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变迁 中国工业博物馆落户沈阳
稿件来源:本报讯
5月18日,第3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日上午, 中国工业博物馆 (一期)开馆仪式在沈阳市铁西区隆重举行。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建设,这座全国惟一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正式与世人见面。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建立,对于研究中国工业发展史、保护保存近代工业历史文物资料,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重要价值。 中国工业博物馆建馆的总体思路为,以场馆为载体,以历史为主线,以文物为核心,以图片、文字说明为辅助,通过现代化声、光、电设备、新型建材应用及展位、展具的精妙设计,以实现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时间与空间相对应、视觉与听觉相统一的展示效果.。 据介绍,博物馆一期共四个展馆,开放面积达到近2万平方米。其中通史馆展陈面积2300平方米,机床馆展陈面积2300平方米,铸造馆展陈面积8000平方米,铁西十年成果展展陈面积700平方米,序厅面积1600平方米,公共部分及走廊面积5000平方米。 为了更鲜活地记录工业发展历史,博物馆重点收集整理了大量历史资料,现已收集到口述史、工业故事、生产流程、人物访谈、厂志、厂史、音视频资料等共计10000余件。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 “世界之最”和 “新中国第一”在博物馆中亮相,直径22米世界最大口径铸管、重2吨超高压断路器壳体、重115吨的礼车横梁铸件、0.38毫米厚的最薄铸件;中国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精密杠机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工业博物馆确定上展的实体文物总计1300余件,其中通史馆近300件、机床馆近400件、铸造馆近600件。据有关文物专家初步估算,文物总价值约6000万元。在征集文物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采取了捐赠、借展、租赁、低价收购等多种方式。文物来自上海、北京、内蒙、香港等22个省市、地区。文物年代从商代至今跨越了4000余年。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一件既西周青铜铭文曲刃矛式短剑。国家二、三级以上文物10件,如上世纪30年代初的铁西规划地图、1900年的中东铁路钢轨、西周青铜盔、春秋时期盔甲、殷商时期铜镜等;有世界最大口径的铸管 (直径2.2米)、最大的超高压断路器壳体 (铝合金铸件、重2吨)、最大的立车横梁铸件 (重115吨)、最薄的铸件 (厚0.38毫米);有中国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精密丝杠机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称得上镇馆之宝的达10余件。 据悉,中国工业博物馆一期开放后,将着手博物馆二期建设。二期拟利用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依托全国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本地区大型工业企业的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汽车馆、重矿馆、冶金馆、建材馆、铁西馆,共五个展馆,预计明年全运会前对外开放。(本报记者 李淑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