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剧减 装备工业高端制造陷窘境
稿件来源:本报讯
记者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日前召开的一季度经济形势运行分析会上获悉,1~2月机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62%,比去年同期回落17.45个百分点,1~3月增速回升至12.23%。自2009年金融危机后,机械工业企业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明显趋紧的大背景下,年初以来市场需求增幅明显趋缓,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认为,今年机械工业经济增速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回落具有正常回归成分,但效益的剧降着实令人忧虑。不过,以3月份的运行数据来看,此轮经济增速下行正在接近底部,最多上半年就能到谷底。蔡惟慈还强调, “在发展高端机械制造业,尤其是关键零部件方面,国家要明确鼓励国产化。”
增速回落属正常 效益剧降令人忧
“今年3个月抵不上去年一个3月份”,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信息部主任吕莹以挖掘机举例, “去年仅3月份挖掘机就售出43000台,今年前3个月加起来也没到这个数。” 放眼整个机械工业的经济运行,虽然不如挖掘机这样跌宕起伏,但主要统计指标均呈现低速增长,产销继续呈现回落态势。数据显示,1~2月机械工业总产值2.39亿元,同比增长11.62%,比去年同期回落17.45个百分点,为近十年第二个低点。销售值1~2月累计完成2.34万亿元,同比增长12.08%,比去年同期回落17.1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2578.7亿元,同比增长12.25%,比去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 蔡惟慈认为,今年机械工业经济增速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回落具有正常回归成分。 过去十年我国工业化高速发展,特定的发展阶段造就了需求的持续高增长。但进入 “十二五”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国民经济各行业将更注重发展质量,对装备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更高,而需求总量将逐渐回归平稳增长。 去年,机械工业产销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特别是一季度增速较快,这是影响今年1~2月回落加大的原因之一。拿工程机械来说,去年3月份的超高销量存在诸多非理性消费因素,今年数据虽然下降幅度较大,但实际情况还是可以的。 虽然增速回落具有正常回归成分,但效益的剧降却着实令人忧虑。 自2009年金融危机后,今年机械工业企业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2%,而机械工业全行业利润负增长达到了6.7%,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还高出1.5个百分点。中机联重点联系企业1~2月营业收入下降3.69%,比上年同期回落29.2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3.52%,比上年同期回落34.4个百分点。
下行接近尾声 6月或达谷底
在今年年初的经济形势运行分析会上,机械联曾预测,2012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曲线将呈前低后平之势,一季度末或二季度中可能达到此轮回落的低点。一季度的数据也证明,此轮经济增速下行正在接近底部, “最多上半年就能到谷底”, 蔡惟慈在此次分析会上表示。 从统计数据来看,3月份汽车产销量与2月相比明显回暖,为历年3月份产销最高水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3月份汽车产销量环比和同比均出现增长。一季度汽车产销478.42万辆和479.27万辆,比上年同期小幅回落至-1.8%和-3.4%。一季度汽车产销同比小幅下降,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基数较高。根据今年一季度的完成情况,今年全年实现正增长的可能性大于负增长。 机械工业总体运行形势同样令人欣慰,1~3月机械工业总产值增速回升至12.23%,比去年同期回落近17个百分点,但3月1.55万亿产值却已回升至高点。另外,库存量增长速度从去年9月开始逐月减小,同时企业在补充原材料库存,说明对未来发展有一定信心。今年价格指数略有回升,也说明市场景气度有所好转。
高端制造遇政策 “滑铁卢”
机械工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源于中低端领域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发展出路在于向高端奋进。 “在发展高端机械制造业,尤其是关键零部件方面,国家要明确鼓励国产化。”蔡惟慈在分析会上说。 目前,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势头初起,高端液压件、高性能压力传感器、核电站用石墨密封件、超高压绝缘套管、大型发电机用无取向矽钢片和抗撕裂钢板等关键基础零部件和材料的自主创新已经取得一系列可喜的进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发展高端装备国产化正面临着进口优惠政策的严重冲击。 2011年12月15日,财政部出台最新关税调整政策,对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本次进口关税调整包括高端装备制造,这对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立足未稳的企业造成了冲击。 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地位持续上升的态势,招致发达国家越来越深的疑忌和防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后明确提出 “再工业化”的战略,首要目标是抢占高端制造业的制高点,绝不容忍和允许他国威胁其优势地位。发达国家的高端装备供应商对我国惯用的手法是:当我国不能自主生产时,就漫天要价;一旦我国取得国产化突破,则马上价格跳水,利用我国产高端产品立足未稳的弱点,利诱用户,与我争夺订单,使内资企业无法获得订单,无法回收巨额前期投入,最终被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蔡惟慈再三强调, “国家要对敢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有明确的支持态度!” 当然,蔡惟慈并非完全反对鼓励进口的政策。他提出, “鼓励进口关键在于度”。蔡惟慈建议:对于国内没有能力做的产品,可以允许进口;对于国内可以做但与国外差距较大的产品,应优先鼓励采购国内产品,保护国内幼稚工业;而对于国内技术已成熟的产品可以采取公开招标形式。(本报记者 高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