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吊”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成功首吊
中国最大吨位装载机——徐工LW1200K装载机销量一举超越进口品牌,在中国市场跃居行业首位
8月11日,上午9时57分,宁夏,中国在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中,徐工研制的全球最大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轻松将重达2155吨、高54.4米、直径9.6米的油品合成装置费托合成反应器缓缓吊起就位。
前来观摩的百余名专家、领导和嘉宾朋友们无不被徐工履带起重机的平稳、高效所征服。在场专家表示: “同样工况按以往传统的吊装方式至少要整整一个礼拜的时间,而有了徐工4000吨级,仅耗时2个半小时就顺利完工!”
这是7月5日在中石化烟台基地该产品完成全球首吊后的创造的又一奇迹。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是全球唯一销售并进入实际施工应用领域的同吨级履带起重机,成为徐工成立以来始终不渝创新征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7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召开的座谈会上,徐工董事长王民汇报了徐工创新工作情况;7月25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发电要求挖掘徐工自主创新经验。
自主创新没有捷径
2004年,标记为徐工超大履带起重机研发元年。
“徐工要走大型化产业道路,大型化,绝不是追求简单的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而是必须建立在高可靠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的基础上。”也正是在这一年,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立足徐工多年起重机制造经验,以成功研发的300吨为起点,正式下达 “三高一大”的超级起重机发展战略指令,徐工就此开启超大智能化履带起重机破冰之旅。
履带起重机从小吨位到大吨位,不是吨位简单升级,而要以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内涵支撑。1000吨,是履带起重机迈向大吨位、超大吨位的一个门槛,跨越这个门槛,大吨位、超大吨位将迎来一个新天地。但是如此大的起重能力,如果按照传统的设计思路,意味着所有结构部件都将异常的大,起升机构和行走机构也都将异常的大,也就意味着转场运输、起升机构和行走机构的设计异常困难。
徐工1000吨设计团队一次又一次的召开设计研讨会,兵分两路,一路在内部设计上寻找 “突破卡口”,一路对市场客户进行走访,并邀请客户进行了数据论证,仅此一项研究问题就超过200项次。最终,内外汇合,共同形成的适应施工要求的技术细节方案不下几十种,设计方案得到大型施工单位和行业顶级专家的认可和支持。设计完成,然而在首次实际工况吊装作业道路上,1000吨的 “处子秀”确是充满坎坷曲折。
“我们决不允许国产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进入工地!”1000吨设计完成后的首次施工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当时的施工方青岛项目负责人这样说到。面对这种巨大的压力,徐工立刻召开了千吨级履带起重机首吊专题讨论大会。“作为徐工我们一定要主动承担起缔造产业高峰的使命和责任,一定要打开这个缺口。”之后采取紧急计划,直接将实验用的800吨配重,运到青岛,按照客户要求反复进行现场比例模拟试吊,结果每次试吊都平稳、精确,最后徐工1000吨级履带起重机完美完成首吊并与中国石化集团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彻底打破了超级履带起重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开创了国产超级履带起重机发展新的里程碑。
突破了1000吨的研发屏障,徐工追逐超大吨位世界第一的步伐走的更快,更惊人。
在徐工1000吨级、2000吨级履带起重机设计完成,进入试制阶段后,徐工履带起重机研发团队再次制定了下一阶段徐工履带起重机发展的战略方向。
2009年9月,经过两个月的精细策划,一场规模宏大的全国大走访开始了,重点领域重点客户,各大专业院校都在长长的拜访名单当中。截至同年12月,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设计团队共计走访各地客户8000余人次,与客户、高校形成各类需求、建议及报告共计3000余份,各类分析用纸整整堆成了一座小山。
2012年7月,江苏徐州,徐工集团与中石化第十建设公司就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进行了签约预售仪式,这是世界唯一一台实现销售的四千吨级履带起重机,标志着中国吊装业从此走在了世界吊装的最前沿!签约预售现场,徐工机械副总裁、起重机械事业部总经理陆川表示: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诞生的意义,并不在于她成就了一个民族产业对 “世界最大”的追求,而是在于“世界最大”与实际施工应用的深度融合。
自主创新不惧失败如果说履带式起重机是徐工的 “后起之秀”,那么全地面起重机则是徐工的 “金牌元老”
2002年,徐工推出中国第一台全地面起重机,彻底打破全地面起重机完全依赖进口的 “魔咒”。
2008年,徐工500吨全地面起重机横空出世,首次攻克了八桥底盘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
2010年,800吨、1200吨超大型全地面起重机问世,第二代全地面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新推出的180吨、220吨、260吨产品上。
2012年,全球吨位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1600吨全地面起重机1600吨和集全地面起重机快速移动能力、履带起重机高起重性能于一身的新一代产品XCL800轮式桁架臂起重机亮相上海宝马展会。
