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模式”的启示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3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舆情指数显示,食品安全已成为公众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舆论普遍认为,食品安全离不开执法部门的有效监管,只有充分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食品安全执法力度,对食品安全监管做到制度化、常态化,才能真正维护我们的 “舌尖安全”,守住食品领域的一方净土。 山东安丘市自2007年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对食品生产进行全产业链监管。实施6年来,安丘食品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有7种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82种农产品达到 “三品一标”标准,2012年出口食品合格率达到100%,实现出口创汇2.89亿美元。研究“安丘模式”的经验做法,对改进我国食品全产业链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据了解,安丘市对食品安全采取全产业链监管模式。产业链前段执行源头控制,对农业化学品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对产业链条进行严格监控,建立食品生产安全标准,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鼓励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针对产业链末端加强监测,完善县级质检机构,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从具体实施来看, “安丘模式”的全产业链监管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明确领导主体,完善管理机制;完善质量标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控制化学投入品,健全控制管理体系;加强技术指导,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完善检测监控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一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监管体系不完善、全产业链源头监管力量较弱、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生产者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等。 从 “安丘模式”的监管经验来看,想要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就需在监管层面从全产业链各环节来强化工作,关键要突出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主体作用,强化 “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督,建立健全消费者全员参与的监督体系。 一是明确管理职能。完善行政管理队伍,明确执法主体,强化行政监管职能,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各监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减少资源损耗,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健全检测体系。制定国家级检验标准;改进检验技术;建立食品检测重大事件应急机制,防止食品安全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强化省级和中心城市检验能力;在县区建立健全的检测机构,设立食品检验常规项目。 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构筑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所组成的标准化体系。着力推进GAP、GMP、HACCP等质量体系建设,设立标准的生产流程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立质量追溯系统等。 四是建立农村合作组织。通过规模生产解决产品质量、品种不一的问题,为标准化食品生产打好基础,力求从源头上规范食品的安全标准生产。 五是加强食品安全生产教育。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对生产经营者进行养殖种植、食品添加剂、包装、运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提倡科学施肥、合理使用添加剂,增强广大生产者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 李延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