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同步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稿件来源:本报讯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发展是我们党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决策。 从某种意义上说, “四化”相互依存,互为支撑; “四化”同步既体现客观发展规律,也契合时代特征,为我国现代化征程指明了方向。 新 “四化”亮相 对于新 “四化”的每一个成员,我们并不陌生。 工业化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我国是世界上工业产品门类、工业行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一些关键技术走在世界前列。2011年,我国实现GDP47.5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18.8万亿元。虽然我国已经跻身世界工业大国之列,但工业化率并不高,工业大而不强,依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结构性矛盾、深层次问题突出。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冲刺阶段,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仍然大有可为。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在内需,也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表明我国已经告别以乡村型的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迈入以城市为主体的时代。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新 “四化”中, “信息化”的加入体现了人类社会最新发展成果和时代特征,是对现代化发展内涵的丰富和完善。当今世界,信息化正在全面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报告更是把 “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以说,以通信行业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已经不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而是代表一种新型生产力。没有信息化,其他 “三化”就无法获得新发展。 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三农”短板依然明显……如果农业现代化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脚步,势必阻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将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四化”同步关键在互动 十八大报告提出新 “四化”概念,旨在强调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通过“四化”同步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换言之, “四化”同步,本质是互动,最终实现统筹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在加快推进。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坚持 “四化”同步发展,是从战略层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继上世纪中后期发达国家先后实现工业化之后,我国工业化不能再走老路,要在借鉴他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作为后起国家,中国可以抓住重大技术进步的机遇,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分享先行国家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效益,实现赶超发展。当前,以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带来重大机遇。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城镇化速度过慢,工业化将缺乏市场需求支撑;工业化进程过慢,城镇化也将缺乏足够的供给保障。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欧美国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脱离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深刻教训表明,我国工业化进程必须警惕 “去工业化”和实体经济“空心化 ”的错误倾向,把新型城镇化建立在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基础之上。 “四化”同步,难点是农业现代化。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仍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未来二三十年,我国每年将有逾千万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必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蓝图。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所言,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必须深刻把握 “四化”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对策举措,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健康发展。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当前中国现代化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后半程,能否实现 “四化”同步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只有 “四化”相辅相成,良性互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进而为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为我国尽快实现现代化蓝图提供坚强保障。 (宋斌斌 执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