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一些好转迹象,但复苏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前三季度外贸走势和外贸政策的 “稳”字贯穿始终。尽管2014年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依然较多,但我国外贸也在孕育出口竞争新优势,预计明年对外贸易将继续稳定增长。 (资料图片)
商务部日前发布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13年秋季)》,报告在回顾今年前三季度外贸运行情况的同时,对全年乃至明年的外贸形势进行了展望。
报告认为,针对上半年进出口增速波动较大的情况,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四季度进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年中国出口占全球贸易份额有望继续小幅提升。
对于明年的外贸走势,报告认为,尽管2014年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依然较多,但我国外贸也在孕育出口竞争新优势,预计明年对外贸易将继续稳定增长。
“稳”字当先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一些好转迹象,但复苏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总结前三季度外贸走势和外贸政策的关键词, “稳”可谓贯穿始终。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30603.7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16148.6亿美元,增长8%;进口14455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1693.6亿美元,增长14.6%。
但需要关注的是,受到外需持续低迷,人民币、劳动力等综合成本攀升,以及国内工业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增长波动较大,一季度外贸增速达到13.5%,二季度迅速回落至4.3%,5月份进出口增速仅为0.3%,6月份只有2%。
为帮助外贸企业脱困,7月底国家及时出台了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12条政策措施,着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力度。随着这些政策措施逐步见效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回暖,三季度外贸增速重新回升至6%。
在稳住外贸增速的同时,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7.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3.3%,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降至4.8%。同期,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10.3%; “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中,煤和原油出口量分别下降20.7%和29.8%。
进口方面,主要能源、原材料进口低速增长,而高技术产品进口稳增。前三季度我国铁矿砂进口同比增长9%,成品油进口增长5.2%,钢材进口同比减少0.4%;同期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增长8.7%和14.1%。
中国份额继续小升
报告分析认为,由于发达经济体普遍好转,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全年我国进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中国占全球贸易份额有望继续小幅提升。
纵观全球市场,发达国家经济普遍有所好转。其中,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为稳固,9月份失业率为7.2%,回落至2008年底水平。欧元区走出衰退,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个季度以来首次正增长,并且金融市场趋于稳定。日本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收到一定成效,通缩局面有所缓和。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全球贸易趋于活跃,三季度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涨幅超过60%。
在世界经济总体稳定的同时,中国经济也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高于上半年7.6%的增幅;工业生产稳中有升,8、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已回升至10%以上。从需求面看,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2%;消费增长平稳,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报告同时认为,四季度中国外贸发展特别是出口仍将面临一些不利因素。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金融风险上升,导致中国对其出口明显减速。9月份,中国对南非、印度、巴西出口从前8个月的增长转为分别下降12.6%、9.8%和4.8%。从当前经济走势来看,新兴经济体市场需求可能继续下滑。此外,2012年四季度中国出口增长9.4%,增速比前三季度高2个百分点,形成了较高基数,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年四季度出口增速。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全年中国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中国占全球贸易份额有望继续小幅提升。
2014仍如履薄冰 展望2014年,尽管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今年,但中国外贸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仍处于政策刺激下的脆弱复苏阶段,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偏弱。今年前8个月,美国、欧盟、日本进口分别下降1%、3.7%和7.4%。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目前已出现我国对部分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下降以及订单减少、风险上升苗头。而过去5年,中国出口增量的43%都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新风险。量化宽松政策逐步退出,虽然有利于保持资产价格稳定,防止泡沫积聚,但也可能抬高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利率,促使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回流,导致新兴经济体股市、汇市大幅波动。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一些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中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将对进出口增长产生一定抑制。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进一步下降,部分出口订单流失。今年前8个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市场份额分别下降0.7、1.7和1.9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东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美、日、欧市场份额分别提高0.8、1.6和0.2个百分点。
此外,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背景下,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前三季度,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救济调查63起,同比增长10.5%;美国对中国的电子、通讯、机械等出口产品发起337知识产权调查15起,占其同期立案数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涉及中国不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同时,新兴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呈增多之势,前三季度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金额均超过发达国家。
总体来看,随着 “入世红利”趋于消退,即使国际市场需求改善,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也比较严峻,但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出口仍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综合判断,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将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报告同时指出,下一步中国将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增长,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具体措施包括:密切跟踪外贸形势,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成本、订单转移、产能转移、市场份额变化情况,积极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大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继续完善进口政策,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等。(本报记者 宋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