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乔治费歇尔集团:中国市场将占两成权重
稿件来源:本报讯
在中国市场,瑞士GF阿奇夏米尔公司以其精密机床的优良性能已逐渐为人熟知,而其母公司乔治费歇尔集团(GF)却显得有些寂寂无闻。 “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不是吗?我们今天的采访也正是为了这种改变。”10月28日,瑞士乔治费歇尔集团全球总裁兼CEO沈良逸 (YvesSerra)在北京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三足鼎立 一切从这里开始。1802年,29岁的年轻企业家约翰·康德拉·费歇尔在瑞士的沙夫豪森市购买了一座水力磨坊,费歇尔把铜熔炼铸成合金,成为欧洲大陆上第一个制造出能与英格兰高端钢铁媲美的铸铁之人。 乔治费歇尔集团迄今已有超过两百年历史。这家全球领先的工业集团专注于三大业务:管路系统、汽车产品、阿奇夏米尔精密机床。 如今,该集团在全球建立了130个分支机构,其中包括50个生产基地,员工总数超过1.3万人,年销售额约为234亿元 (约36亿瑞士法郎)。 拥有如此悠久历史的制造企业的确少见,那么,乔治费歇尔集团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沈良逸总结说: “一方面,我们始终立足客户需求不断进行创新研发;另一方面,因为瑞士是个小国,这迫使我们很早就走上了国际化道路。” “提高人类生活品质”是这家企业的信条。而这一信条贯穿了其服务的三大领域。 GF管路系统不仅缓解了世界饮用水供应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且让工业用液体与气体的安全运输得以实现,还把带有制冷和取暖功能的管道系统带入世界各国的社区。 GF汽车以其高强度的轻金属和铸铁铸件为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和部件供应商提供底盘、传动系统、车身结构所用的高压铸件。 GF阿奇夏米尔则为模具、工具和零部件生产提供了精密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 据悉,2011年,这三大业务领域在GF集团全球整体销售中所占比重为32%、46%和22%。 “未来,我们将立足于内生式增长,而增长点则将在已有的三个领域中产生。”在回答记者是否会拓展新领域的问题时,沈良逸表示, “其实,在这些领域中,通过科技创新,将有无限扩展的空间,所以,我们不会进入新的行业。” 倚重中国 乔治费歇尔集团在中国的第一笔投资可以追溯到1993年。当时,该集团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这就是今天大家熟知的北京阿奇夏米尔工业电子公司。 如今,乔治费歇尔集团已经扎根中国,在华拥有25个公司,包括三大核心业务集团在北京、上海、苏州、昆山、常州建立的15家生产基地,员工人数超过2800人,年销售额突破32亿元 (约5亿瑞士法郎)。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部分制造业出现增速减缓的情形。对此,沈良逸表示: “市场短期内有波动是很正常的,从中长期看,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空间,我看好中国市场。” 目前,乔治费歇尔所生产的产品已经广泛运用于我国汽车配件、建筑工程和管道运输、高端机床工业领域。 在汽车配件领域,乔治费歇尔追求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更轻、更安全的铸件产品。据悉,若汽车采用镁铝等轻金属原料铸造转向节、引擎等部件,那么将一定程度上减轻汽车重量从而实现节能的效果,倘若一辆车的寿命是10年,如车重减轻300公斤,则汽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万~5万吨。这些新材料的运用已经在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等德语系企业产品中实现。 在管道系统方面,在鸟巢和世博会中采用的环境友好型的地源热泵系统即采用了GF的管路产品。使用该系统进行冷却和加热不仅降低了传输中的损耗,也大大降低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乔治费歇尔在北京的管路工厂已经正式投产,其重点是适应北方地区的供暖管道需求并使其能够满足房屋和建筑中地暖和暖气片供暖需要,而该公司在华东地区的供热管道领域市场份额也在拓展。据悉,GF生产的管道系统产品已经达到6万多种,适用于液体、气体、化学物质等各种介质的传输,也几乎覆盖到了各行各业。为客户提供包括管路、管件、阀门、传感器在内的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是GF的竞争优势所在。 长期以来,中国在数控机床发展方面一直处于劣势,大量核心技术被国外企业掌控,而乔治费歇尔就是数控精密机床领域的佼佼者,新技术的革新使得工厂客户能够使用精密机床用更短的加工时间生产出精度更高的产品。据悉,相关产品在医疗、太空、汽车、能源和制表行业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加大投入 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乔治费歇尔集团欧洲和北美业务遭到重创,但在中国已布局完成的业务群成为乔治费歇尔的强劲后盾。沈良逸强调,在未来公司版图中,美欧中将三分天下。 2011年,乔治费歇尔集团中国区的收入占集团总销售额的13%, “我们的目标是20%。”沈良逸说。据记者所知,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一般跨国公司,显示了该集团对中国市场异乎寻常的重视。 自1993年进入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以来,乔治费歇尔集团在中国已经开设了15家工厂,这几乎是每年投建一家工厂。 沈良逸说: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在中国投资的力度,在北京、上海等地增设研发中心。”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将成为该集团最大的生产基地,伴随着全球业务整合,乔治费歇尔集团更具附加价值的一部分研发业务也将在中国完成。(本报记者 胡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