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出质量问题“快时尚”服装市场待规范
稿件来源:本报讯
以 “紧跟时尚、快速供应和大众价格”为特征的 “快时尚”服装市场近些年迅速兴起,市场占有率也逐步扩大。然而,由于追求快等原因,快时尚品牌质量控制不一,屡屡出现质量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11月25日公布70款 “快时尚”成人服装比较试验结果,其中包括H&M、UNIQLO、ZARA、马莎等 “快时尚”成人服装,结果显示能全部符合标准 (含企业明示标准)的仅有45款,占全部比较试验样品的64%。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栗元广告诉记者,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北京、上海市场上购买了70款 “快时尚”成人服装进行比较试验,本次检测由中国消费者协会委托中国商业联合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承担。本次比较试验依据的标准主要有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服装使用说明》、FZ/T01053-2007《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等。 名实不符 有害成分超标 记者了解到,此次检测的主要问题有纤维成分含量名实不符,其中包括实测的纤维含量与标注值不相符;甲醛含量、pH值超标;色牢度不达标。 此次被检服装中有8款纤维成分含量名实不符,其中包括实测的纤维含量与标注值不相符。一款WE女式衬衫,明示里面标注的是棉60%聚酯纤维40%,但实际检测结果显示,其主要纤维成分为聚酯纤维58.8%和粘纤41.2%。一款GB休闲短裤标注含棉100%,实际检测显示含棉94.7%。 除纤维含量名实不符外,有害成分超标也相当严重。此次比较试验中,马莎品牌的裤子 (货号8230)检出甲醛含量不合格,ZARA品牌及hotwind品牌的裤子均pH值不合格。但同时中消协也表示,对甲醛超标的服装,消费者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用清水洗涤,基本可以将甲醛含量降至标准线下。 此外,易掉色是此次检测出现问题最多的,多达18款,GUESS女式机织服装、Semir的女装女仔裤等均被检出不合格。针对此次ZARA品牌再次登上黑榜,记者也电话采访了ZARA本部,ZARA方面表示,目前公司质检部门正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降低消费者的利益损失,其他方面暂时不便透露。同时,绿色和平组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和2013年初ZARA品牌被检含有害物质,当时绿色和平及相关检测监督部门与ZARA公司沟通后,ZARA表示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生产,来保证广大消费者利益。此次ZARA品牌再次被检不合格,说明当前 “快时尚”服装的整体质量仍有待提高。 规范管理 加强诚信建设 “平价”并不意味着 “廉价”,中消协表示,服装品牌在抓好服装等成品质量的同时,应规范原材料采购,从源头保证质量。另外,对原料市场给予应有的关注。努力提升原料的质量水平,从产业链的源头上控制纺织商品的质量,促进纺织品质量的整体提升。 栗元广表示, “快时尚”品牌必须建立起稳定的供应商体系,保障质量。一方面,品牌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信息和知识的高效共享,使供应商面料开发甚至设计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双方应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致力于面料开发成本的降低,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同享。同时,双方可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从而使供应商能够更好地了解服装品牌企业的需求,降低反复沟通的成本,从而能更快速地生产出符合服装品牌企业需求的面料。 就企业而言,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体系尤为重要。人们追求个性化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要求服装企业提供的产品类别和产品的可选择度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服装企业必须适时地对自身供应链进行改变,以满足顾客要求,从而适应市场变化。随着 “快时尚”市场的发展,选择合适的、优秀的供需关系和供需企业在服装供应链上显得更加重要。服装供应链上参与的各节点企业越来越多,分工更进一步细致深化。参与到供应链上的企业进一步增多,包括新的工艺设计企业、新材料企业以及战略性的原料提供商,都快速地融合到服装产业供应链中来,使供应链变得更长更复杂,而且从原来的单一采购模式下的单向交流,变成了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互通,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性融合。 同时,随着眼下 “快时尚”品牌竞争越来越激烈,质量这一衡量产品 “性价比”的核心因素已经越来越重要。企业为保障产品质量、应对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企业质检部门应严格按着国家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保证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做到诚信生产,在质量监控上,应当严格遵守检测流程。 就监督、检测部门而言,遇到不合格产品,应要求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不合格商品并退市下架。作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服装成分标签的监督与指导,建立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职责明确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共同维护产品质量信誉。在日常的监管查验中,现场工作人员应具备初检排查的能力,严格把好第一关。组织专业人员对纤维成分鉴定培训,将最常见的部分纤维及其鉴别方法汇编成作业指导书,规范服装面料抽样检测工作,使一线检验检疫人员能够准确掌握现场鉴定相关知识。 同时,引导并监督企业建立有效的采购自检体系。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的风险意识,应选择管理较完善、信誉度较高的原料供应商,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生产加工,不能为了获得订单而盲目压低成本,采购低廉原材料,降低产品质量。如果产品原材料出现问题,还须增加质量事故报告。通过采购自检体系的建立,使企业与监管部门对原料的质量体系有了更清晰、更动态的掌握和了解。 就消费者而言,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能盲目依赖供应商提供的成分标签,应当做到 “一查二看三摸四闻”。一查商品标识 (标签、吊牌),商品的厂名、厂址、成分、规格等标注是否齐全、规范;二看商品外观,做工是否精细、颜色是否适宜;三摸商品手感,面料是否柔软、光滑,伸展性能是否良好;四闻商品气味,是否存在刺鼻气味。对于购买的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退货维权,必要时要向相关部门投诉。消费者应不断提高自我维权意识和科学消费水平,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或到当地工商部门等途径进行消费维权。(本报记者 曹雅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