一路走来的徐工全地面起重机,所行走的每一步都足以让中国起重机历史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打破国外垄断、核心关键技术中国独有,在制造中国最好装备的同时,更在以其大气精良装备中国。
2001年,尽管当时徐工重型刚刚扭亏为盈、尚处于 “一穷二白”的阶段,全地面起重机研发工作在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的关心和强力支持下,开始了漫漫征程。
中国第一台全地面起重机QAY25研发任务下达后,整个技术团队就如何构建它的雏形展开激烈讨论,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最关键的技术难题——油气悬挂装置成型。
然而,理论上已经完善的油气悬架试车时却在前来参观的领导面前闹了个大红脸,工程师们在开动起来的起重机座位上颠簸个不停,要知道技术成熟的全地面起重机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可是连放在驾驶室里的一碗水都颠不洒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那时,大家意识到,原来全地面起重机研发不是那么简单的,只做好原理、做出零件还远远不够。系统构建出来,不经过试验测试,各项参数不确定,产品肯定不过关。”
经过三轮艰辛的改进测试后,终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全地面起重机于2002年成功问世!尽管这个头开得有些曲折,但是徐工至此真正走上了全地面起重机的研发之路。
2006年,当七台100~400吨全地面起重机列阵于上海宝马展会时,徐工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瞩目。跨国起重机同行观摩了徐工在徐州的工厂和上海的展品后,说道: “我在中国找到了对手”!
2012年11月27日,被誉为 “世界第一吊”, “工程机械航母中的歼15”的全球最大吨位、技术含量最高的徐工1600吨全地面起重机亮相上海宝马展。参展期间,该产品引来众多客户的纷纷围观,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赞誉和充分认可。
10年一瞬,徐工全地面起重机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推动了我国全地面起重机从产业空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独立研发并批量生产百吨级至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的国家。
徐工不是在单纯盲目追求 “世界第一”的桂冠,他实现的每一次超越,每一个世界领先都是在与客户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创新开发出的适用重大工程、高可靠性、实用性的产品。
世界第一吊——徐工160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问世,标志着徐工顺利实现“千亿元,国际化,世界级”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实现世界级企业新的腾飞。同时,该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有力的填补了国内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的空白,再次彰显了徐工在工程机械行业的 “老大哥”地位,完美履行了中国赋予徐工的神圣职责,奠定了中国工程机械在世界范围内不服输的坚强品质。
一件件荣誉、一个个奖项、一次次市场和用户的认可,见证了徐工全地面起重机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艰辛历程,以辉煌的战绩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自主创新永无止境 目前,徐工自主研制的 “大力神”大吨位装载机已成为唯一替代进口的高端产品,在如今摧城拔寨、屡建奇功的时候,徐工人不会忘记那曲折探索的研发过程。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行业某企业率先施行降价策略,一时间,装载机市场如家电市场一样刮起了降价风波,加上民营企业推波助澜,价格大战狼烟四起,全行业进入价格大战的怪圈。徐工意识到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和品质的竞争,为打破这一僵局,1998年底,徐工率先开发了装载机第三代产品G系列装载机——ZL50G。
ZL50G一面世就以其高超缜密的设计、精良可靠的配置、俊朗豪放的外观和舒适优雅的驾驶室赢得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谁能想到,ZL50G在世纪之交装载机领域这场技术革命里独占鳌头,成为中国装载机产品银河中一颗绚烂闪耀、久不黯淡的星,时至今日,它仍然被国内外市场推崇备至喜爱备至、仍然是徐工装载机的拳头产品之一。
徐工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2007年,以LW500K为首的徐工新系列装载机轰轰烈烈推向市场,初战告捷,收到市场良好反响。2008年,徐工LW300K、 LW350K、 LW400K、LW600K、LW800K同步投入开发。一时间,国内各建设领域、巴西、波兰、土耳其乃至世界各地到处是徐工装载机的身影。
徐工装载机的前进却不会踽步于此,2009年初,徐工集团作出了研发和制造国内最大吨位装载机的构想。
当时国内外市场的现状是:国内用户每年都需要大吨位装载机三四千台,但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国内优秀机械制造行业仍然继续生产的是中小吨位装载机,同他们竞争如果仅靠打价格战,公关战,人情战,都不是长久之计;以往中国许多企业在施工现场使用中小吨位装载机比较普遍,但随着矿山、港口、建筑等行业建设的发展,使用大吨位装载机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的显现出来。所以打破大吨位装载机被国外市场垄断的局面,靠大吨位装载机王牌战胜同行竞争对手
