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结构调整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稿件来源:本报讯
“面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我们要围绕中央提出的 ‘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出席6月29日召开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高层研讨会中作上述表示。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持续调整和快速变革的关键时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工业生产组织体系,不仅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为应对资源环境的挑战提供了新的方式。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主攻结构调整 推动制造业转型 我国已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体和工业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广泛渗透,不断突破企业规模和组织界限,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苗圩强调,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物流等环节的覆盖渗透、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目前,工业企业普遍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仿真等技术开展研发设计、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 (自)控化率超过50%。 “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具体来说,就是要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苗圩指出,要把技术创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把商业模式创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处理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系。 苗圩同时指出: “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我们要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和支撑条件,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及外包、节能和安全生产服务等重点领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生产管理 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体,是信息技术装备投入的主体、应用的主体以及受益的主体。 苗圩强调,要坚持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两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评估规范、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引导培育一批实现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具有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引领行业发展的行业骨干企业。” 与此同时,要加快精益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协同设计、供应链协同、服务型制造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目前,钢铁、石化等行业涌现一批综合集成应用水平世界领先的大企业。骨干企业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企业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加速普及和综合集成,实现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和集约生产,促进了企业组织扁平化、决策科学化和运营一体化。 不仅大企业受益,两化融合也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力条件。 “针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低、资金不足、市场开拓难等突出困难,要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走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大幅增强企业产品创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苗圩指出。 在两化融合的推进过程中,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投入应用,“一站式”信息化服务新模式初步形成,超过3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覆盖全国地级市,45个城市建立了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务中心,显著提高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本报记者 任奕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