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工业经济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工业投资越来越多地投向产业高端化、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但由于受经济运行环境影响,投资增幅有所回落,工业和技改投资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1~4月全省工业投资完成5838.2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比1~3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4196.7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比1~3月回落1.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工业和技改投资同比增速已连续3个月回落,显示工业投资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在谈到江苏工业和技改投资情况时,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徐一平如是说。
开局良好 三问题值得关注 徐一平表示,尽管今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总体实现良好开局,但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情况和问题。一是工业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需求方面看,市场尚未充分回暖,工业品价格总体仍处低位。4月份,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比3月份下降0.5%。二是企业面临的增本减利因素较多。突出表现在要素、人工、资金等各类成本上升较多。企业人工成本、物流成本不断提高;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三是部分行业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除光伏、造船等去年以来一直较为困难的行业没有根本好转之外,主要工业行业也喜中有忧。突出表现在电子、工程机械、钢铁等行业。
转型寻新增长点 对标管理创效显著
虽然工业经济运行面临较多困难,但综观国内外形势,今年以来也出现了不少支撑工业经济进一步向好的积极因素。目前,国内外订货景气度逐步提高,工业生产增长预期有所提升,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也在恢复。
南瑞集团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据统计,1~4月,南瑞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超过70亿元,同比增长近30%,保持着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势头。南瑞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面临着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挑战,将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未来一段时期,产业结构将向服务产品化转型,在面向智能电网的节能技术研究和产品应用方面将会形成新增长点。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小柴行业的百年老字号。1~4月,常柴销售各类柴油机、发电机组及动力单元共47万多台,与去年同期相比,总量有2%~3%的增长。内销方面,单缸机实际销售同比有小幅增长,多缸机销售同比下降了5%以上。外贸方面增长较为明显,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8%。其中,单缸机销售同比增长17%;多缸机销售同比增长14%;发电机组及动力单元同比增长46%。从销售结构看,新产品代替传统产品的比例增大。前几个月主要是多缸机供不应求,为此,常柴开展对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市场的供货能力。公司全年销售收入目标32亿元,产品销量122万台。
有着近八十年历史的南京电气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了产销快速增长。今年1~4月,该公司实现现价产值2.9亿元,销售收入2.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5.6%和114.7%。谈到目前经营策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一是突出核心业务,加快优势产品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主产品玻璃绝缘子今年前4个月的产销规模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拉动企业经济快速增长。二是围绕国家重点工程,扩大高端产品产销比重,优化产品结构。今年前4月,300千牛及以上高吨位产品生产40多万只,同比增长5倍多。在生产数量增长48%的情况下,产值增长101%。三是依托技术、成本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外贸出口。今年前4月,出口交货值超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六成。
对策措施清晰 高端引领发展 在谈到下一步江苏工业和技改投资有哪些应对之策时,徐一平认为,一是要走产业高端化。规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高端产业,同时让创新成果产业化。鼓励各类创新载体的改造提升,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融合互动发展。加大信息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促进信息技术与企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的全面融合,实现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及全流程集成创新。三是要提高产业集约集聚度。以各类开发区、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企业、项目、要素向现有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四是要打造绿色制造。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对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确保工业经济在深化结构调整中实现平稳增长,在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中实现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加强主要行业、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等的监测分析,及时采取对策措施,继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洽谈活动,突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重点培育800多个省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打造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7个千亿级产业链,组织实施 “万企升级”行动计划和大规模技术改造,实施“百项千亿”技改工程,拉动新技术新产品投入5000亿元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本报记者 承毅铭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