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思维和路径依赖
稿件来源:本报讯
工信部部长苗圩语重心长的这句“我们要好好想一想如何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开发出更实用的电动汽车”,真心值得国内的汽车制造商们好好思考。 一年前,笔者前往美国探访了拥有设计、开发和制造轮毂电机能力的ProteanElectric公司,由这家公司设计、开发的ProteanDriveTM轮毂电机可将燃料经济性提高超过30%,强大的功率使得其足以作为多种车辆惟一的牵引源。而这一事物若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那几乎就是对传统能源汽车结构的革命性颠覆。 笔者以为,尽管轮毂电机并非什么前所未有的新鲜技术,但是ProteanElectric公司的轮毂电机却也是在传统轮毂电机这一基础理念之上进行了巨大想像、改进、创新而“发明”的新事物。 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厂商却鲜有这种突破性的“发明”。 仅仅是在电动车发展路径这一问题上面,传统汽车厂商和零部件商们都一直在“政策”的左右下不断摇摆或是踟蹰不前,路径确认后,甚至有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政策红利”而上报新能源车项目的 “权宜之举”。 一位业内人士曾当着笔者的面对自主品牌吐槽: “如果没有政治压力,谁搞电动车?” 站在企业的角度现实地想一想,似乎做电动车真的不划算。投入那么多,市场那么小,回报有几何?又要何时才能大丰收?就商人逐利的本性来讲,在中国传统汽车的市场 “大大的有”,发展电动车免不了有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无力感,上市公司为了照顾股东的利益,还得实时把公司业绩挂在心上。 苗部长说得比较委婉: “发展新能源汽车,传统的汽车生产企业,很容易受传统思维定式、技术路径依赖和现有资产的拖累,难有积极性做大投入、大革新。” 所以问题就在于,国内车企是否能够真正突破眼前利益和对传统汽车的依赖,多一些危机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而且,是否真的理解了 “社会责任”和 “环境保护”八个字所承担的义务? 笔者以为,在发展电动车,甚至是对传统汽车的钻研上,我们或许应该多一些理想主义,少一些现实主义。 当站在汽车发明者为我们这些后人栽下的大树下乘凉乘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为我们的子孙后辈多考虑和付出一下应该是值得的。 (谌 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