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原材料工业总体呈缓中趋稳态势,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有望维持在10%左右。图为拉萨高争水泥厂生产线。(本报记者 杨 明 摄)
2012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推进 “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加快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努力减缓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朝着企稳方向发展,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通信业发展势头良好。
A 数据
前11个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0.0% 今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11月同比增长10.1%。其中轻工业1~11月同比增长10.2%,重工业1~11月同比增长9.8%。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1%(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86%。
分经济类型看,11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集体企业增长6.5%,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5%。分轻重工业看,11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轻工业增长9.2%。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纺织业增长11.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1%,汽车制造业增长6.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0%。
1~11月,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42963亿元,增长21.1%,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139296亿元,增长21.1%,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11159亿元,增长12.2%,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13196亿元,增长22.8%,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4941亿元,增长16.2%,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
1~11月,东部地区投资153209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1~10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91538亿元,增长26.2%,加快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 78432亿元,增长24.2%,增速与1~10月持平。
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8%。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0%,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5.3%,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2.7%,加工工业价格下降2.9%。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5%,衣着价格上涨1.5%,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6%,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下降9.5%,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4.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3.9%,纺织原料类价格下降1.8%,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1.6%,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0.6%。
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3%,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环比上涨0.3%,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0.1%,纺织原料类价格持平,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1.3%,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0.2%。
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240亿元,同比增长0.5%。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82966亿元,同比增长15%。产成品30090亿元,同比增长8.3%。
B 运行
工业行业企稳回升态势明显 从当前经济运行数据分析,工业行业企稳回升态势比较明显,消费品在应对国际环境萎缩的情况保持了稳定增长,三季度消费品行业增速与二季度基本持平,原材料行业也出现了企稳迹象,汽车行业扭转了年初负增长局面,并呈现稳定增长。
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今年5月份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铁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扩大,稳定外贸政策相继出台等,这些政策措施有明显的反映,一些重要的工业品出现了生产回升,节能家电产品占比从不足20%提高到50%以上。
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按照中央要求,努力调整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计划全部下达。重点行业兼并重组积极进展。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新进展,列入淘汰落后产能名单的2761家企业落后生产线大部分已关停,有一些生产线的设备已经拆除。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8%。国家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也在积极落实。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取得重大进展。前三季度,电子商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5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609亿元,增幅达34.5%。全国完成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1.9%,新增3G电话用户7422万户。
总体看,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朝着趋稳方向发展,生产增势缓中见稳,面临的下行压力正逐步减缓,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外需持续萎缩的形势下,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了10%的增长速度,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近期部分生产领域的先行指标已出现回升。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为50.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10月中旬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4.42%,环比增长9%;9月中旬以来,钢材价格连续数周回升,有色金属和水泥价格开始上涨,部分工程类机械产品产销形势也有所好转。因此,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正处在筑底企稳的紧要关口,有利因素正在集聚,随着企业稳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企稳的势头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C 问题
企业经营困难局面短期难改观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实现稳定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随着我国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企业经营困难局面仍将延续。
一是工业品出口形势严峻,外需萎缩的影响程度加深。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美国经济依然疲软,欧洲经济处于衰退边缘,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外部需求不振加大我国工业出口压力。
二是轻重工业结构失衡问题虽有所缓解,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依然艰巨。受投资拉动影响,我国工业结构中轻重工业比例失衡、重工业比重过大的问题较为突出。2000~2011年,轻工业产值比重由39.8%下降到28.2%,重工业则由60.2%上升到71.8%。今年以来,重工业累计同比增速持续下降,轻重工业增速出现倒挂现象。2012年2~10月,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差分别为-1.8、-2.2、-1.8、-1.2、-1、-0.9、-0.7、-0.7、-0.6,重工业增长的下滑速度明显快于轻工业。
近年来,淘汰落后产能和抑制产能过剩一直是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但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不完善,激励和约束作用不明显,部分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存在认识偏差、责任落实不够等问题,当前我国一些行业落后产能比重仍然较大。
三是成本上升和产能过剩仍将延续,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今年以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加大。主要表现在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电价上调、油价上涨推动企业成本连锁上升,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同时,在市场环境趋紧和产能普遍过剩的状况下,工业品价格下行的市场预期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难。当前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下滑,主要表现是:企业产销、订货下滑,库存压力加大,产品价格下跌,盈利有所减少。
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期发布的第二十次 “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仅有24.3%的企业经营者在调查中表示目前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 “良好”,而认为 “不佳”的占23.4%;在调查中选择 “停产”或 “半停产”的企业经营者占23.1%,比2011年上升了5.5个百分点,为近3年来的最高值;认为目前企业的产成品库存 “高于正常”的占25.3%,达到了近4年的最高值。
