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实力增强 电动自行车打造行业升级版
稿件来源:本报讯
电动自行车产业在沿着 “研制—完善—创新”轨迹、历经10余年曲折发展后,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并通过生产世界上超过95%的电动自行车而成为该行业的世界领导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因被视为真正的朝阳产业,中国电动自行车已连续保持了10多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近两年来,年产销量都超过3000万辆,去年更是达到了3505万辆。据最新测算,目前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经达到1.62亿辆以上。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电动自行车产值已超过传统两轮车,占总行业的60%以上。正因为电动自行车的突出表现,2012年在全国轻工40多个行业中,自行车行业利润增长和利税增长双双排名第一,其中利润同比增长远远高于全国轻工平均利润增长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产业发展进程的加快和转型升级大势所趋,电动自行车行业也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净化和自我提高。尤其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行业运行出现了新变化、新亮点,行业面貌呈现了新形象、新风采,不仅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调整更是初见成效。 一是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目前,年产百万辆以上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已有10余家,同时形成了以板块集群、品牌集团为主的发展新格局。目前,第一方阵,前十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已达40%以上,行业初步跨入了速度与质量兼顾、规模与效益兼顾的科学发展的门槛。 二是行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行业荣获国家级科技创新先进表彰以及地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彰的企业和个人不在少数;部分企业的科研成果还被列为轻工行业重点推广技术;目前有的企业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数家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了省级技术中心,还有的企业设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三是行业品牌建设扎实推进。目前,共有9家电动自行车企业获得 “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超过20家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荣获了省地市名牌产品、省级著名商标等称号。 四是产品附加值迅速提升。以锂电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产量比例逐年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锂电自行车产销量为25万辆,2011年锂电自行车产销量接近70万辆,去年增加到160余万辆。锂电电动自行车的出口量也已占全部电动自行车出口量的50%以上,出口荷兰的锂电自行车单价更是高达914.3美元/辆。 自本世纪初电动自行车真正实现产业化后,它便一直是自行车行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并在国内制造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不断书写着经济奇迹。然而,我们也深深地知道,我们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差距:一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二是产业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基础应该说还相对薄弱;三是产业发展与交通、环境、管理等深层次矛盾还比较突出。 进入重要转折期 “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特别是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剧,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电动自行车产业在其布局、生产方式、产品消费以及产业文化等诸方面,都面临着一个重要转折期的新契机。我们应该全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打造产业升级版,推动建立以创新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的效益型发展方式,继续在行业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近两年,行业增速基本保持在15%左右,较之前10年40%~60%膨胀式的势头确实放缓不少。由于社会保有量不断扩大,还由于各地政府监管的力度差异较大,更由于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出台遥遥无期,很多人包括从业者都感到困惑、担心,对未来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质疑。对此谈几点看法。 第一,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我对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这个信心来自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上半年7.6%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经济增长及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预期目标之内。 信心来自于对中观产业态势的把握。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加,还将继续增强。持续进行的城镇化战略,将为行业提供巨大的内需和消费市场;行业要精明增长、体现人文理念和适度发展的业界共识,更为行业转型升级指明了前进方向。 信心来自于对微观行业企业的认知。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在龙头骨干企业的带领下,行业已逐步形成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理念创新的良好氛围。工业总产值占了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41%的电动自行车行业十强,更以高度自觉的态度和各具特点的方式,不断进行着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二,必须深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确保技术创新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 始终要把握好行业发展方向和未来,即行业发展要坚持锂电化、轻量化和智能化,同时还要不断提高锂电自行车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电动自行车的出口比例,树立新的行业形象。 全行业正大踏步地迈向这条发展之路。企业越来越摈弃传统产品 “重、厚、长、大”千篇一律的工业化面孔,转而注重拓展个性化需求的市场空间,产品价格和价值严重不匹配的局面逐步被改变。我们更欣喜地看到,现在一些龙头骨干企业正尝试将高强度的轻型材料与锂电电池完美结合,推出的创新型产品让电动自行车的面貌焕然一新,演绎出了多姿多彩的性能和形态,赢得了业界和消费者的关注。 第三,必须促成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 这应是当前行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新国标从10年前启动修订至今,曾先后出了十多个修订稿,出台时间也不断被推后。这其中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没有亲历的人恐怕很难想象。 按照现有的发展趋势,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很快就将突破2亿辆。在中国特色现代交通体系中,它的地位和作用已举足轻重。这么庞大又重要的民生产业,迟迟没有一个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新国标,是令人遗憾、极其难堪的,也是向国家、向广大消费者无法交代的。 目前,标准修订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明确提出了建立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标准化联合工作机制,目前 《技术条件》已经形成征求意见稿,所有技术条款均为强制性指标,增加了机械安全、电性能安全、行驶安全、材料安全等项目,大幅度地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要求。下一步,将按照有关程序送审报批,争取年底前后适时发布。可以说,尽快出台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已成为民生之需、企业之盼、行业之要。 第四,必须把握 “稳中有进”,注重 “精明增长”。这既是行业所处的经济大环境所决定的,更是行业自身发展必然的结果。电动自行车必须下决心解决产量增速始终偏高的问题;行业不能未强先衰,增速过快会噎死,行业要适度发展,要精明增长,保持中速或者低速增长,要注重和满足产品对消费者幸福指数的追求。 因此,从2011年到2013年,我们连续3年提出,行业发展应本着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原则和宗旨。 “稳”是指增长处在合理区间, “进”是指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今年已确立为 “质量提升年”,不再盲目地追求规模扩张和高增长率,而是强调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发展立足点。 第五,必须强化服务,完善行业诚信体系。 这是涉及行业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事实上,对电动自行车行业而言, “向服务型企业转型”,是一场必须为之的变革。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12年共受理电动自行车投诉2100件,其中涉及售后服务问题的投诉占40.6%,远高于其他类别商品的投诉比例。而售后服务,不过是企业市场责任的体现之一,其与责任管理、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等三方面共同构成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尽管我们以行业十强为代表的第一阵营企业已100%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其中爱玛、雅迪等还荣获了国家权威认可的售后服务认证 “星级证书”,以区域品牌为代表的第二阵营企业也已有近一半设有服务部门,并逐步加大投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参与慈善事业和投身公益活动,但放眼整体,与具有丰富内涵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仍距离尚远。(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 马中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