又是传奇的几个月,这是充满曲折和艰难的几个月,却也注定是充满辉煌胜利希望的几个月。2009年3月研发开始,9月份图纸已全部出炉,但国内没有大吨位装载机的制造先例,能够与之配套的结构件、零部件供应商近乎没有,于是徐工决定 “我们自己造!”。在12吨位大型装载机试制过程中,研发项目组成员从生产第一个零部件开始,都以高标准严要求严格监控。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2010年4月,1200K,迄今为止依然是国内最大吨位的装载机终于试制完成,徐工研制中国最大吨位装载机的梦想终于实现。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试验,并在试验中加以改进、调整,使得12吨位轮式装载机从各个方面做到了尽善尽美、无可挑剔。
徐工大吨位轮式装载机在2010年宝马展览会亮相的当天,国外大吨位运载设备厂家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据说,某跨国公司高层领导,当晚就召开了紧急会议,调整了在中国销售大吨位装载机的方略,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由于徐工大吨位装载机产品的出现,参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使得国际主要竞争对手在中国国内,不仅降低了产品销售价格,如一家国外跨国公司的同级产品价格应声直降近百万元,而且引入了最先进的机型与徐工产品在市场上进行竞争。
目前徐工凭借领先的产品技术,周到的售后服务,显著的性价比,大吨位装载机销量一举超越进口品牌,在中国市场跃居行业首位。
随后经过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徐工再一次迈出了冒险却伟大的一步,成为 “第一个吃螃蟹者”——2010年10月,徐工LW500K-LNG液化天然气装载机试制成功。不论是在安全性、节能效果、动力还是经济性上,LNG装载机都显现出巨大的竞争优势,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用户接受。2012年,产品线延伸,徐工LW600K、LW800K也采用了天然气动力匹配,形成了天然气系列装载机。随着产品的系列化和产业的完善,LNG这个名词必将引起行业内一次新的技术变革,而徐工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和历次引领行业技术变革一样,在开发低碳节能工程机械方面又一次走到了行业最前沿。
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是工程机械产品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制约瓶颈,当工程机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行业高技术的研究主要聚集在发动机、液压、传动和控制技术等关键零部件上。掌握工程机械领域,只有解决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企业才会拥有核心竞争力。徐工走出了一条 “自主创新+并购消化+联合与协同创新”三路并举的独特道路:自主突破高端液压油缸、新型变速箱、高端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以并购的两家欧洲企业及欧洲研发中心为平台,加快突破阀、泵、马达及液压系统等核心技术;与德、美、韩等多国企业合资合作,突破回转支承、驱动桥、发动机、控制元器件等瓶颈技术。液压油缸、驱动桥、回转支承等核心零部件销量居全国第一。
“窥一斑而知全豹”,大吨位履带吊、全地面起重机、装载机、零部件的研发历程,只是徐工众多创新的一个缩影,创新在徐工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
目前徐工已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2125项,其中发明专利161项,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启用,欧洲、美国、巴西、上海四大研究中心加紧建设。徐工国家级技术中心在国家发改委年度评价中继续居行业第1位。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全省唯一、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次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军工产品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列入徐工集团一级重大创新项目的4个课题,每个都获得1000万元的奖励。
依托强大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徐工依托持续增加的创新投入和独特的徐工创新文化,在技术创新上实现了突破。传统板块稳固保持领先优势,移动式起重机产销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跻身全球第一;目前,汽车吊、压路机、平地机、随车吊市场占有率行业居首;大型起重机、大型装载机在国内市场居压倒性优势;高空消防车、摊铺机等主机销量居全国第一;装载机跻身行业前3强。新兴板块逐步形成优势,挖掘机与卡特彼勒合资分手三年,国内销量首超外资品牌,居国内市场前两强;自主品牌成套混凝土机械销售连年倍增,与德国施维英公司协同,形成三分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履带吊、旋挖钻机居国内前两强;小型工程机械、铣刨机、水平定向钻、桥梁检测车居国内第一;塔机、环卫机械销售连续翻番;宽体矿用自卸车、煤炭掘进机、大型清障车当年研发、当年批量销售;重卡、高铁及桥隧施工装备加紧产业化步伐;盾构机持有大量订单。涉足发展大型电动轮矿卡、凿岩机械、高空作业装备,涉足研究油气钻采、水利、除雪及海工装备等。
徐工已累计向国家提供60万台、3200多亿工程机械装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奥运工程工地上,处处可见徐工产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徐工,将持续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不负重托,勇担大任,恪行大道,终成大器,实现成就世界工程机械顶级企业的产业愿景和装备强国的 “中国梦”。(本报记者 刘刚 通讯员 曹祖德 林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