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副市长、虹桥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 孙群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近年来,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秉承 “追求卓越,实现跨越”的虹桥精神,大力实施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并进的发展战略,围绕 “一年突变、三年大变、五年巨变”的阶段目标奋力前行,在 “敢想”中超越、 “敢闯”中出新、 “敢为”中争先,创造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它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践行科学发展观,寻求新型工业化道路,助推地方经济和谐发展,建设城乡交融的新型城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今,憧憬着 “快一拍融入苏南”宏伟蓝图的虹桥人,在思想大解放的新一轮浪潮中再次高歌猛进。
本报从今天起,将推出系列报道 “走进江苏泰兴虹桥工业园区”,力求从多角度、多层面剖析虹桥工业园区的典型经验,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为打造 “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更多参考范例。 中国工业报:2009年1月,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正式挂牌,园区成立之时这里许多地方还是一片荒芜。而如今,园区内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绿荫水系网织其间,路宽灯明,小桥流水意趣盎然。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样一个 “园中城、城中园”式的工业园区,仅用四年时间就建设成为如此之规模。作为泰兴市副市长,同时也是虹桥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兼虹桥镇党委书记,我们想请你介绍一下,泰兴市创建这样一个工业园区的初衷,它又承载着怎样的使命? 孙群:谈到虹桥工业园区的建设,必然要说一说园区的诞生背景,因为它决定了园区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变革趋势。
泰兴市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沿江近海新型工业城市。本世纪初,泰兴曾经有16个乡镇工业集聚区, “小而散”的园区发展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土地和公共设施资源,而且造成了园区产业结构雷同、同质化竞争激烈,规模产业、优势产业难以形成。2009年1月,泰兴市委、市政府在对 “一区四园”体制机制进行调整完善的基础上,从培育新的增长极、加快推进沿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组建了新的虹桥工业园区,并致力于打造成重大项目的首选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税源经济的积蓄区和学赶苏南的先行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 “追求卓越、实现跨越”的虹桥精神引领下,虹桥工业园区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大力实施港产城联动、四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以重大项目开发、新城形象提升、民生工程推进、特色品牌创建、要素瓶颈破解为重点,不断加快转型升级与特色发展步伐,用四年时间奋力谱写出 “美丽虹桥、魅力江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工业报:虹桥工业园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区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园区由 “一城四片区”组成,并实施 “港产城”联动发展战略。这其中,港、产、城的概念比较特殊,它们之间怎样体现一种联动发展的关系? 孙群:近年来,我们赋予虹桥工业园区的战略定位是: “坚持港产城联动发展,全面推进四化深度融合”。所谓港产城联动发展、四化深度融合,就是利用现有长江岸线和港口、码头资源,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医药原料药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与临港物流服务业,谋求 “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互动并进的发展格局。同时在虹桥工业园的核心区,按照挖掘长江文化、彰显水城特色要求,建设一座 “推窗见江、开门见水”现代化的滨江城市——虹桥新城。
虹桥新城是泰兴城市发展 “一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泰兴市中部的主城区和东部黄桥老区遥相呼应,为园区的产业发展配套而建。规划核心区域5平方公里,控制区域8平方公里,近期居住6万人,远期居住12万人。随着首期 “十大重点工程”的相继竣工和新 “十大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一座 “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为蕴、以人为本”,集低碳、生态、人文、宜居于一体的 “魅力江城”正迅速崛起在长江之畔。
中国工业报:虹桥工业园区发展到今天,按照初期 “一年突变、三年大变、五年巨变”的发展目标,只用了四年不到的时间竟然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那么该园区在发展中又集聚了哪些优势?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 孙群:关于虹桥工业园区发展中的特色,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个特点是“高”,即起点高,定位高。我们在规划伊始,聘请了国内外极富经验的设计机构进行咨询规划与顶层设计。大到全局部署,小到绿化和路灯布局等,高起点推进园区的特色发展。第二个特点是“快”,稳健﹑快捷发展。从铲起第一锹土投建到现在,四年不到的时间园区拓展到近4平方公里。这其中凝结了泰兴各级领导与开拓者的智慧和心血。第三个特点是 “大”,招揽大项目,引进大企业,贡献大份额。
园区累计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32个,亿元以上项目26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达220亿元。吸引了总投入达49亿元的扬子鑫福造船和中国洲际鸿瀚电子、中铁九桥瑞和重工、远东电缆、武汉重冶、方泰超纤革业等知名企业入围。创造了扬子鑫福万标箱集装箱船、江苏泰润特种高精密集装箱房等国内首台套高端装备;宏大特钢研发的钢铁冶炼用粒铁、镍铁球团制造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丹集团生产的靛蓝、乙氧基喹啉等为全球最大单体出口创汇产品。园区经济总量在全市的占比从2009年的4%上升到18%,四年增长4倍之多。
虹桥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各种优势的叠加。首先是得益于政策优势。随着江苏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新一轮 《沿江发展五年推进计划》的出台,作为全省三个省直管体制改革试点县 (市)之一的泰兴,政策优势不断凸显,为推动园区跨江联动、融合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其次是得益于资源优势。一方面,虹桥工业园区现有15.8公里的长江岸线。当前泰兴市正在加大整合力度,不断加强沿江岸线的合理高效开发。另一方面是大自然赋予虹桥园区的一个难能宝贵,而又极具开发潜力的江心洲 (天星洲)资源。天星洲全长9.1公里,总面积8.3平方公里,综合整治工程方案已获长江水利委员会行政许可和江苏省发改委的立项审批,该项目被确定为2013年江苏省重点投资项目。
再其次是区位优势。虹桥工业园区位于长江之滨的长三角经济圈中心位置,与繁华的苏、锡、常隔江相望。目前泰兴市正与常州新北区实施多领域的跨江联动开发。其中规划申报建设一条过江通道,打通之后两岸的合作将会打破原有制约瓶颈,联合营造一条新的跨江经济大动脉。
中国工业报:泰兴市已连续13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并获 “全国科技示范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称号。作为泰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虹桥工业园区下一步将如何向更高层次发展,其中科学、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 今年,虹桥工业园区国税开票销售将达到150亿元,我们的近期目标是打造500亿级园区,力争2015年达到300亿元,2017年达到600亿元。届时,园区工业经济将会接近全市经济总量的30%。为此,我们近期计划培育工业产销额100亿元以上的企业2~3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5~6家,进一步凸显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策应泰兴新一轮沿江发展和 “全面领先苏中,加快融入苏南”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联动”的目标定位,全面推进转型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积极争创全市转型升级特色发展的先导区、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和新一轮沿江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加快实现 “快一拍融入苏南”新跨越。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推进沿江融合联动发展。完善新一轮沿江发展规划体系,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水平,推进区域联动融合发展。二是强化产业支撑,打造沿江现代产业高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沿江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注重功能完善,打造港产城联动 “魅力江城”。快速度、高品位推进临港新城核心区域重点工程建设,争创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和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全面建成支撑沿江产业的城市功能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四是秉持生态优先,打造沿江生态走廊。推进绿色发展,严格项目准入门槛。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按照三中全会精神,虹桥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经验,进一步明确定位,摆正位置,竭尽全力为企业、为园区、为社会的特色发展行使好推动、协调与服务的职能。
不远的将来,伴随沿江发展质态的全面提升和 “快一拍融入苏南”目标的加快实现,产业层次更高、综合实力更强、新城形象更美、生态环境更优、贡献份额更大的虹桥工业园区将成为长江之滨、苏中平原的一道新崛起的亮丽风景线。(本报记者 杨明 成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