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松绑难解渴 多元融资体系建立或可治本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被视为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积极信号,也被解读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大利好,或成为缓解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良方。但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新政在具体实践中很难做到雪中送炭。从某种程度上说,其象征意义更大于现实意义。 业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其解决之道除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还需放开民营金融机构,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利率市场化重要一环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七折下限的同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这些都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巨大进步。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利率市场化,顾名思义,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的判断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不仅要形成比较完善的银行间市场利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放开对整个贷款利率的管制,还要同时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逐步扩大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有分析指出,贷款利率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影子银行逐渐浮出水面。 “影子银行之所以以 ‘影子’形式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绕开央行贷款利率限制,通过其他方式变相提高利率,而贷款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加快影子银行的透明化。”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小企业或难惠及 在众多 “叫好”声中,新政也暗藏隐忧。业界争议最大的是,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是大势所趋,但也可能加剧企业分化。利率松绑后,原本就容易获得贷款的国企或央企,其融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并成为直接受益者。相比之下,本来就不受青睐的中小企业或将更加举步维艰,其融资成本甚至不降反增。 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看来,贷款利率放开,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争取优质客户,优秀企业在议价权上更具优势,从而能够以更低的利率获得贷款,降低贷款成本;而一些发展较差的企业由于议价能力弱,可能会面临更高贷款利率的考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同样认为,未来我国银行贷款利率总体有可能上升,而不是下降,特别是那些之前没有得到金融服务的小企业,其将来的融资成本可能比现在还要高。 “贷款利率的高低取决于银行对贷款企业风险的预判,相比大企业,小企业的风险更高,因此要用较高的利率抵御潜在风险。”一位业内专家直言,在贷款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流入实体经济可能出现马太效应,即大企业信贷成本不断降低,而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却越来越高。 但也有分析认为,长期来看,贷款利率七折终将利好中小企业,理由是,随着拥有足够存款的大银行专注于服务大型企业,中小银行势必将重心放在中小企业身上,从而出现差异化竞争的局面。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就是支持者之一。他认为,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总体上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伴随着民营银行的设立,民营银行之间的竞争会日趋激烈,进而促进利率下降。 对于利率松绑的现实意义,作为直接参与者的企业或许最有发言权。以时下正在苦度 “寒冬”的钢铁行业为例,去年以来,为数众多的钢铁贸易商们迫于资金压力,相继出现库存爆仓、质押骗贷等事件,一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今,新政出台,他们的生存状况是否会因此出现转机? 一家北京钢铁贸易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基本没有什么影响,银行向来比较青睐盈利较好的行业,而且对钢贸商的贷款一直非常谨慎,加上当前钢铁行业每况愈下的形势,不敢奢望新政能够惠及钢贸企业。”更有一家江浙地区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把新政比作 “看得见摸不着”的实惠,远水难解近渴。 种种迹象表明,贷款利率七折背景下,中小企业能否真正受益理论层面尚存争议,而从实际操作来看,短期内政策效果恐难立竿见影,而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引入民营银行竞争 长期以来,银行对于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一直都是区别对待。以民营企业聚集的浙江省为例,全省超过110万家法人企业中,只有10万家左右成为了银行贷款客户,占比不到十分之一。有分析指出,贷款利率松绑后,如果民营企业仍然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转而依靠高利贷,影子银行的问题也将更加突出。 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用市场手段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无可厚非,但如何让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享受利率市场化改革的 “红利”,恐怕才是业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周德文表示,目前中小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的比例只有三成左右,其余70%的资金主要依靠民间借贷,因此承担着更大的融资风险和成本。他建议,推进利率市场化,允许设立大量民营银行;同时还要引导民间借贷法律化、规范化、阳光化,并且出台规范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若要使稀缺的资金配置更有效率,单纯放开利率管制是远远不够的,中国银行业还要在治理结构、经营模式、监管理念等方面有更大、更有力度的改革,改变 “千行一面”的面孔,形成多层次、多业态的金融服务体系,方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本报记者 宋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