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谋生 中国有色集团转方式显成效
稿件来源:本报讯
近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三届四次管委会暨三届五次常委会上,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任旭东公布了2011年集团重点企业的经营指标:集团重点联系企业2011年固定资产总额为747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282亿元。 2011年世界经济乱象丛生,中东危机、核电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此起彼伏;国内市场扑朔迷离,银根紧缩、物价上涨、产能过剩相互交织;在经济大环境给企业带来诸多不利的环境下,集团成员企业沉着应对,稳步前行。
逆境谋生 集团助力成员企业
根据集团的统计,2011年,集团成员企业生产运营保持平稳。累计生产氧化铝1179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5.6%;生产电解铝1212.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8%;生产铝加工材233.4万吨,同比上涨9.6%;生产铝用碳素233.3万吨,同比增长9.5%;生产氟化盐41.5万吨,同比增长10%;生产精炼铜79万吨,同比增长13%;生产海绵钛3425吨,同比增长9%。 任旭东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其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集团在协助成员企业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改进自身工艺,扭转原材料价格不断涨价、市场低迷的不利状况上功不可没。 山东铝业公司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赤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已建成年处理赤泥210万吨、选铁分砂处理赤泥139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最大赤泥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经济效益显著。目前集团协助成员企业解决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赤泥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 在集团协调下,成员企业间签订了 “赤泥生产泡沫玻璃”、 “炭素煅烧余热发电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节煤技术”、 “铝电解质块破碎专利技术”等4项技术转让协议,推进了成员企业间的科技合作。 据悉,成员企业西南铝加工研制完成了特大超薄合金环和航天关键材料,助推 “天宫一号”和 “神舟八号”成功遨游太空。云锡集团首创了全球领先的 “云锡顶吹一步炼铅法”工艺技术。多氟多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无水氟化铝新技术和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广西百色银海铝业开展的新型阴极结构电解槽高效节能技术、电解槽交叉配置异形阴极试验等24项创新技改项目效益明显。
调工作重心 强化服务功能
集团2007年4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变更登记为集团,截至2011年4月,集团共有成员企业197家。近年来,集团致力于政府与企业之间、部委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 任旭东表示,成立集团的初衷是以国民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为指导,规划中国铝工业发展战略,加快铝工业产业升级,协调成员企业的氧化铝、电解铝及加工产品的原料供应和市场销售,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成员企业提供管理、技术、信息方面的服务。 尤其是集团成立以来的三届管委会领导班子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形成了集团的发展战略。主要是:为铝行业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产业升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协调完善产品供应链,稳定国内铝业市场;塑造中国铝工业整体形象,提高参与国际竞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有利环境。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近几年,国内有色行业的发展形势日益严峻,产业结构、原料供应、市场需求都与集团成立之初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随着我国铝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国氧化铝产量由2004年的700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3400万吨,国内氧化铝的供求关系形成了多渠道供应的局面。 在这种形势下,集团及时调整了工作重心,积极发挥在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打造有色金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结构调整平台和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和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把握时机 继续创造辉煌
任旭东表示,在集团生产经营环境方面,主要产品所需的大宗原材料价格居高难下,电力及资源价格呈现上涨态势,进口矿获取难度加大。资本市场低迷,造成融资难度及融资成本上升。 “总之,今年我们将面临严峻考验,对此成员企业一定要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应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任旭东表示。 为确保今年企业经营、改革发展平稳运行,他要求,成员企业应着重努力争取良好的经营业绩。他表示,一是向市场要效益;二是向管理要效益;三是向政策要效益。 “除了认识经营业绩是企业的核心任务外。”任旭东表示,同时,他还要求正视问题,实施全方位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主要存在资源保障能力不足。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环节,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贡献不高,难以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任务繁重。 因此,他表示,面对今年严峻形势,成员企业一要创造条件,应尽快实施海外开发战略,以缓解国内矿产资源紧张局面;二是继续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加快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三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进 “科技行”活动深入开展。(本报记者 吴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