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建设军民结合产业体系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上海全力推进军民结合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一步。日前召开的上海市军民结合产业体系建设推进大会上传出信息,至2015年,上海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将围绕功能型新型材料等8个重点领域,力争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构建10个支撑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平台,突破20项关键技术,形成30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并具有一定产业化规模的重点项目。 近年来,上海积极探索实践推进军民结合的有效途径,着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在谋划重大工程立项、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强化配套保障等方面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有力推动企业创新活力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升。 “一技两用” 据介绍,上海近年来突出 “一技两用”,技术转化成果丰硕。在新能源、智慧城市、电子信息、卫星应用、高端装备制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不断加大技术转化力度。比如,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承担建造的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 “海洋石油981”顺利交付使用,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 “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一步;航天811所依托军工技术,新建动力与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力打造新能源技术领域国际一流的研发、测试、集成和示范应用平台。 上海依托基础优势,配套体系基本形成,充分发挥全市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门类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等优势,上海电气、中科院、上海交大等各类企事业单位、高校和民营企业,紧紧围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 “大协作”配套能力建设,积极承担军品任务,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协同创新 近年来,上海注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显现成效。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产学研用联合发展模式。比如,上海航天八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出资成立上海航天联合研究中心,在基础应用等若干领域进行强强联合攻关并取得显著成绩;上海轴承研究所以项目为纽带,组建了上海大学、上海纺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华谊集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研发团队,攻克了军用关节轴承关键技术,摆脱了进口禁运的困境,填补了国内空白。 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军民结合产业集聚发展。如上海航天八院发挥航天科技优势,推进建设航天产业园,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高端汽配等军民结合产业,创建上海首批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同时,加快推进长兴岛二期造船基地、紫竹航空园、临港船舶和海工配套基地建设。 体系建设 据悉,上海市在军民结合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将着力在转型发展、制度创新、军民互动上下功夫,在提升能力、增强动力、形成合力上做文章,努力创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体系。 一是在转型发展上下功夫,提升军民融合发展能力。大力夯实产业宏观基础。坚持高端引领,强化产业支撑。聚焦智能制造装备、船用动力及船电系统、卫星导航及应用等领域,谋划布局一批牵引性强、带动性大的战略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行业带动效应明显的大集团、大公司。加快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产业链布局,继续推进上海航天、航空、船舶、电子等军民两用基地园区建设,依托重点项目延伸产业链,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动重大军民两用产业化项目向产业基地园区集聚。支持在沪军工单位利用技术和品牌优势,组建产业联盟,实现跨行业、跨专业的多元化发展。大力夯实技术中观基础。进一步清除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进入障碍。充分发挥军民原始创新成果积累的群聚效应,在一些基础性、战略性等若干领域吸收全社会优质资源服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加快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促进军工和民口单位之间技术、人才、信息和成果等要素流动,推动建立一批战略联盟、联合研发攻关合作团队,支持建立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等共性研发与应用平台建设。大力夯实配套微观基础。统筹推进 “军转民”和 “民参军”。在继续推动 “军转民”工作的同时,下更大力气做好 “民参军”工作,充分释放民口单位的积极性、技术创新和新品开发能力,支持有实力的民口单位发挥优势,进入国防装备领域。加强配套能力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吸收社会优势资源,以开放促转型,提升上海地区武器装备配套科研生产能力。 二是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增强军民融合发展动力。深化企业改制,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支持在沪军工单位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吸引和推动军工集团公司在沪布局发展总部经济、建设龙头项目。深化机制改革,着力增加内生动力。在激励机制方面,要探索建立管理、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试行期权、股权等分配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激励政策”。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鼓励把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发展导向纳入重要考核因素。创新资源共享模式,着力推进协同发展。鼓励军地单位采取不同模式促进外部资源共享,如以项目为载体、以资本为纽带,建立多元化的项目公司、产业集团或产业战略联盟,使产业链相关方成为利益共同体。 三是在军民互动上下功夫,形成军民融合发展合力。加强统筹规划引导,统筹全市军民融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本市军民融合发展。加强综合配套保障。继续推进军民结合基地 “示范工程”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实现军地资源在空间上的互动和共享。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各类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好服务平台的引导、推动和保障作用。 (严伟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