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坐标
引 言
第一章 长夜难明
——旧中国电机工业诞生的艰难曲折之路
第二章 星光依稀
——旧中国战火洗礼中电机工业先辈们的业绩
第三章 旭日东升
——新中国电机工业的新生
第四章 云光相间
——从“大跃进”到“文革”电机工业坎坷中前行
第五章 春光明媚
——中国电机工业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
第六章 蒸蒸日上
——改革开放伟大实践造就电机工业的蓬勃发展
第七章 璀璨夺目
——新世纪中国电机工业踏上由大到强的新征程
第八章 耀眼全球
——展望未来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前景
第九章 光照后人
——中国电机工业百年历程的启示
建设大批试验站和试验室,改善科研攻关条件。1978年,湘潭电机厂首先建成中频电机试验室,随后中型电机试验站 (60赫)和大型电机试验站(一期)先后建成投运,为出口机组的生产创造了条件。1979年,沈阳变压器厂建成大型温升试验站 (60兆伏安),具备了试验三相750兆伏安变压器温升的能力。1981年,西安电力电容器研究所建成试验研究楼,为中国电力电容器产品测试中心打下了基础;同年,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从美国艾利斯·查默斯 (AlisChalmers)公司引进了水轮机水力试验台的测试元件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提升了原有水力试验台的测试能力,提高了试验精度,具备了国际电工委员会验收模型的要求。1982年,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建成噪声试验室和电动工具认证试验站,随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陆续建成千伏级低压电器试验站、低压电器认证试验站等,电动工具、低压电器等电工行业的研究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重视大容量试验基地,发展高压电器。高压电器新产品的研究与试制、产品质量的完善与提高,很大程度上要靠大容量试验来验证。从1958年开始,一机部等开始关注高压大容量试验室的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已建成四个大容量试验基地,即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大容量试验室、沈阳高压开关厂虎石台试验站、上海华通开关厂试验站、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清河试验站。其中,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的试验设备能力最大,两台短路发电机的短路容量分别达到500兆伏安和2500兆伏安。到20世纪80年代,高压电器产品开始逐步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亟须增加试验能力。1982年,上海华通开关厂试验站增建220千伏网络试验站,合成试验回路达到110千伏、50千安。1988年,国家计委批准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三期工程,形成500千伏、63千安高压开关试验能力和1100千伏交流设备的绝缘试验能力等,目标是成为国际领先的高电压、强电流的综合试验室。
开展院所企业合作研究,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1978年,沈阳电缆研究所、沈阳电缆厂和抚顺铝厂合作研制成功电工用铝,钢芯铝绞线的电阻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了配合核工业部大型受控热核聚变反应 “托克马克”试验装置的研制,沈阳变压器厂和有关院所成功研制了装置中的关键设备——长脉冲变压器。1983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与东方电机厂合作研究,在云南大寨电站1万千瓦水轮发电机上采用蒸发冷却方式的定子绕组取得了成功;1984年到1985年,沈阳机电学院 (即现在的沈阳工业大学)与哈尔滨电机厂、东方电机厂合作,研制成功稀土永磁副励磁机,用于大型汽轮发电机组,效果显著。这些科研院所与电工企业积极开展合作研究,为探索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4.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电机工业管理体制属于计划经济模式,行业中各企业的生产和建设都服从国家统一计划安排。这种体制包含了中央与地方、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复杂的权限、责任划分,往往造成各方权责不明、行政部门干预过多、企业缺少自主权。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营企业已经从单纯的生产型管理机制转变到生产经营型管理机制,因此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未完待续)
请关注:本书的优秀读书征文详见中国工业报网站www.cin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