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实效 大气治理将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稿件来源:本报讯
针对国务院近日发布的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 《行动计划》)的落实,近日在能源基金会主办的 “重塑蓝天: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政策推进力度直接决定了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为确保落实,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表示,将强化 《行动计划》的监督考核,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希望构建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考核和评估的结果将作为对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专家质疑煤改气 赵英民表示,当前中国大气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当中分阶段出现的问题,中国在近三四十年内集中体现出来。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没有得到解决,以PM2.5为特征的区域复合污染逐步显现。 《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域要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天然气替代步伐。到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 燃煤锅炉淘汰之后,部分城区的取暖将实施以燃气为主的热电联产。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海淀区环保局了解到,自11月15日 (北京开始集中供暖)开始,环保部门将连续开展燃煤锅炉的违法检查,重点检查二氧化硫排放达标情况。长期来看,小锅炉的淘汰仍将是重点内容,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实施燃气供暖,或者电取暖。 据了解,目前北京城区的四家燃煤电厂 (华电、国华、石景山、高井)已经改成天然气热电联产。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在会上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说,燃气热电联产排放中含有大量的NOx(氮氧化物),它是PM2.5的主要构成。盲目扩大燃气范围,不但不利于除霾,反而会恶化PM2.5的状况。 倪维斗表示,就分析来看,大气灰霾主要来自于PM2.5,PM2.5是两种物质的混合,即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其中,工业、建筑,交通、电力、其他生产和生活活动以及天然源排放都将形成一次颗粒物。在光化学作用下,由气体向颗粒物转化而形成二次颗粒物。在多数情况下,重污染天气主要是由二次颗粒物构成,重污染时二次颗粒物浓度占比为50%~80%,在PM2.5中的比例明显增加。因此,要重点防止二次颗粒物形成雾霾。 在光化学作用下,人为原因会导致NOx排放再生。NOx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还有车辆排放。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主要是化学工业、汽车尾气、洗衣房、印刷业、秸秆燃烧。由此,倪维斗认为,控制NOx和VOC是解决雾霾的重要环节。 目前,北方城市已经进入取暖季。倪维斗认为,研究各种采暖方式,首先应考虑排放的NOx是多少。燃烧同样热量的燃料,燃气与燃煤两种方式排放NOx的量差不多。但是,与燃煤热电联产相比,燃气热电联产热电比小,这意味着,为得到同样的热量,燃气热电联产需要燃烧更多的燃料,导致NOx排放量比燃煤热电联产更多。 倪维斗分析说,当前采用我国自主的清洁煤燃烧技术,可以以燃煤为燃料,通过热电联产产生同样的热量,而NOx的排放量仅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方式的3%。天然气替代燃煤应循序渐进,盲目进行煤改气或许会适得其反。 政策亟待分解细化 《行动计划》发布之后,重点区域的联防联控备受关注。按照目标要求,到2017年,要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针对 《行动计划》对京津冀地区的特别要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教授表示,京津冀地区的雾霾为什么这么集中?因为雾霾和二次污染密切相关。历史数据表明,二次污染在PM2.5的成因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跟雾霾特别相关的二次污染成分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30%提升到现在的50%多、接近60%。而二次污染又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从2000年到2010年的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的煤炭消费、发电量、钢产量、水泥产量均成倍增加。特别是在全国占比中,京津冀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却集中了9%的煤炭消耗、7%的发电量、27%的粗钢产量、8%的水泥产量,重工业相对集中是京津冀雾霾严重的重要成因。 由此,无论是目标要求还是措施制定上, 《行动计划》对京津冀地区采取了较其他地区更为严厉的要求。贺克斌认为,依据现在可以明确量化的措施初步分析表明,虽然PM2.5浓度会明显下降,但是要达到25%的下降目标还存在不确定性。 贺克斌建议,当下,政策的落实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与 《行动计划》政策内容相关的、目前还没有特别量化、细化的措施,亟待细化并分解落实。尤其是到了地方层面,要很好地落实更需量化和细化。他认为,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并监管到位,直接决定了减排25%的目标能否实现。 针对落实,赵英民表示,下一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机制,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近期,要以贯彻 《行动计划》为契机,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机制。 同时,要强化对 《行动计划》的监督考核,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希望构建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每年对各省、各地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考核。要积极开展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等前期研究论证工作。还要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环保部正加紧研究推进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工作,重点解决环境保护中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标本兼治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本报记者 司建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