势进行扩张,将和地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这些产业集群引领行业发展的格局已不可逆转。
顾炎晴告诉记者,江苏省混凝土行业规模化、多元化经营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已经成为混凝土行业2011年发展中的一个新特点。不仅是江苏,据了解北京市召开了“搅拌站治理整合和绿色生产达标”全市工作会议,根据北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工作目标,到2012年底,北京市的搅拌站点控制在135个左右,比2008年减少搅拌站点67个。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对全市有关预拌混凝土生产的企业进行了拉网式专项检查,发现市场总体供大于求, “扎推”现象比较明显。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将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分类分批进行清理整顿,并研究制定确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处理措施,进一步规范管理预拌混凝土市场,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混凝土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
水泥企业进军步伐加快
进军混凝土行业,位于上游的水泥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各种迹象表明,水泥企业进军混凝土的脚步正在加快。
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大客户部总经理杨晓东指出水泥企业面临着政策管控、产能过剩、竞争激烈、收购困难、人才紧缺等问题。杨晓东认为,水泥企业发展 “商混+干混”机遇空前,也是水泥企业产业链延伸最佳模式。
据中国水泥网统计,2011年混凝土产量前五名中有3家企业是水泥企业,前十名中水泥企业的混凝土产量占前十名总产量的47.85%。
进入江苏省进行整合的中央企业正是中国建材集团下属的南方水泥。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务执行副总裁张剑星表示,2011年,我国混凝土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大力发展商品混凝土、进行产业链延伸已成为水泥行业的共识。
在水泥行业通过联合重组取得成功后,南方水泥根据国际水泥企业发展惯例,发挥大水泥企业集团的资源和技术管理优势,进行产业链延伸,进军混凝土产业。
南方水泥确立了集群发展,区域领先的混凝土发展战略,在南方水泥销售业务覆盖范围内优先发展混凝土产业,发挥水泥板块产能,实现产业链延伸。南方水泥计划到2015年,实现30%以上的水泥商混化,混凝土产能超过2亿立方米。到2012年底,南方水泥产能将超过1.5亿吨,商混产能在7000万立方米以上。
张剑星坦言,发展混凝土产业,对于水泥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充满成功的希望,也面临一些不确定的风险。
涉足混凝土领域较早的冀东混凝土总经理李占军表示,冀东经过近两三年发展,发现混凝土行业目前有着集中度低、行业秩序混乱、资金周转天数长、人才匮乏、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原材料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制约了整体行业水平,亟待解决。
随着各水泥企业进军混凝土的步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发现,混凝土行业不只是块诱人的蛋糕,也潜藏着很多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则从人才和生产关系上提醒水泥企业。当前混凝土工程的各环节被分割成不同行业,容易形成由不懂混凝土的人提供原材料,加工的拌和物又不得不交给不懂混凝土的人去完成最终产品的怪圈。因此,水泥企业和混凝土企业之间必须革新生产关系,打破行业间的樊篱,混凝土企业的人才必须通过具有较高针对性的培养,才能让混凝土产品质量快速提升。(本报记者 孙郁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