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人间奇迹的“天路”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2年12月6日。飞机从跑道上猛地拉起,拉萨在视线中渐渐远去。短短几天的采访已经结束。回想此行,那山、那水、那人,还有那条条金丝银线般的电力 “天路”,都值得慢慢回味。舷窗外,巍巍昆仑,白雪皑皑,绵延千里。青藏联网工程从这里飞架而过,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个人间奇迹。 管控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青藏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质量管控难度最大的输电工程,沿线海拔之高、施工冻土区之长,堪称 “世界之最”。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程人员不仅攻克了高原生理健康保障的困难,还克服了高寒地区冻土、高海拔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及设备研制复杂等施工难题。青藏联网工程,实现了太多个首次,填补了世界高原电力建设的技术空白,也为我国电工技术保持世界领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到西藏,不止一次听电力工作者说起,这里的地区生态环境是多么的脆弱。为使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首次针对冻土基础施工,开创了快速开挖、快速浇注、快速回填工艺,尽可能地减少了冻土扰动。同时,首次采用强行的环保措施,在高寒草原及草甸、湿地区,新布设的施工道路路面铺设了草垫,确保施工人员不直接踩踏,施工机械不直接碾压。施工时剥离的施工区域原生草皮,被分别堆放表土、生土,移至他处养护,结束后再将草皮移回原处维护。 此外,根据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特点,工程还首次改进了耐张铁塔耐张挂点设计,减少焊接,保证了低温下铁塔挂点的可靠性。首次针对高海拔缺氧、工作降效严重等特点,在铁塔变坡处和横担与塔身连接处设置两个休息平台,使组塔架线人员、检修人员充分休息,保证了人身安全。 还有,首次在工程中构建建设、施工、工程监理、环境监理四位一体的环保水保管理体系。对电网建设工程开展高原植被恢复试验示范研究,在工程沿线建立80多个试验点。试点成功后,及时对施工扰动地区进行全面的草籽播种,最大限度恢复高原植被。针对多年冻土地区的坡形地带,减少开挖量,保护地表植被,节省了混凝土,还防范了大开挖可能带来的热融滑塌、热融湖塘等地质灾害,真正做到了经济、合理、可靠和环保。 国家级科技立项达15个 记者数了一数,青藏联网工程涉及到国家级科技立项有15项之多,其中高海拔直流输电工程外绝缘及绝缘配合研究,高原直流输电线路环境保护、电磁环境研究,拉萨换流站220千伏交流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研究,高海拔直流输电线路导线选择,高海拔高寒地区换流阀冷却方式研究等,都有望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通过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我国已经在电工科技上处在世界最前沿。而如今,随着青藏联网工程的实施,电工技术实现了更多零的突破,再上一个全新台阶。 走进西藏,无论是工程还是建设者,记者想记录的有很多。拉萨换流站的刘光辉,曲哥变电站的拉巴次仁,西藏电力公司的高应云……当他们谈起青藏联网工程,谈起自己的工作,谈起西藏,眼神中无不留露出一种自豪感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记者看来,他们是3万多名默默无闻建设者的代表,是令人尊敬的光明使者。 拉萨的夜深沉而又漫长。岗德林村,此时扎桑温暖的家中,也许一家人正团聚在明亮的灯光中,一起喝着甜茶,看着电视节目。这一切都因为有了你,电力 “天路”——青藏联网工程。(本报记者 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