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资北移沧州开发区渐成台资聚集地
稿件来源:本报讯
5月10日,台商产业转移创新基地奠基仪式在河北沧州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该基地是沧州经济开发区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抓住目前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京津产业转移、南资北移重要机遇,做出的一项大决策、大举措。 台商产业转移创新基地是总投资75亿元的台湾工业园一期工程,10家台资企业正式入园投资兴业。作为河北省惟一的台商创业特色园区和“南资北移”招商引资的成功范例,台湾工业园整体入驻沧州经济开发区具有标本意义。 按既定规划,近期入园台资企业将达到30家,二期工程建成后,园区总投资将达160亿元,年销售收入实现200亿元,同时预留万亩土地作为三期台资转移用地,沧州经济开发区由此将成为台资在河北省转移的大基地、大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沧州经济开发区之前并不是台资聚集地,这些大多来自广州的台资企业,是怎样坚定信心,以 “整体迁移”式的群体规模集中落户开发区的?
南资北移蕴含发展机遇
沧州经济开发区貌似 “爆发”式的整体引进台湾工业园项目,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南资北移,开发区决策团队很早就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持续关注。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洪榜认为,随着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一些发达地区开始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这使得部分传统工业和总部经济的生产基地要向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的地区转移,而这些正是沧州经济开发区独具的发展优势。 开发区东临渤海,北靠京津,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全市高速交通网络畅通便捷,高速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4.4公里,超过了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伴随京沪高速铁路通车,到北京车程缩短至50分钟,到上海只需4个半小时;土地、劳动力等发展成本远低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这里基础设施完备,配套设施健全,服务团队高效,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天然良港”。 然而, “逢春未必尽占春”,杨洪榜深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南资北移,不能坐守机遇。关键还是要行动起来,尽快将自身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有准备地走出去招好项目、引大项目,加快前进步伐,实现后发赶超。 依据这一思路,沧州经济开发区举全区之力打响招商引资 “五大战役”,即京津战役、渡江战役、广深战役、世界500强、全国500强战役。针对 “五大战役”,由区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成5支队伍,全年保证有150天以上在五大区域和相关行业展开招商。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在沧州经济开发区,伴随小团组、多频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密集招商迅速展开,一个个优势项目逐步向园区聚集,台湾工业园项目无疑是其中的闪亮一笔。
深入接洽,紧抓重点项目
“因为一直关注,所以能及时发现信息。”负责招商工作的沧州开发区副主任韩光普对记者说,去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广州举行招商说明会,沧州经济开发区抓住机会,与广州台资企业协会建立了密切联系。广州台资企业密集,但受土地、劳动力等因素制约,正寻求向北方转移,沧州招商说明会的举行恰逢其时。而对于这一转移动向,沧州经济开发区一路跟进,紧抓不放。 招商会4月中旬结束,开发区组织的招商团组5月初就与广州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程丰原先生进行了深入会谈。5月下旬,广州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副会长带队到沧州经济开发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情况,沧州招商组由分管副市长带队第二次飞赴广州洽谈……之后,双方往来频繁并各自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接洽谈,广州台资企业协会先后4次来沧考察,双方在广州和沧州进行实质性洽谈多达5次,市委书记郭华、市长焦彦龙先后两次会见广州台资企业协会考察组,表现出足够真诚和高度重视。 程丰原告诉记者,经过深入了解和多次积极接洽,他最终打消了疑虑并被沧州开发区的诚意感动。去年8月,双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达成投资意向。今年4月,双方正式签约共同开发建设台湾工业园项目,主要承接珠三角台资扩张与产业转移,进而承接长三角、大陆其他地区以及台湾地区台资企业。
入园项目严格把关
按协议规定,台湾工业园以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轻工纺织三大产业为主,规划面积11.7平方公里。对于每一个入园企业,沧州经济开发区都进行了细致审核。 “我们对好项目全力争取,但并不意味着放松政策和产业要求底线,获准进入园区的项目一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开发区发展需求,一定要做到好而精。”沧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万义说。按照投资强度、科技含量、绿色环保等各项指标要求,开发区组织对各企业项目进行了认真筛选,在有入园意愿的企业名单中,及时 “调整”了5家,而富泰革基布、敏丰装饰材料、軦工业、春发塑料和广州今日科技等一批龙头示范项目则实现顺利入驻。(本报记者 张慧英 通讯员 王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