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光照华夏
稿件来源:本报讯
说到电,人们也许会联想到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于1732年提出电流概念;意大利的伏特,于1799年造出电池;英国人法拉第,先后于1821年发明电动机、于1831年制造出发电机;还有就是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发电机。 中国人自己发电,开始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装的一台20马力的发电机,而这台发电机是从外国买来的。直到1905年开始有自己制造的首台实验电机,我国电机工业才开始起步。 浏览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研读江泽民主席的 《序言》, “大都离不开一个 ‘电’字”。而出生于旧中国书香门第之家的江泽民主席,其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则更富传奇——父亲,带书的毕维栋,列宁描述 “全国电气化”的共产主义,以及党和人民的信任,启蒙、激励着他以“电”为伴,与 “电”共舞,发 “电”惠民,光照华夏。 得益父亲启蒙 在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一书的序言中看到,“我父亲曾多年任职于张謇创办的南通通明电气工程公司,是一位电机工程师。张謇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实业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为发展民族工业付出了艰辛努力,他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为人称道。我小的时候,家里电器坏了,从电灯开关到电风扇,都是父亲自己动手修,而且往往手到病除。” 父亲的本事——给小康之家带来了光明,无疑也激发出幼小的江泽民好奇之心。 向往电机工程 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电气研发的黄金时代,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带给了工业和社会,难以形容的巨大改变。作为能源的一种供给方式,电所具有的多重优点,意味着电的用途几乎是无可限量。比如,大众交通、取暖、照明、电讯、计算等。 如果说,江父的 “手到病除”,让童年泽民 “眼亮”的话,那么,江父的故交毕维栋出现,则令其 “心明”。江主席在序言中说: “我父亲的一位故交毕维栋。他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国休假时常常住在我家,并带回一些电机工程方面的书籍。我那时年少,那些书是看不懂的,但经过毕维栋先生的解释,也就了解了一些皮毛。受到这些影响,我向往着上大学要学电机工程。” 负责电机设计 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江泽民,次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电机工程系。不久,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国家建设工作。1955年前往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对列宁的名言——“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有了更深的理解。1956年归国后,调任一机部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协助上海电机厂副厂长孟庆元,完成了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汽轮发电机 “超速试验”之任务。序言中说,“当年参与过这项工作至今仍健在的还有汪耕院士。” 1962年,调到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担任主管技术副所长的江泽民,负责领导电动机的规范设计工作。那时,他奔忙于国内各电机厂, “用了3年时间组织攻关,顺利完成了J2、JO2系列电动机的统一设计并通过国家鉴定。这是我国首个自行设计研制的电动机系列,相比当初仿制国外的产品,各项性能指标都有了很大提高,对促进电机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投身核电发展 江泽民主席在 《序言》中讲述,1966年,一机部调他到新成立的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担任所长。该所负责核工程设备设计研究任务。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他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在短时间内读完了 《核反应堆工程》一书,获益不少,加深了对核电这一战略产业的认识。当时这本书只有英文原版,给他增加了一些难度。此书直到1986年才译成中文。时隔19年,1985年他重返上海工作时,正值上海准备承担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30万千瓦核电设备设计制造任务。他在市里一次会上明确提出:“核电国产化是开发新兴能源的大事,上海一定要干,要为国家多作贡献。”领导水电事业 务实的工作作风,卓越的领导艺术,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1989年风波之后,众望所归,江泽民同志走进中南海,挑起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重担。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盘活了改革、发展、稳定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 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至2002年10月底,完成了前两期的工作量,并开展二期工程验收,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约849亿度。 “电”,通了!中国,亮了!站起来的中国,为什么这样亮!为什么呢?答案就在其中——“全国电气化”经典名著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章熙秋) [注]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此公式出自 《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6页。 (作者为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文联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