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北钢铁集团坚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紧紧抓住降本增效的牛鼻子毫不放松,组织 “指标上台阶、效益争前列”对标挖潜活动,以全员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力以赴打好降本增效攻坚战。今年一季度,河北钢铁集团25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有15项进入行业前三名,其中9项位居行业第一。图为河北钢铁集团质监工人正在银亮材生产线抽查高档弹簧钢质量。 (周立成 摄)
“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涉及不同行业、不同主体和多个环节,需要统筹兼顾、协同配合,要妥善处理推广应用高强钢筋中的供给和需求矛盾、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技术先进性与经济适用性、全国推广与重点示范等五个问题。”4月12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的 “全国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陈大卫说。
会议主要是动员部署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工作任务。陈大卫表示,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是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推动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建设工程使用高强钢筋,能够降低钢筋用量,相应减少钢铁生产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缓解铁矿石进口、煤炭需求和电力供应的压力。
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陈燕海表示,钢铁工业要围绕钢铁材料升级换代,重点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建立上下游合作机制、提升钢铁材料标准、淘汰落后装备和产品等四方面开展工作。
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陈燕海表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钢铁材料主要用于建筑、机械、汽车、船舶、家电、石油、铁路、交通、电力等领域。 “十二五”期间,我国主要工业行业都将处于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期,主要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都离不开高性能的钢铁材料,建筑用钢占钢材消费的50%左右,钢制部件占汽车等交通工具重量的70%,能源生产装备中钢铁材料占90%。因此,工业转型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钢铁材料的升级换代。
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6.83亿吨,占全球产量的46%。我国消耗全世界近一半的钢铁材料,但创造的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9.5%。在当前产能巨大、过剩矛盾凸显、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下游需求低迷的情况下,钢铁工业必须摒弃以往重规模、轻质量、靠低成本扩张的老路,大力推进钢铁材料升级换代,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质量效益型转变。
生产经营形势严峻
陈燕海表示,钢铁工业处于工业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上游受到煤电、物流、矿石等价格大幅上涨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挤压,下游则受建筑、汽车、船舶、机械、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需求增长减弱的影响。2011年下半年以来,全行业盈利水平处于十多年来的低位。
据统计,今年1~2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销售利润率为-0.51%,29家500万吨以上产钢企业中,13家企业亏损,亏损面达44.8%,累计亏损26亿元,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环境下,钢铁企业必须以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为切入点,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全面推进钢材品种、质量的提升,提高量大面广的钢材产品质量、档次,加快推进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
在建筑领域中,如将目前使用的近1亿吨335兆帕普通钢筋全部替换成400兆帕的高强钢筋,每年可减少约1000万吨钢铁材料消耗,相应减少铁矿石消耗约16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2000万吨左右。在交通领域中,若采用高强度高塑性高韧性的第三代汽车用钢,除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外,还可减少汽车用钢10%以上。采用屈服强度590兆帕以上的船板,可减少船舶用钢18%以上。通过推进钢铁材料的升级换代不仅可以减少钢铁材料消耗,还可提高交通工具的有效载荷。在家电领域中,大量使用宽幅、高强度、薄规格的钢板,不仅能够提高家电生产效率,降低家电重量,也有利于降低钢铁材料使用量。为此,陈燕海强调, “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要围绕重点用钢行业,逐个建立上下游高性能钢材生产应用合作机制,完善应用示范平台。通过修订提高钢铁材料产品标准和下游行业用钢规范,促进减量化用钢,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可减少钢铁材料消耗3000万吨以上,将极大地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满足下游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同时,还能明显缓解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压力。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
陈燕海表示,加强技术创新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钢铁企业要建立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下游行业需求引导的 “产-学-研-用”创新机制。1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都要建立企业的技术中心,增大研发投入,力争到2015年,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5%以上,重点骨干企业要达到3%以上。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重点开发高强度建筑用钢、高性能汽车用钢、船舶用钢、工程机械用钢、电力用钢等钢铁材料生产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技术,要给用户提供高性能钢铁材料的应用方案。
建立上下游合作机制
陈燕海表示,钢铁行业与下游行业建立合作机制是推进钢铁材料升级换代的着力点。钢铁行业要与下游用钢行业建立高性能钢材生产应用合作机制。促进下游企业联合钢铁企业和最终用户建立高性能钢铁材料应用示范平台,协同创新,加快量大面广钢铁产品升级换代,推进关键钢材品种产业化,推动钢铁工业与下游用钢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陈燕海指出, “十二五”期间,重点通过与建筑、机械、汽车、船舶、家电等行业建立上下游合作平台,提高产业链整体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筑行业重点推广4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机械行业重点推广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等;汽车行业重点推广高强度汽车板,建立新一代汽车用钢体系;船舶行业重点研发和推广高强度宽厚板、耐腐蚀船板;家电行业重点推广高强度、高表面质量钢材。
提升钢铁材料标准
陈燕海表示,先进适用的标准是产业竞争力的体现,标准升级已经成为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动力。钢铁工业要会同下游用钢行业,加强综合标准化在工业中的应用,提升钢铁材料标准与下游用钢规范水平。要根据钢铁材料开发应用情况,适时修订量大面广建筑用钢、铁路用钢、机械装备用钢等钢铁材料标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性能钢铁材料的需求研究,适时制定相关产品标准。
加强与下游用钢规范的衔接,满足下游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当前,要加快钢筋混凝土用钢标准的修订以及部分特钢产品的标准提升,满足建筑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要依据标准,加强高性能钢铁材料的产品认证,引导下游行业正确使用,防止应用过程中的混淆。特别是高强钢筋生产有微合金化工艺,细晶粒工艺,还有余热处理工艺。要尽快开展高强钢筋的认证。
淘汰落后装备和产品
陈燕海指出,钢铁工业还有一大批落后产品在市场上存在。2011年335兆帕钢筋还有近1亿吨,热轧硅钢片还有100万吨左右,违法生产的地条钢依然充斥市场。 “十二五”期间,要彻底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同时,要加快推进235兆帕、335兆帕钢筋、热轧硅钢片等落后产品淘汰工作。加快修订 《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继续推动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工作,对不符合规范条件要求的企业,要逐步迫其退出市场。依靠多部门合作机制,淘汰落后钢铁产品。
陈燕海强调,热轧带肋钢筋是钢铁材料中单一产品数量最大的。2011年,热轧带肋钢筋产量达到1.54亿吨,约占钢铁材料总量的17.5%,其中400兆帕以上的高强钢筋已达到45%。要实现高强钢筋占生产总量80%的目标,还需要钢铁工业和建筑业共同努力。为此,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二要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三要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四要扩大舆论宣传,提高社会意识。(本报记者 陈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