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式汽车审美
稿件来源:本报讯
做 “与设计师对话”这个栏目时,笔者接触到的设计师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设计乘用车的,也有设计商用车的,有男人,也有女人,他们惟一的共同点是都在设计中国本土品牌的汽车,这些设计师在工作中无一例外地需要 “寻找中国式汽车审美”,而这也是本报在中国汽车工业诞生60周年之际评选 “最美中国车”的初衷之一。 然而,寻找中国式汽车审美并非易事。 从地域跨度看,超过13亿的中国人口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上: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面临着不一样的生活环境,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眼光各异的审美之道;从文化背景看,56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系,即使是人口最多的汉族也因为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而造就了不相同的饮食、文化、生活,乃至思维和审美习惯;从经济发展程度看,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既有富庶之村,也有贫困之城,农村和城市各不相同,就连城市之间、农村之间也千差万别。 正如奇瑞造型总监JamesHope所说, “中国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大市场,对于消费者的喜好难以把握”。 更不要提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周围的一切日新月异,不成熟的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审美偏好随时都在变。这也是为什么广汽集团造型设计总师兼概念与造型设计部部长张帆会感叹:“中国消费者对车型的口味变化太快了。五年前我们还说做车就要做三厢的,两厢的没人买;近两年SUV又异军突起,再过两年可能又该流行跑车了。” 笔者在与设计师们的交流中也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土专业汽车设计师的力量依然较弱。 张帆曾告诉笔者,汽车设计专业在中国的起步较晚,所以相应的师资力量也不够强大。笔者也从JamesHope口中听到过 “中国的设计师非常有才干,但最大的问题是经验不足,很难找到一个有15年或20年设计经验的人才”这样的吐槽。而笔者认为,真正了解中国汽车消费者审美偏好的应该是那些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本土设计师。培养更多本土汽车设计师已经成为汽车厂商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 以我国现有的汽车设计力量的代表——“最美中国车”的获奖车型来看,大多只是产于中国售于中国的汽车,是一个广义的 “中国车”概念,而我们希望,再过几年 “最美中国车”的获奖名单上能有更多具有 “中国式审美”的汽车产品出现。 (谌 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