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山东即墨妙府老酒创始人、总酿酒师、高级工程师 于秦峰
图为妙府文化长廊之老酒起源展区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惟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但产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然而无独有偶在北方的一个小城黄酒却也同样闻名于世,这就是即墨黄酒。即墨黄酒,是中国古典名酒之一,是黄酒中的珍品,其酿造历史可上溯到两千多年前,有正式记载的是始酿于北宋时期。其风味别致,营养丰富,酒色红褐,盈盅不溢,晶莹纯正,醇厚爽口,有舒筋活血、补气养神之功效,深得古今名人赞许。清代道光年间即畅销全国各地,即墨黄酒产于山东即墨县,古称 “醪酒”,亦叫 “老干榨”。
在这个北方的小县城里有一个这样的人,他与此结缘,并与此常相为伴,使得曾经辉煌的即墨黄酒在沉寂多年之后再次绽放出让世界瞩目的光辉,他用信念创造奇迹,用奇迹书写人生,用人生铸就感动,用感动回馈父老。他就是扎根在这片浑厚而肥沃的历史土壤里生根发芽的山东汉子——于秦峰。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 “中国酿酒大师”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在获得这一殊荣的名单中,山东即墨妙府老酒创始人、总酿酒师、高级工程师于秦峰赫然在列。
结缘名家 打造品牌 “用生命酿老酒,一心扑在黄酒事业上,为的是即墨传统老酒这个数千年孕育的民族品牌更健康发展。我不敢想,一旦即墨传统老酒的工艺失传了,即墨传统老酒的品牌衰败了,还有什么能够代表即墨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明?”于秦峰如是说。
1979年,于秦峰考进山东即墨黄酒厂当了一名酿酒工,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为他后来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勤奋好学、不惧吃苦的他,系统的学习了即墨黄酒包括选料、制曲、糊化、糖化、打耙、发酵等关键工艺环节在内的即墨黄酒的全部酿造技艺,并开始更多的关注即墨黄酒发展史。从一名普通中专生进修到硕士研究生,从一名酿造工发展到技术厂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酿酒大师。值得一提的是,在于秦峰的成长历程中,曾得益于一位伟大老人的谆谆教诲。她就是陈云同志的夫人、我国著名的营养专家于若木教授。
于秦峰第一次见到于老是1983年,于秦峰参加于老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的食品课程学习班。学习期间,他曾应邀到于老家做客。64岁的于老向于秦峰详细询问了即墨黄酒的历史、工艺、营养及发展情况,并对他撰写的 《即墨老酒的工艺、营养特点及发展前景》的论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985年6月13日,是于秦峰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有幸受到陈云同志接见, “很多人不知有个即墨县,但知道有个即墨老酒,即墨老酒比即墨县还有名……”陈云的话不多,但却深深感动着于秦峰,他体会更多的是使命和责任。6月23日,陈云同志为全国食品工业题词: “民以食为天,向人民提供营养卫生方便实惠的食品,有利四化建设”。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一代专家沉甸甸的嘱托。
于秦峰曾九次受到于老接见,这对他是莫大的关爱和鼓舞,于老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以及她对即墨黄酒高度关注的热情极其深刻地影响着于秦峰,影响着他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同样,也影响着在起起落落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即墨黄酒产业。
1985年,于秦峰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即墨黄酒酿造技艺高度提炼,首次在其论文中提出 “糗糜法”的概念,同时结合即墨黄酒传统技法的特点,对其定义和特性进行了详细阐述。他的观点得到了轻工业部中国黄酒专家和其他黄酒界的普遍认同和充分肯定。为发扬光大即墨黄酒事业,于秦峰孜孜苦学、潜心钻研,凭靠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先后在行业权威刊物上发表30余篇技术论文;他还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委托起草了黄酒质量考评标准,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成为即墨黄酒技术规范发展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对黄酒技术人才培养、推广与传播, 以及对即墨黄酒基础理论研究和即墨黄酒工业化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2年7月,一纸调令,于秦峰调到政府部门工作。虽说人已离开酒厂,但心却与即墨黄酒无法割舍。面对之后的即墨黄酒市场所遭遇的信誉危机,他心急如焚,彻夜难眠。
在这样的环境下,再创建老酒厂,重塑即墨传统老酒形象呼之欲出,重负和压力可想而知。他已立下人生目标;酿出真传老酒,做好品牌,做大一个产业。
“若再不振兴,四千年的老酒文化就会流失、酿造工艺也将失传。”在他心里,使命比前途更重要。他开始思谋重振传统老酒宏业。
1993年,于秦峰的即墨妙府老酒公司成立了,于若木教授和 “酒界泰斗”秦含章教授欣然为其题词,并勉励他 “继承传统,做好做强即墨妙府老酒,就是为人类健康做贡献”。凭借一腔热血,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凭借全面的技术、管理能力,于秦峰带着妙府团队,开始了重振老酒的传奇。
肩负责任 恪守标准 “从企业规模、实力上论,于秦峰的即墨妙府老酒公司并不具有什么优势,几乎是 ‘候选者企业’中规模最小的民营企业。在黄酒业这一领域已耕耘了30余载的于秦峰,有着太多的称号殊荣,更有着对创领行业健康发展的闪光点,他领导的即墨妙府老酒,坚持恪守品质和社会责任,崇尚打造 ‘孝德文化’,成为引领行业构筑食品安全,打造责任型、文化型企业,乃至建设和谐社会的 ‘一面旗帜’。因此,于秦峰此次荣膺 ‘中国酿酒大师’,确是实至名归。”著名学者、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王家林如此评述道。
