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创新失败将使企业最终走向成功
稿件来源:本报讯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中,工信部部长苗圩在由多个汽车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的“中国品牌汽车发展调研座谈会”上表示,在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考核上,要宽容失败,创新是允许不成功的,要允许他们去探索。 事实上,创新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产业的命运,而容许创新失败则是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体制保障因素。 中国自古以来推崇中庸之道,这种文化鼓励平庸,往往创新的东西却反而被视为异端。回到当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任何一个企业中,承认失败,就意味着失责,就要有相应的人来负责。在躲避 “黑锅”还唯恐不及的今天,谁会放走官运而冒险去做成功机率难测的创新?尤其是近年来,一些个别人士更是不好好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却偏偏把西方一些表现自我、放任自由、不敢担当的思想灌输到了国内,对年轻一代的影响不可小觑。 宽容失败,要从体制和文化两个层面来加以保障。 今年地方政府 “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府就提请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 (草案)》,其中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将依法保障改革创新,宽容失败。 《决定 (草案)》中明确: “对依照本决定规定程序决策、实施改革创新,而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且未谋取私利的,在政府绩效考核中对有关部门和个人不作负面评价,不予追究行政责任及其他法律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邓中翰也在其向全国 “两会”提交的议案中提出了 《自主创新法》的提案:自主创新需要一种新的机制和新的法律来保障,倡导我国各行业、企业不但要下大力气坚持走创新之路,也要有允许失败的魄力。 而在文化层面,简单而言,不允许失败的企业是没有创新文化的。任何事物都可能会成功,也可能有失败,创新也不例外。但如果我们的企业领导全都遵从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传统文化,大家都怕犯错误,没有允许失败的文化氛围,那么这个企业也就很难有真正的创新文化。 一个企业不论是做产品,还是在公司各个部门的日常运营中,实际上每天都会有很多创新的事情来做。企业的创新文化实际就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细节之中,一个真正想创新的企业会想方设法在工作环境中和精神层面上鼓励员工去“异想天开”。就拿汽车行业来说,笔者参观过的许多工厂车间里就经常能看到技改或改善建议的意见栏,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任何时间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建议提出,之后还可以监督相关部门的落实执行情况。 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是:国内某地方政府官员在听到 “高空风能发电项目”后,并没有对这种神话般的 “万米高空产生的风电”产生多少疑问。当有人问“这个东西美国有没有?”时,他的回答却是: “为什么美国有的我们才能有,美国没有的我们就不能有?”这句话虽然在理论逻辑上有些大胆,但在创新角度上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在引进技术上已经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中国汽车产业要想长远持续发展,不可能再主要靠引进技术来延续,必须依靠我们的自主创新。宽容失败,是许多著名企业的成功之道。在当下改变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道路上,每一个企业都要去营造宽容失败、允许失败的人文环境。不敢失败就等于不敢成功,尤其对于年轻的员工,也许摆在面前的失败机率很大,但允许员工失败的结果是人才辈出,是公司的未来。 (赵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