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东海农民正在刚收割过的麦地里为良种甜玉米进行机械化种肥混播。(张 玲 摄)
编者按:
时下,全国的冬小麦机收会战已经结束。盘点整个三夏,今年的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参与跨区作业的机手有哪些影响?跨区机收的农机服务模式又有什么新变化、新走向?本报装备周刊编辑部特刊发了河北、山东两省的相关情况,以飨读者。
河北:小麦跨区机收出现新变化
又是一年麦收时。与前两年相比,由农机部门组织的跨区作业队越来越少了。三夏之初,笔者曾电话联系了河北省的几个县市,却很难找到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跨区作业队出发仪式。如今,大部分跨区作业服务队都是由专业合作社引领。
那么今年河北省跨区作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对于跨区作业的机手有哪些影响?
适应市场需求,小麦跨区作业服务组织应运而生
谷孟昆是大名县九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组织农机手参加农机合作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已有3年时间。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他就加入到跨区作业的队伍,十几年的跨区作业经历,其中的酸甜苦辣他都有所体会。
“90年代刚开始跨区作业时,单枪匹马,四面出击,经常遇到一些想不到的麻烦事。后来政府开始参与,农机部门组织一个县的机手统一出发,大致去一个地方,并在作业路线、交通运输、社会治安、气象服务等方面给予帮助。尽管如此,我们机手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还是不知所措,大家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组织,有了问题也好相互照应。于是,2009年,我们5个人发起成立了大名县九营农机专业合作社。”
谷孟昆介绍,合作社成立后,每年夏收前,都通过本地的农机部门和河南、山东相关县市进行协商,签订机收合同,并按照合同把每个村的收割任务明确分派到每一个机手,机手只需按照规定的线路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机械作业就可以了,合作社还把机手吃住的地方安排好,让跨区作业机手吃得好、睡得好、收入好。
今年第一次参加由九营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跨区作业的郭振秋告诉笔者, “还是参加合作社好,就连吃住都给我们想到了。作为机手我们只管好好干活,其他的事都不用管。5月28日上午,我们合作社组织的3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按既定路线到达河南新野,由于合作社事先已经给我们联系好了作业地点,下午就开始收割了。我一下午就收割了50多亩小麦,亩作业费50~55元,收益还可以。”
找到 “家”的感觉的不仅仅是郭振秋一个人。据了解,每年夏收季节,河北省约有八九千名机手参加跨区作业,如今,他们当中的80%都加入了大大小小的农机合作组织,通过集体的力量在跨区作业中大显身手。
政府部门各司其职,为机手提供多层面服务
据了解,1996年农业部开始引导实施小麦跨区作业。由于跨区作业在当时属于新生事物,机手们遇到了诸如道路通行不畅、农民强行拦截机械收割、机械维修服务滞后等问题。为了确保跨区作业的顺利实施,农机、公安、交通、石油供应等部门积极行动,分别制定具体措施,为跨区作业保驾护航。
河北省刚开始推行跨区作业时,政府职能部门的确唱了主角。近年来,随着跨区作业区域的相对稳定,许多机手和作业地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再加上跨区作业绿色通道的开设、免除跨区作业车辆过路费已常态化,农机维修服务日渐市场化,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开始逐步淡化。
“不起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作为。”新乐市农机局负责人马清波告诉笔者,为使今年的跨区作业顺利开展,一进入4月份,该局就组织培训机手1500人次、检修跨区作业机械1500余台,并和农机合作组织的负责人一起赴河南实地考察,准确掌握作业面积、作业价格、作业环境,还在农机集中的豫南、豫中设立了两个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安排12名技术人员携带配件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技术服务。
有关专家认为,政府职能和市场调节作用合二为一,是小麦跨区作业的好兆头。
油价上涨影响机手收入,近距离跨区作业增多
6月初,尽管安徽、河南等地小麦已进入收割期,但受油价上涨,以及各地农业机械化率提高等因素影响,河北省邢台市今年参加南下跨区机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较往年明显减少,更多机手选择 “就近作业”。
据西郭城村收割机手王利华介绍,三夏期间柴油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块多钱,用工成本也在上涨,而外出作业的收割费没有涨多少,和前两年的水平差不多,这就意味着,跑的越远,他们需要支付的费用也就越多。王立华说,运送收割机雇车过去一趟1500元,回来一趟1500元,这就得3000元的运费。再雇两个司机出去,司机一天工资150元,开支太大。
除此之外,近几年国家对农业机械实行的补贴政策,让各地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高,收割机的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各地收割机处于一个饱和的状态,所以很多农机手都选择就近作业。
据了解,目前国家对农机用油的补贴主要体现在农资综合直补上,只要有田的农民,都可以领取补贴。所以很多农机手呼吁,国家能够尽快出台相应政策,把农机用油的补贴直接发放给农机手。
“本来这钱是补给俺机子的,现在直接补到地里了,政策确实是好政策,可现在没有落到机手身上。”机手郝彭如是说。
(倪景仓)
山东:农机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日前,山东省小麦机收已经完美收官,玉米机播也已大头落地。盘点整个三夏,山东小麦跨区机收收益如何,农机服务模式又有什么新变化,从今年的三夏生产又能看出哪些端倪和走向?
