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创业 武钢实现跨越式发展
稿件来源:本报讯
武钢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一个国家投资仅60多亿元的武钢,从2005年始,上缴国家利税835亿元。特别是在2011年,钢铁行业一片雾霾,武钢仍保持逆势增长,销售收入、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 14.3%、17.4%。武钢何以能够抵砺前行、实现跨越式发展?日前,中国工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武钢有关人士。
敲定 “三个转变”
时光切换到2004年底,以邓崎琳为首的武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当时的武钢,有着近50年文化和技术积淀。但是,陈旧的观念和迟滞的管理,使武钢步履沉重,在成本、环境、产能等方面存在危机。 “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思路和举措。”该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认为,1955~1973年武钢第一次创业,改变了中国钢铁工业的状况。1974~2005年武钢第二次创业,开创了中国钢铁工业成套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先河。从2005年始,武钢吹响了第三次创业的号角:由单纯的生产经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 “一业为主”向 “一业特强、适度多元化”转变,由内陆发展向沿海、国外发展转变。这 “三个转变”,也是武钢第三次创业的实质和内容。 据了解,在第三次创业中,武钢首先实施了进军中西南的战略。武钢采取了三个不同的形式,先后重组了鄂钢、昆钢、柳钢,集团公司产能达到4000万吨,是2004年的4.4倍,基本实现了中西南战略布局。
做精做优钢铁主业
据了解,近五年来,武钢自筹资金482.8亿元,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新建和扩建三硅钢、三冷轧等一大批工程,投资强度相当于武钢自1958年投产以来至2004年所有投资的总和,使武钢的主体装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邓崎琳告诉记者,武钢成功攻克200多项硅钢生产专利,先后获得3项国家发明奖,最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硅钢生产核心技术。而以前100%依赖进口的顶尖HIB钢,从2004年的市场零占有达到了国内三成的市场占有量。 目前,武钢冷轧硅钢的品种、技术与规模稳居国内冶金行业首位,是全球最大的硅钢生产基地。武钢攻克了HIB钢技术扩大产能后,HIB钢价格下降了50%,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武钢自主研发的新产品QRD低温取向硅钢全面淘汰从日本引进的专利技术,意味着武钢已经彻底摆脱了早先引进国外技术的拐杖,具有同国际顶尖高手一决雌雄的实力。 不仅如此,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迅速抢占市场。
实施 “走出去”战略
武钢所需铁矿石80%依赖进口,连年上涨的价格,令人苦不堪言。“走出去”掌控资源,这既是国家的要求,也是武钢第三次创业中不二的选择。 武钢决策者敏锐地抓住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调整的时机,从2009年开始,以较低成本投资开发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利比里亚等国的铁矿石项目,锁定权益矿资源400多亿吨。 目前武钢已成为全球钢铁制造商中最大的铁矿石资源拥有厂家。极大地增强了资源保障能力,可有效打破矿石巨头垄断,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武钢的国际影响力。仅2011年,武钢就运回权益矿700多万吨。海外掘金,使武钢冲破了发展 “瓶颈”,闯出了 “海阔凭鱼跃”的崭新天地。(本报记者 何人民 通讯员 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