众所周知,黍米营养丰富,但由于产量低,在胶东种植锐减、已难觅踪迹,而酿造纯正的即墨传统老酒,又非黍米不可,怎么办呢、因势利导,一些老酒企业开始 “发明”了新花样,以苞米、地瓜为替代原料酿造的苞米酒、地瓜酒大行其道,其色红褐、其味苦中带甜,与即墨传统老酒区别不大,但营养却因为原料有别而大相径庭,导致传统老酒质量良莠不齐。这是导致即墨传统老酒萎靡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更好地规范即墨黄酒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9年8月1日发布实施了 《即墨黄酒》DB37/T1278-2009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即墨黄酒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即墨黄酒的生产、检验和销售。妙府老酒于秦峰作为这一标准的惟一起草人,在产品生产中恪守这一行业基本标准,身体力行地坚守酿造即墨黄酒的二大基本要素;原料以优质黍米、小麦组成,酿造用水选择特定区域内的麦饭石水,酿造工艺坚持独特的传统工艺,确保按“斤米斤酒”的原则生产地道黄酒。而在于秦峰看来,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一种责任,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即墨优秀黄酒文化。
于秦峰在生产经营中结合实际,为企业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按照五个体系即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系、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机产品体系,对企业生产的各项环节进行规范,并加之于各项制度的制约和保护,共制定了1000多个制度与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针对酒类生产技术性、经验性强的特点,采用工序和工序质量控制相结合的特殊控制办法,实行关键工序、特殊工序重点管理,每道工序都设立专职质量监督员,严格质量控制和考核。二是针对老酒发酵是一次性投料,中间过程较难调控,初始状态即决定酒质和产量的特点,实施预防为主、质量控制、检验 “三并重、六防线”超前管理法。 “三并重”是指预防、把关、报告同时并重的质量检验手段; “六防线”是指 “米质量检验”、“曲质量检验”、 “发酵过程检验”、 “原酒感官理化检验”、“出厂酒感官理化检验”、 “产品包装检验”六道质量防线。同时,对于储存过程加强了后续质量管理新的控制体系,这就是老酒储存过程中按年份出厂、分级管理、确保年份酒的质量。过硬的质量管理措施,确保了即墨妙府老酒的产品合格率始终为100%。
公司成立至今,妙府牌老酒连续多年被评为即墨市私营企业名牌产品,并荣获中国第三届黄酒节优质产品奖。2003年妙府老酒被国家食协评为国家 “质量、卫生、诚信”推荐品牌;2005年,妙府老酒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授予 “全国酿酒行业质量、安全、诚心”推荐品牌;在全国黄酒行业2005年度质量检评过程中名列国标黄酒半甜类第一名,企业荣获中国商业诚信企业、山东省食品安全诚信单位、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6年妙府企业荣获关心支持老龄事业贡献奖;妙府老酒被评为2006年山东省名牌产品、青岛市著名商标;2007年妙府老酒被评为山东省轻工业十大自主创新品牌、企业被评为2007年度 “青岛十佳敬老企业明星”;“2007年至2008年度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2008年公司荣获 “青岛市履行消费维权社会责任的良好企业”称号、妙府老酒被认定为2008年青岛市食品安全示范品牌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酒、妙府企业荣获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和全国食品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试点企业;2009年妙府老酒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年份入选中国黄酒十强企业,并被评为中国能源环保示范单位、全国企业孝德推广示范单位、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010年于秦峰荣获中国酒文化遗产保护年度人物金像奖;2011年荣获 “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首批山东省标准创新型企业”;2012年荣获“品牌中国 (黄酒行业)金谱奖”、 “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山东省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 “山东省轻工业诚信经营企业”;2013年荣获 “品牌中国大奖——最佳品质奖”。
即墨妙府老酒公司还获得了 “山东省著名商标”、 “中国历史文化名酒”、 “山东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 “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山东省轻工成长型先进企业”、 “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奖”,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评为 “酿酒行业AAA级信用企业”,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 “中国商业AAA级信用企业”、“青岛市敬老企业突出贡献奖”、 “中国能源环保示范单位”、“全国企业孝德文化推广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也铸就了一个备受社会尊重的优质企业形象。(本报记者 肖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