合作社抱团闯市场,成为主角
日前,笔者致电嘉祥县仲山乡农机合作社社长高洪玉时,他正在平度市带领着他的农机合作社机手进行小麦跨区机收作业。
“今年跨区机收情况比去年要好,在河南、安徽的机收价格45元/亩,虽然低了点儿,但也比去年要高。在省内机收价格比省外高,普遍在70元左右/亩,胶东地区最高到90元/亩。”当问起小麦跨区机收作业的情况时高洪玉说。
高洪玉今年组织了1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分成两个作业队,5月28日从嘉祥县出发,到了安徽省的阜阳市,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平舆县、周口市的商水县进行跨区作业,等到嘉祥县家里的麦子收完了之后,又向胶东地区开拔,整个麦收期间,转战了6个作业点,每个点收割小麦200~300亩/机,每台机车共计收获小麦1400亩左右,纯收入4万~5万元。
目前,在山东省像嘉祥县仲山乡一样的农机合作社共3800多个,他们拥有小麦联合收割机近3万台。三夏期间,各地农机合作社成为小麦跨区机收市场的主体,他们利用自身拥有各种机械的优势,以一流的服务质量和信誉,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合起伙来抱团闯市场,开展一系列跨区机收服务,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机手收益,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三夏生产的 “主角”。
山东省的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目前,全省小麦联合收割机已由1994年的2883台发展到13万多台,增长了23倍;小麦机械收获面积达到97%,增长了30个百分点;参加跨区机收的小麦联合收割机由刚开始的近百台,发展到8万多台。十多年来,全省共实现小麦跨区机收收入200多亿元。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跨区机收也在悄然转型。农机部门由原来的跨区机收市场的主体变为机手服务的主体,农机合作社则成为小麦跨区机收市场真正的主体。
订单作业稳中求胜,成为主流
近几年,随着农机保有量的井喷式增长,作业机具已接近饱和,小麦机收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山东省参与往年跨区机收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最高年份达到5万台,而今年出省作业的机械仅有3万台。
有专家指出,对于机手而言,供求关系的扭转,直接导致了他们收入的走低。加上加油、人工等不断飙升的成本,供求关系和成本因素均上升为自变量,曾经的 “机手市场”变成了 “麦农市场”。机手与麦农供需关系的对峙, “收”与 “割”两个价格的博弈,直接导致市场的混乱。一方面各地盲目新上农机,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供方市场;另一方面,机手之间为了抢生意,相互压价,机手收益急转直下。收益相对持续走低,导致机手进行跨区作业的积极性也逐年降低,即使有意愿参加出省跨区作业的作业队,也只是选择到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稳定合作关系的地区进行作业。
东平县接山镇苍邱村农机合作社社长李培新说,今年他的农机合作社共有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年初合作社与所在村村民签订了5000多亩小麦的收割协议,三夏期间没出去跨区机收挣的钱却也不少。
而同在东平县接山镇的鄣城村农机合作社社长徐衍华虽然年初也与周围村民签订了17000亩小麦的收割协议,但他还是带着合作社的1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到河南进行跨区机收。“河南的小麦毕竟比咱这儿早熟几天,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有枣没枣都要去打一杆子。” 徐衍华说。
实际上,像徐衍华这样抱着同样心态的机手也不在少数。从今年春节过后,山东各地的农机合作社在与本地农民签订完小麦收割协议后,就纷纷组团到河南、安徽等周边省份考察作业市场,签订跨区机收的订单了。
农机合作社与用机户签订作业协议,明确了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收费等服务内容,然后按照协议开展机械作业服务,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
山东省农机局监督管理处处长贾建国认为,通过开展农机订单作业,农机合作社有了固定的服务项目、农户、区域和收益预期,形成了 “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牢固、作业收益稳定、机具转移顺畅”的发展模式,也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实现了 “双赢”。
实践证明,依靠之前签订的农机作业订单,今年三夏,山东的农机手大都赚了个盆满钵溢,小麦机收平稳有序,既加快了进度、抢了农时,又“龙口夺粮”、减少了天灾,实现了小麦适时收获,为山东实现夏粮 “十连增”做出了贡献。
农机托管细化服务,成为趋势
今年三夏,章丘市辛寨镇柳塘口村的打工者可以安心在企业打工了,这得益于该村的农户与辛寨农机合作社签订的 “农机托管”协议。
年初,章丘市辛寨农机合作社与辛寨镇柳塘口村等4个行政村的村民签订了 “农机托管”协议,开展了农机托管服务,服务对象包括1962户的10000亩地。这意味着这几个村的村民从此都可以当 “甩手掌柜”了。
辛寨农机合作社社长纪经长介绍, “农机托管”就是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只是把土地的管理权委托给合作社进行管理,合作社收取一定管理费用。
章丘市农机局管理科科长赵均胜认为,农机托管也属 “订单作业”,只不过其内涵更加丰富了,不只是小麦机收一个作业环节,而是涉及多种农作物的耕、种、收、管等产前、产中、产后多个作业环节。
纪经长说,土地托管后,机手在合作社统一调配下,进行成方联片作业,效率可提高20%,既保证了作业面积,又提高了作业收入。辛寨农机合作社是2007年成立的,发展至今已拥有大型拖拉机3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6台及配套机具80台套,维修服务车2辆,不仅能够从事农机作业,还可以开展农机维修、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等多项农机服务。
目前,农机合作社以 “托管”方式经营土地的模式是山东省农机服务模式的新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以章丘为例,该市可以大面积机械作业的耕地面积是75万亩,而土地托管面积仅为2%。而在山东省,组织开展农机托管服务的农机合作社也只有100余家。
贾建国说,农机托管服务涉及农作物的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各个作业环节,相比土地流转经营而言,风险性要小的多,更易被老百姓接受。而且农机托管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提升了作业效果,因此也成为了山东省下一步农机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和新趋势。
(李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