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龙头”与“支柱”湖北随州推出倍增计划
稿件来源:本报讯
湖北省随州市近日推出工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未来三年,将着力培优汽车机械、农产品加工业 “两大龙头”,建设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大支柱”,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 随州产业特色非常鲜明。其专用汽车制造,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企业180多家,能生产专用车全部12大系列中62个类别300余个品种。 做大做强汽车机械产业 2007年12月,随州市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通过大力实施 “圣地车都”战略,提升了该市专用车的聚集优势、制造优势、配套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之路。五年来,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从69.19亿元增长到280亿元,是2007年的4倍;产量从3.2万辆增长到6.3万辆,约是2007年的2倍;出口从0.22亿美元增长到1.71亿美元,是2007年的7.7倍。 三年倍增计划提出,该市将坚持特色优先,发挥比较优势,着力促进汽车机械产业实现 “四个转变”,即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由小而全向专业化系列化转变,由低端重复向自主研发转变,由中、低端发展向高、精、尖转变,更加注重品牌打造,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力争到2015年汽车机械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一是做大汽车底盘。重点发展高性能、高可靠性、高附加值的重型车、特种车、轻型汽车和农用车底盘,形成批量生产,力争到2015年底盘本地配套率超过30%。二是做强专用汽车。巩固罐式车、自卸车、半挂车、环卫车等专用汽车制造优势,大力研发生产新能源、新材料、消防、工程、起重举升、公路机场高铁维护、海鲜冷藏等专用汽车,力争到2015年专用汽车种类突破2000个,年产量突破15万辆。三是做精汽车零部件。大力开发生产燃油供给、变速传动、转向悬挂、电子控制、精密铸造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在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装备水平、企业规模上实现突破,力争到2015年零部件品种突破1000个,年产铸件突破100万吨、车轮突破1000万只、车身15万台,把随州建成湖北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四是做优风机产业。发挥风机产业技术、品牌和市场优势,延伸产业链。重点开发高炉煤气鼓风机、污水处理高速风机、高压锅炉风机、轴流压缩机等高端产品,促进与风机配套的铸造、电机等产业发展,实现高品质、大批量、规范化生产。 做精做深农产品加工业 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香菇加工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工业蓬勃发展,随州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近300亿元。 通过发展食用菌深加工、粮食加工、油料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纺织加工等产业,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随州市培养了一批包括同星农业、三友食品、裕国菇业、神农生态、神农科技、大自然公司等在内的骨干龙头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 三年计划指出,随州未来将坚持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着力促进以食用菌、畜禽、粮油、棉麻、木材等主要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加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着力提高食用菌加工、转换能力,重点加强食用菌提取物及制成品的研发生产,加快开发菇丝、菇丁、菇粉、罐头和即食食品等产品,把随州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香菇加工及香菇提取物生产基地。以 “亿只鸡工程”为抓手,加快发展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熟食、即食食品、皮革制品等具有随州特色的畜禽加工产品,配套发展畜禽类饲料工业。重点开发优质米、免淘米、营养米、速食面条、营养面条、休闲即食食品、乳酸及制成品等系列产品,大力发展茶油、 “双低”菜籽营养油、调和油等生产。着力开发各种高支纱、高弹纱、天然彩色棉纱及各类服装服饰、棉麻等品种,逐步向高端产品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高档家具、实木门、集成板材、复合板材、复合地板、工艺品、机制木炭等系列产品。 力推四大支柱产业 三年倍增计划要求,进一步加快冶金建材、医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加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 改造提升冶金建材产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降低消耗,延伸链条,开发新型实用产品,促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力争到2015年冶金建材产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 着力壮大医药化工产业。围绕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医药化工产业,重点研发一批新特药,转变农业化工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做大做强精细化工。力争到2015年医药化工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抓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的机遇,建立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消费电子为龙头,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方向,促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力争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本报记者 王 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