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建设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
稿件来源:本报讯
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增材制造 (3D打印)产业化进程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模式,应用领域与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扩展。 在日前召开的 “增材制造 (3D打印)产业化推进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3D打印的产业化发展需要载体。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就是陕西省着力打造的“载体”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渭南高新区,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的3D打印产业孵化大楼和标准化厂房即将投用。日前,该市财政设立了1亿元3D打印产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3D打印领域高层次人才创业、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引导。 此外,由渭南高新区管委会与中国明石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联合发起的 “中国3D打印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将主要投用于3D打印装备生产、软件开发、材料制备以及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 渭南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渭南高新区已经具备建设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的几大优势: 在国家政策方面,渭南地处西部大开发前沿地带、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拥有无可比拟的国家政策集成优势,技术、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必将优先集聚。 在科技资源方面,陕西科技资源实力较强,西交大、西工大、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在3D打印领域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两位长江学者和一位院士,技术成果转化潜力大。近期,西工大3D打印技术领军专家黄卫东教授的研发团队已正式进驻渭南高新区。陕西省科技厅牵头筹建的陕西3D打印战略联盟秘书处即将设在渭南高新区。 在产业特色方面,目前,3D打印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和医疗应用,而这两者恰恰是渭南高新区的优势所在。在装备制造领域,中联重科、北人印机、青锋科技等20余家企业陆续入驻,成为增材制造研发应用的潜在市场。同时,高新区正在全力支持留美博士普建涛研发的三维及高维数字化 “肺”项目,其终极目标就是借助3D打印技术开发个性化、可用于移植的 “人工肺”。 在生产要素集聚方面,渭南高新区与中国明石投资管理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达成共建协议,将3D打印作为核心产业优先培育,明确规划3D打印产业起步区400亩,成长区1000亩,发展区9000亩。(本报记者 司建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