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改革 上海自贸区助力外贸转型升级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万众瞩目之下,中国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揭牌。根据国家公布的总体方案,在这个占地约28.78平方公里的实验区内,将开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投资和服务业开放、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等多项尝试, “以开放倒逼改革”的治国新思维跃然纸上。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的眼中,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冠以 “中国”的特区,其意义堪比上世纪80年代沿海开放、2001年入世等扩大开放标志性事件。 “上海自贸区是一项重要的顶层设计,有着许多破冰之举,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中国外贸向着更自由、更便利化的方向升级。”李健告诉记者。 正如知名评论员叶檀所言,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定价国;中国是货币大国,却不是金融强国;中国是贸易大国,却不是最具吸引力的港口。所有这一切都在倒逼上海自贸区,只能横下一条心,坚决改革…… 重要的顶层设计 纵观过去,每一次对外贸易的大发展,都与我国扩大开放紧密相连。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各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借助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我国进出口规模从原来的几千亿美元迅速扩大到万亿美元,今年有可能达到4万亿美元;出口产品也从过去的初级产品发展到工业制成品,从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过渡到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打。 现如今,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几乎释放完成,新一轮以科技和人力资本为核心,以信息和智力要素为主要推动力的贸易模式正在冲击中国传统的制造业。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已进入深水区,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全面规划改革的路线图,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 “面对新的关口,我国原有的外贸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而上海自贸区的探索无疑是一项重要的顶层设计,将为新的贸易模式和中国传统制造业之间架起桥梁,促进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李健认为,未来我国外贸发展将从过去的价格竞争转变为质量和效益的竞争,从过去的货物贸易为主转变为更多发展服务贸易和金融开放,并且在投资领域尝试更多的突破。 金融改革是最大看点 上海自贸区挂牌,金融改革是最大看点。 从目前公布的相关政策来看,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旨在构建与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相适应的金融政策框架。通过在人民币可兑换、利率市场化等诸多领域的先行先试,上海自贸区将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试验田。 上海自贸区挂牌的当天,银监会就发布了包括支持中外资银行入区经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鼓励开展跨境投融资服务、支持开展离岸业务等在内的八项措施,并批准了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 事实上,早在上海自贸区挂牌之前,中外银行业就已经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中国工商银行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变身为 “上海市自由贸易区支行”。上海浦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中资银行纷纷申请在区内设点,东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也拟在区内设点。 此外,离岸金融业务,也是吸引众多金融机构抢滩上海自贸区的一大动力。离岸金融是指设在某国境内离岸金融中心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没有太大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通常适用较低的税率、较为宽松的监管等优惠,英属维尔京群岛、香港等都是世界知名的离岸中心。 “缺乏竞争一直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短板,通过发展离岸金融,民营资本可以与外资合作,中外合资的方式将促进中资企业扩大开放、参与竞争,进而开发更多的金融新产品。”李健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金融业对我国外贸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导致企业资金成本较高,尤其在当前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国内企业走出去需要更多样化的金融避险工具。而以离岸金融为代表的金融改革的推进,必将为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外贸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据透露,央行针对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方案细则已完成审批,近日或将择时公布,方案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出台实质性的举措。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于立新看来,上述一系列金融改革,其重要方向之一就是终结审批制,以开放倒逼改革。 首提负面清单管理 负面清单管理也是上海自贸区的一个破冰之举。 提及我国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人们自然会想到适时更新的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该目录清晰地列出了外商投资的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条目。如今,在上海自贸区,一项新的外资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它就是负面清单管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认为,负面清单管理是我国在市场准入方面的一项根本性突破,意味着我国投资管理体制的重大改变,如能真正落实到位,将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积蓄力量。 记者查阅10月1日新鲜出炉的首份负面清单发现,其主要内容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上海自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负面清单的特别管理措施包含190个小类,占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069个小类)的18%左右,今后负面清单将实施动态管理,并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过去,外商投资项目全部需要发改委审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果。”李健告诉记者,而负面清单管理除了限制和禁止类条目之外,其他投资项目全部放开,不再需要行政审批,从而使得中外资同时具有准入前的国民待遇。 于立新同样认为,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由政府公布准入行业范围,将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并为实现贸易便利化服务。 对于业界提出的2013版负面清单是否篇幅过长的疑问,李健认为,这项投资管理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其实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后负面清单的内容也将逐渐缩短。(本报记者 宋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