D 行业
各行业经济运行将延续分化态势 分行业情况来看,出口导向型行业受外部市场需求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程度较高,企业发展和行业增长的可持续性将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受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投资效益下滑、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活力较弱等因素影响,以钢铁、船舶为代表的重化工业的困难仍将持续。
装备工业。今年以来,受国际需求持续萎缩和国内行业投资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装备工业增速较去年明显回落,并首次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出口增速也大幅回落。2013年,船舶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较为突出,汽车消费依旧受到一些制约,结构性产能过剩还将延续,预计装备工业增速将缓中趋稳,增加值全年增速有望保持在10%左右。
原材料工业。2012年原材料工业总体呈缓中趋稳态势,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有望维持在10%左右。预计2013年,原材料工业整体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行业发展分化势头减弱,钢铁行业继续处于微利状态,石化、建材等行业平稳运行,有色行业继续低速增长,新材料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消费品工业。2012年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展望2013年,随着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和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内需增速结构性回升,出口困难将有所缓解,我国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增速将会出现小幅回升。
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和投资的 “双低”增长态势,将会持续到2012年底,全年增速均为5%左右。展望2013年,信息网络领域的社会投资形势不容乐观,启动电子信息产品内需市场的有效政策手段不足,产业转移出现新的趋势和动向,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加大,受上述多个因素的影响,预计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和投资的增速均不会超过10%。
E 预测
明年工业增速将在10.5%左右 2013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预计国内工业的增长动力将有所减弱,传统比较优势将会逐步流失,新的竞争优势尚难在短期形成,实体经济吸引力不足,工业经济运行将会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2013年,在需求动力有所减缓的前提下,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013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走势分化,将呈现投资趋稳,消费趋软,出口趋缓的整体态势。
从投资来看,扩张动力不足。首先房地产行业投资缺乏回升动力。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延续的大格局下,市场化的房地产投资难以大幅增长,在保障房建设方面,明年无论是施工套数、施工面积还是新开工面积都有所下降,投资增速将明显减缓。其次,制造业投资可能会有所回落。我国制造业投资与出口增长密切相关,明年出口增长相对低迷,出口拉动的动力不足。加之当前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众多企业出现亏损自有资金不足,投资扩张动力减弱。再次,根据 “十二五”规划部署,公路、地铁、铁路、水利等基础建设投资明年将会有一定的潜力,但地方负债率较高,税收增收比较困难而民生类支出压力较大,局部地区风险约束明显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张能力受到限制。
展望明年,虽然大规模投资的基础不复存在,但考虑到国家 “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显现,基础设施投资、保障房建设等工作的稳步推进,工业投资增速趋稳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预计2013年工业投资增速将会保持在2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在18.5%左右。
从消费来看,内生性趋强但增速趋缓。受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房地产限购、汽车限号等政策调控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居民实际消费增速一直维持在低位,呈现震荡态势。虽然物价持续低速增长,个人所得税政策逐步调整,以及社会保障面持续扩大等因素,都将导致消费的内生性趋向增强,但目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尚需时日,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短期内难以确立。展望2013年,消费需求增长总体将保持小幅增长、略微趋软的态势,预计消费增速将保持在14.5%左右。
从出口来看,增速将保持在低位。当前,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将支撑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保持温和增长,而欧洲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速放缓,将会影响我国出口的整体表现。
从内部来看,我国人口结构已发生变化,要素价格和环境保护加强等将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对产业竞争力和外贸出口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除上述因素外,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和贸易保护等因素,外需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处于疲软的状态,未来已难以作为支撑工业增长的稳定力量。展望2013年,我国工业品出口增速将低位增长,进一步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全年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将保持在6.5%左右。
综合来看,明年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刺激效应,2012年的基数效应等因素,预计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将在10.5%左右,比今年略有回升。
F 建议
稳增长促转型是工业发展关键 针对当前工业以及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面对要素投入增长放缓、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成本持续攀升、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明年工业发展可循 “稳增长有支撑、转方式有动力、调结构有进展、促融合有手段、控风险有准备”思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和落实国民收入倍增战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国民收入倍增战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同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以补贴带动国内市场消费的政策,积极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形成以内需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二是深化技术产品应用,提升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继续抓好工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继续严格控制 “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张,利用倒逼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加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终端应用,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制定和推进新一轮技术创新战略,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为积极迎接新一轮技术创新和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为防止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持续下降,应加快制定和推进新一轮技术创新战略。加快新一代信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推进 “宽带中国”计划,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全产品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高度融合发展;加快应用电子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四是切实提升投资效率,增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与保效益相结合,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经济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和垄断,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企业健康成长的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同时实施一系列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工业投资管理体制,切实提升工业的投资效率,增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着力把我国工业发展调整到质量效益型的轨道上来。
五是防控工业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好预警和风险管控工作。在全球经济仍处于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当中、世界经济仍然面临下行风险的情况下,要高度警惕外需萎缩、内需收缩双碰头环境下工业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切实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为工业企业寻求新的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多管齐下加强现代商业体系信用建设,着力促进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工业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做好管控工作,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本报记者 杨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