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 (漳州)工业设计科技创新大赛颁奖会上,举行校企科技创新工业设计合作的签约仪式现场。
工业设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制造业发展的先导产业,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和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举措。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业设计水平,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联合出台了 《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大力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开展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等工作。
2012年以来,全国各地采取多种方式,掀起一场推动地方工业设计发展的热潮。漳州市委、市政府历来就高度重视、支持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将工业设计作为工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科技创新设计 促成成果落地
11月20日,备受瞩目的 “海峡两岸 (漳州)工业设计科技创新大赛”签约颁奖等仪式在漳州宾馆举行。现场揭晓了 《液位面探测器》获得创新组一等奖,奖金人民币10万元; 《户外急救背包》获得创意组一等奖,奖金人民币6万元。获得创新组二等奖的作品 《茶盘系列-古韵》、 《数码变频发电机》、《概念滑板AirDiver》,每件作品奖金5万元; 《风光互补路灯》等10件作品获得三等奖,每件作品奖金2万元;《野外露营套装手电设计》等11件作品获得优秀奖,每件作品奖金2000元。
在校企科技创新工业设计合作的签约仪式上,万利达与西北工业大学、富顺光电与福建工程学院、恒丽电子与江南大学等10组合作单位顺利签约。这次签约活动促进了有关高校与企业的进一步交流对接,促成了一批优秀工业设计成果落地,使校企专业交流特色更加鲜明。
政府高度重视 营造发展氛围 作为首次举办的海峡两岸 (漳州)工业设计科技创新大赛活动自筹办伊始,就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海峡两岸工业设计界精英们的大力支持,确定了以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信息化局、台湾灿坤集团为主办单位,漳州市科技局、福建省工业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承办单位,中国工业报社、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西北工业大学等13家单位为协办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为大赛的支持单位,各级单位在宣传发动、参赛组织、评委推荐、奖项评选等方面,为大赛筹备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为了充分利用高校和专业设计机构的资源,引进台湾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提升漳州工业设计科技创新的层次与水平,除了举行大赛评奖外,本次活动还配套了展览、对接、 “工业设计与企业转型微对话”研讨等活动,必将对海峡两岸工业设计创新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大赛共征集作品1500多件,其中台湾作品142件,西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内地高校投稿906件,漳州地区以外的工业设计机构、企业和个人参赛作品158件,漳州本地区70多家企业报送作品298件。经过大赛初评,产生260件入围作品,复评后产生60件终评作品,并向社会公示。终评专家对终评作品实物评审后,产生16件作品进入答辩,经专家现场听取产品设计理念、功能介绍,以及对作品性能、构思等质询后,最终产生本次大赛所有奖项。产品作品主要涉及电子、智能装备、光电产品、食品机械等漳州的主导产业。
本次活动还为立达信绿色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福建安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获得 “漳州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的企业授牌。通过本次活动,营造工业发展氛围、以优秀创新工业设计项目实施为抓手,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升产品设计水平,推动漳州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
两岸精英携手 加强交流合作海峡两岸 (漳州)工业设计科技创新大赛,已完美落幕,并成为良好的开端。作为承办单位负责人、漳州市科技局局长王继跃表示:漳州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调整期和攻坚期,此次大赛将极大地激发企业创新能量,推动创新成果实际转化,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强海峡两岸精英携手工业设计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培育工业设计人才队伍。提供学生实践创新机会,促成更多高校优秀人员来漳,并通过实习等方式,使得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要通过展览对接和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和专业设计机构的资源,注重设计与生产企业的对接,把产业发展的前端和后端连接起来,在漳积极搭建工业设计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海峡两岸工业设计创新、汇集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漳州工业设计开放、快速发展,引领产业转型,有助于漳州工业企业从漳州制造向 “漳州智造”的能力转变,对于增强城市工业设计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报记者 陈良财 通讯员 陈明木 田家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