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00年以上的历史,在整车厂里成长起来,率先在全球供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EPS),同时也是到目前为止被中资收购的最大的外国零部件企业,它就是最初源于通用汽车、来自德尔福的耐世特 (NexteerAutomotive)。
其实,抛开耐世特前身复杂的隶属关系,作为重组后的德尔福整体发展的非核心业务系统,现在的耐世特品牌于2009年即已创立。从德尔福的剥离,反而使耐世特的业务更加专注。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耐世特在苏州的工厂 (如图),获悉耐世特当前的业务主要已集中在汽车转向系统产品,包括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及转向管柱与半轴。耐世特中国区执行总监柳涛形象地描述: “从车轮到方向盘之间的所有产品,耐世特都可以生产。”
高绩效文化保证企业更具活力
EPS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节能,综合来看EPS相比HPS可节能90%。作为全球主要的集EPS研发、测试、生产于一身的转向系统供应商,耐世特从1999年开始即在欧洲批量投产EPS,到2010年已经销售超过150万套系统,目前在全世界的市场上有超过1500万辆车在使用耐世特的产品。
在耐世特总计70余家客户中,既有像通用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福特、宝马、标致-雪铁龙、丰田这样的国际大客户,也有奇瑞、长城、比亚迪、上汽、长安、东南等中国自主品牌客户。从客户的地域分布来看,其最大的客户——通用汽车北美部门,仍占据着41%的市场份额。针对中国这一增长最快的市场,尤其是在欧洲、日本、美国等市场的转向系统已经普遍向EPS转化的情况下,耐世特更加主动地面向自主品牌客户,意欲从中高端到低端,从SUV到小型车,进行全范围的EPS覆盖与系统转换。
耐世特汽车系统 (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向记者介绍,苏州的生产线在耐世特全球系统中是最新的,也是最先进的。记者在苏州工厂参观时注意到,虽然生产装备还主要依靠进口设备保障,但整个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零件组成已经几乎全部国产化。
从生产车间现场的许多管理看板和企业文化专栏布置来看,一种被苏州工厂称作为 “高绩效文化”的企业文化已经被员工们认可。据了解,这种从德尔福文化中提炼和发展而来的以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在耐世特中国工厂历经通用、德尔福的几次濒临破产重组,直到中航汽车接手的漫长过程中,起到了固化企业凝聚力的作用,绝大多数员工都对变动中的企业不离不弃,由此保证了耐世特后续的良性发展。在客户端,由于中航汽车这种具有实力的中资的介入,使得一些国际客户对耐世特财务稳定性的担忧已大大降低。
EPS业务助企业快速发展 记者从耐世特以往的市场预测发现,它把EPS系统将占据公司年销售总额一半以上的目标时间结点定在2015年。从中国工厂的实际情况看,EPS市场的增长趋势要远远好于预期,柳涛更是预测,市场有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完成从HPS到EPS的转换。
此外,记者还从耐世特提供的一份资料中注意到,前不久耐世特已经开始向客户提供可调节的EPS系统。据专家介绍,车辆的转向感觉受一系列参数的影响,包括悬架几何结构、轮胎和衬套刚度、弹簧应变率以及质量分布等,但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EPS系统的质量。其实,许多驾驶者对车辆行为和道路表面的认知都是通过转向系统来传达的。因此,转向系统对成品车辆的影响举足轻重,高品质的转向系统可确保一个新款车型的成功发布和更高水平客户的满意度。
从更长远看,随着人们对车辆安全和舒适性要求的提升,对于像车道保持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等的一些新系统,包括未来会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都只有EPS能够满足其要求。而且对于在有较大侧风的这种复杂行驶条件下,EPS的软件系统也可以自动帮助驾驶者调整并补偿侧风对车辆的影响,这些都是EPS系统的优势所在。
由于原先的市场发展目标不甚明确和相对保守的策略,使得耐世特中国业务从2005年到现在的进展不大。从柳涛的介绍中记者已经觉察到,在中国马上就会出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耐世特——“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目标,可能要投入20多亿元建立工程中心,并且还要新建多条生产线。”据悉,在耐世特中国区新取得的客户业务中有60%以上是EPS系统产品,目前苏州工厂具有50万套EPS产能的生产线已经不够用,正在投入两条新生产线的建设,并且根据客户量产的时间,另外两条生产线也在规划之中。
出身于整车厂的耐世特,是零部件企业中对整车厂客户的需求理解较为透彻的公司。正是因为有了EPS这一核心技术与业务,柳涛对于中国市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认为用不了几年,中国市场的转向系统业务将会大规模地从HPS向EPS系统转换,归入中资的耐世特也将在中国迎来下一步发展的新篇章。(本报记者 赵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