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中小企业逆势推进
稿件来源:本报讯
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中小企业受到市场需求、资金、人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但盐城市中小企业为何不仅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很多中小企业反而还能在逆势中强劲推进?近日,记者随同盐城中小企业局有关人员走访了一些中小企业。 盐城市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1年盐城拥有工业企业1.38万户,其中中型企业241户、小型企业1.35万户,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2425户。全市中小工业企业实现GDP667亿元,占全市 GDP比重24.1%,占全市工业比重60%;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5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86.2%。
转个方向,就能改变现状
记者在江苏长虹汽车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看到,这是一家从事汽车成套装备研发制造的专业公司,主导产品有汽车总装、涂装、焊装等,公司已成立23年。 “10年前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加工,没有任何核心技术,那时的利润只能养活一些工人,不死也不活,直到1997年才醒过来,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如果不搞研发和设计就是死路一条。”公司董事长仇洪根向记者坦言。就这样,公司2000年正式开始研发投入,到目前已投入研发经费3000多万元,虽然投入不少,也尝到了甜头。现在,拥有各项专利160多项,其中发明26项。还成功地与清华大学研发了汽车机器人、立式输送机等新产品,已连续4年达到30%的增长。 当记者问到,眼下汽车行业销路不好,公司是否受到冲击时,仇洪根笑着说, “市场有个二八法则,市场总是有的,现在我已经重点在机械行业寻找突破口,也就是在原有的研发基础上转了个方向,关键要看自己有没有核心的产品,目前我在手的订单已超过3亿元,2011年,实现销售2.8亿元,预计今年各项经济指标能够较去年实现翻番。”
市场低迷时,要做好准备
“市场有好的时候,也有低迷的时候,在市场好的时候就要瞄准新的目标,要厚积薄发,这是应对危机的第一招。第二招,来自对市场的准确定位和判断,明白企业发展的平台在哪里,要了解竞争对手,在市场还没成熟时,只能迈出半步。”江苏紫光吉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茂荣告诉记者,紫光吉地1995年成立,专业从事大气污染治理,主要产品有袋式除尘器、脱硫装备产品和铁路机械环保等产品,集科研、生产、服务于一体,公司拥有专利119项,目前是 “江苏省最大的环保设备制造企业”、 “全国环保行业第二方阵排头兵”。 由于紫光吉地在研发上不断突破和转型升级,目前,在市场低迷的状况下,紫光吉地1~4月销售已达4亿元,同比增长45%。陈茂荣认为,能有今天的成绩绝非偶然,作为一个企业领头人,不仅要有超前一步的思路,还要科学发展。 在未来5年内,陈茂荣表示,要实现 “三个第一”,全国行业内 “两个市场份额第一”,即中小锅炉改造第一、中小机组脱硫第一,向中国环保第一品牌的目标奋力冲刺。
创新改变创业模式
东方赛普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是工信部软件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和盐城开发区合资组建。以建设和运营 “物联网成果产业转化平台”、 “物联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 “物联网产业决策支撑平台”三大平台,汇聚了物联网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是工信部目前惟一的从事全国性的物联网成果产业化的商业运行平台。 据东方赛普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龚耀军院长介绍,转换平台就是整合全国优秀的物联网企业和解决方案资源,建立解决方案库和体验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是将成熟优秀的物联网企业和解决方案向全国进行产业化推广,提炼合理的商业模式和核心技术,提高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带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决策支撑平台集聚一批国内外顶级的院士、专家和行业领袖,领军承接国家级物联网研究课题、行业标准和产业政策的研究。让普通大众应用物联网技术,以低成本进入市场,CAID的核心是以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中国物联网技术,追求市场份额规模最大化,不追求项目利润的最大化。
做苏北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企业
江苏华生恒业是一家科技型企业,从事DNA分析检测相关商用软件、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智能系统的研发、销售和服务。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获得 “江苏省最具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最具市场价值的高新技术产品”等荣誉称号。该公司沈素华助理介绍,目前,由华生恒业提供的软件产品及服务已遍及全球2600多家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系列软件还成功应用到2008年奥运会等百项大中型项目。公司去年销售1200多万元,今年1~5月已实现销售1600多万元。公司总人数仅63人,研发人员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公司项目经理刘劲松是一名留美的海归博士后,自主研发了基于隐马尔可夫统计模型的真核物种基因识别软件,是目前惟一由中国人自主研发的基因识别软件,预测的精度和速度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眼下公司正在建设 “基于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个性化医疗云计算平台”,完成后可建成5000平方米、日处理能力1000份、年处理能力超过30万份医疗检测报告的个人基因组数据的云计算中心,可为市民提供 “个性化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每年可实现产值3亿~5亿元,同时提供500多个网络与生物信息技术开发,填补了江苏省在生物信息领域的空白。 近日,该公司上市发布启动会议顺利召开。 “公司正拟定首批职工期权发放方案,建立期权激励制度,立志在苏北地区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企业,开创苏北地区职工报酬、福利制度革新、软件企业上市等方面的先河。”(本报记者 王蕾 承毅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