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将成为推动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形态将实现 “网络形态”、 “智能形态”两个转变,成为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 “功臣”。 (资料图片)
“推进两化融合,有利于我们抓住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的制高点。”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日前召开的 “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年中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根据工信部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2013~2018年)》,到2018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将达到82,较2011年提高39%。
作为 《行动计划》的典型示范区域,北京市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集中有限资源和力量实现现代制造、金融、物流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实现了快速增长。
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 “信息技术是当今时代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深层变革。”苗圩日前表示, “推进两化融合,有利于我们抓住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的制高点。”
然而两化融合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多,盲目推进只会事倍功半。因此,北京市在具体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结合自身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特点以及“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将两化融合定位为推进首都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立足当前信息化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率先围绕现代制造、金融、物流、商贸、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旅游等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展开。
为统筹两化融合工作,北京市经信委编制了 《关于推进两化融合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北京两化融合 “338”战略,即以两化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促进信息化与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自主创新、转型发展、资源配置三大能力,实现 “北京创造”、增强 “北京活力”、强化 “北京影响”;开展八大重点工程,探索信息化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全面促进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根据 《意见》,到2015年,信息化将成为推动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形态将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进入“网络形态”,所有企业实现顺畅应用互联网,信息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进入 “智能形态”,重点企业实现信息共享、高端发展,重点行业进入智能发展的轨道。
电子商务异军突起 两化融合作为一项创新性工作,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都较为缺乏。北京市经信委认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为科学制定两化融合推进方针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根据北京市日前进行的两化融合现状调查,2012年,北京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500亿元,同比增长15%。电子商务已逐渐成为各大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是北京市推进信息化和经济融合的重要突破口。
围绕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北京市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结合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优势,进一步明确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思路,编制了 《加快北京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和 《北京市电子商务发展 “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北京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总体思路。二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创建了北京市第一批 “电子商务示范区”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园促进政策,电子商务服务业和电子商务创新孵化体系布局初步形成。三是大力支持用友、中搜、慧聪、金银岛等一批电子商务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和新发地蔬菜电子商务市场、马连道网上茶城、北京大宗产品交易所等一批新型电子商务市场的建设。四是积极配合国际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商务诚信平台和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中心的落地工作,强化北京网络经济的影响力。
根据 《北京市电子商务发展 “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北京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翻着跟头上涨到超过1万亿元,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500亿元,将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为进一步优化两化融合的服务环境,北京市政府还支持神州数码、慧聪、中企动力及中搜的云服务平台,开展不同领域的垂直深入数据挖掘、应用服务,为大型集团用户构建开放型云平台。同时支持企业构建基于百度凤鸣计划、用友U8等云计算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制造企业有效地管理供应链的营销过程,重点推动北京市龙头制造业企业使用企业移动供应链管理平台。此外,还整合北京移动零售通、配货通服务及用友移动电子商务、恩威协同在线商务等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基础服务。
典型企业效益显著 试点示范、积极引导是推动区域两化融合整体提升的有效手段。北京市通过支持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和重点工程,树立行业典型标杆企业等手段,引导和带动全市两化融合工作。
利用市工业发展资金、基础设施提升计划、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北京市支持京诚凤凰工业炉、李宁、御香苑、资源亚太等一大批企业利用两化融合实现柔性制造、智能制造,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二商集团等控股集团强化 “总部运营”能力、促进总部集团型企业跨越发展;支持智能电网、能耗监测平台、冷链物流、食品安全追溯、全供应链管理等一批企业物联网重点项目和一批基于云计算的企业运营管控信息化服务支撑平台、服装行业供应链SaaS平台、云安全存储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和支撑作用,有力地引导了企业两化融合的进程,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应用ERP系统 (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的比例已达到38.3%,重点企业普及率近100%,与上下游企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比例达到10.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6%。
通过两化融合,一批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北京第一机床厂在 “聚焦中高端数控机床”战略的引导下,凭借信息化技术,库存年存货周转率从9.5个月减少到3个月;北京和利时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信息化打造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军企业”,合同额从1993年的297万元发展到2009年的45亿元,实现了规模效益;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打造数字化研发制造基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变型产品设计周期缩短20%,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以上,零部件库存减少15%,产品生产成本降低5%以上。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信息化促产品创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稳定在4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连续三年大于60%。
记者点评
产业结构调整大“功臣” 去年,在国际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北京仍保持了7.7%的GDP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达到11.3%,比工业整体增速高出4.3个百分点;服务业中的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投资增速均保持在40%以上。不难看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而两化融合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大 “功臣”,紧紧围绕北京 “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经济发展目标,率先在现代制造、金融、物流、商贸、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旅游等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展开。在北京已进入全面建设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阶段,正是这种 “本土化”的两化融合推动着北京向智能化、高端化、低碳化、国际化大踏步前进。
(本报记者 高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