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向何处去?——升级与转移双主题下的中国制造业》连载(49) 第四章 升级与转移——中国制造业突围之路
稿件来源:本报讯
内资企业要承接产能转移,需要充分利用国际经济周期不同步所提供的机会,并增强自己的谈判地位。海外领先国家及其企业都企图永久占据对华优势,对向中国转移先进产品产能态度不如利用中国销售市场那样热烈;而在危机冲击下才会放低身段,愿意向中国转移先进产品产能以求解脱危机。如日韩电视企业都努力维持自己在上游关键零部件领域的垄断优势,对向中国转移液晶面板等生产能力态度极为保守。直到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日本家电厂商几乎全线亏损,夏普等厂商才开始与中国企业洽谈转移部分液晶生产线。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意味着其它条件相同,中国拥有比几乎所有贸易伙伴更强的反危机能力,相应意味着中国景气而贸易伙伴危机的国际经济周期不同步现象有较高概率出现,上述策略值得重视。为此,政府需要顺应反周期承接产能转移策略的需求,在出现中国景气而贸易伙伴危机的国际经济周期不同步现象时为企业实施上述策略提供指导和便利。 在以外资企业为主体进行的 “半新”产业产能对华转移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外资企业在管理和股权方面的本土化,以求降低有关外资企业及其产能从中国外流的倾向。在实践中,不少外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已经和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中国科技和管理人员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实际运行主要由中国员工掌握,外资老板则发生分化,有的掌握企业发展战略筹划的权力,有的则沉溺于享受。在后一种情况下,假如中国管理人员等将这家企业买下,企业仍然能够正常运行;在出现企业继承问题、遭遇经济危机冲击时,又是企业所有权易手的良机。有鉴于此,政府在实践中需要稳妥地为外资企业的这种本土化提供便利,不宜在 “服务”的口号下不分具体情况对所有外资企业给予支持,从而使其陷入错误管理的泥淖不能自拔,而我们则丧失外资企业本土化的良机。 (四)建立中国标准并使之成为国际标准 标准的竞争是更高层次的竞争,制定中国标准并使之国际化理所当然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重点领域。特别是LED照明等新产品,哪个国家能早日制定通行的国家标准,哪个国家就能够更早通过标准化、互换性而率先将新产业做大,进而迫使后来者不得不被动地与其“接轨”,从而使自己在这个产业的国际收益分配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由于中国国内市场广大,也由于中国在新产业发展方面表现出了更为强大的动员能力,新产业常常能够实现比海外同行更高的发展速度,中国本来比其它绝大多数国家更有条件实现上述良性循环。事实上,中国目前也已经在第四代 (4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LED照明等方面下了较大功夫,力图从这些产业打开突破口,实现上述良性循环。而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除了技术问题之外,我们还需要花费较大精力克服海外竞争对手的狙击。 鉴于中国外贸依存度高,在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和制定过程中,我们需要投入较大精力以使其尽量符合中国贸易便利化的需求。 世界海关组织 (WCO)主持制定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 “标准语言”——《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简称《协调制度》)从1988年开始生效,目前已有204个国家和地区正式采用,国际贸易总量98%以上在其框架下完成。而一种商品如果在不同国家分类不统一,这种商品的跨国营销就必然通关困难,遭遇重重障碍。如果这种商品的主导生产国能够成功地在 《协调制度》中为其设立单独的分类,就可以避免、消除上述争议,为本国优势产业创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 中国自1992年加入协调制度公约以来,多年一直扮演单纯应用者的角色,随着中国产业和贸易的发展,中国开始力图转为协调制度体系建设者。协调制度每4到6年要做一次大改版升级。2012年版 《协调制度》在现行2007年版基础上进行了大范围的修订,共有225组修订,涉及53个章的产品,其中农产品98组,占43.56%;环保产品6组,占2.67%;新能源、新科技产品9组,占4%。修订后, 《协调制度》6位子目总数从此前的5052个增加到5205个。 在2007~2012年审议循环中,中国海关积极参与讨论的全过程,提交了375个修订议题对案,反映本国的经贸利益。除世界粮农组织提议的列目外,本次修订新增8个子目中,中国就占了2个,即占世界贸易量40%以上的机场用登机桥和中国特色的百合花,此前一直被列入植物子目的普洱茶此次亦被列入新版注释中,为其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中国占世界登机桥贸易量40%以上,而世界最大登机桥生产企业之一——中集集团生产的 “旅客登机桥”在实际出口过程中就屡屡遭遇各国商品归类不统一带来的通关困难,企业海外营销战略遭受严重掣肘。经过制定2012年版 《协调制度》一役,上述困难被彻底解决。 (未完待续) (梅新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