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装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山田升 (中)、副总经理吉田泰之(右)、副总经理向井康 (左)在北京接受相关媒体采访。
作为排名世界前三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日本电装以其全面的技术能力和稳健的经营能力长期以来支撑着以丰田为代表的诸多汽车制造商的发展。2003年,电装在中国地区事业的统括公司——电装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DICH)的成立,标志着电装正式启动强化中国事业推进项目的决心,同时也代表着从那时起电装集团面向21世纪发展的全球战略中正式融入了中国因素。
十年过去了,如今电装已在中国发展成一个拥有27家关联公司 (其中包括24家工厂)、员工人数达1.2万人、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零部件企业集团。那么,十年来,电装在中国的发展有哪些?,电装未来需要强化的目标方向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报记者日前在北京采访了电装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山田升,以及两位副总经理吉田泰之与向井康。
随日系车进入中国市场而发展 其实,回溯历史来看,早在1987年电装即在中国成立了北京事务所。山田升回顾说,最初成立这个事务所的目的是想看一下电装的产品是如何在中国市场上为中国汽车所使用的,是为了做市场调查而成立的。
1992年,恰好是中国汽车市场年产销量首次超过100万辆的年份。在如此背景下,电装也成立了一个叫做中国事业推进室的职能部门,主要是想探讨电装如何在中国发展自己的事业。之后的1994年,电装在烟台与首钢合资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生产公司。山田升坦言,最早成立的这家公司,没有任何汽车集团公司的参与,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全方位地给客户提供电装的产品。
但随后的发展表明,电装所属企业的发展没有当初想像的那么理想,因为当时日本的整车企业在中国发展得也不理想。之后的情况有所转变,1998年本田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开始生产雅阁轿车。以此为契机,电装合资公司的生意开始有了好转。再往后发展,2002年丰田与一汽成立了合资企业以后,电装相关公司的产销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大。
2001年,中国加入WTO,电装明确分析认为,中国即将进入到汽车社会,今后的投资环境会越来越好。由此,电装在2003年成立了在中国的统括公司,也就是现在的电装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从满足客户需求中获得最大收获
从电装在中国市场所走过的脚步看,它的发展是紧跟着日系相关企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当然从大的背景看,也恰恰是处在中国汽车发展最为辉煌的十年当中。
如果问到十年来电装在中国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个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山田升的回答却相当简练: “电装在中国最大的收获是能够为各个整车厂、用户以及中国汽车市场做出的贡献。”话似乎有点大,但仔细想想也是正中主题。虽然电装刚开始是以日系整车厂为主开展业务,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与不同的客户建立了信赖关系,可以说这种客户之间的信赖关系就是一个最大的收获。
经常有记者会问起:电装目前排名世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第几位?其实,用山田升的话回答就是:排名第几并不是公司的追求,因为电装从来就没有特别执著地追求过一个规模或者是数字的标准。 “我认为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主要因素是:能够听取整车厂客户和最终用户的切实需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山田升认真地解释。
最终决定谁能够得到客户的订单,还是要看谁能够真正地掌握客户的需求。为此,电装在中国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本地化工程。从本地化程度说,目前电装在中国的供应商链条里已经有80%为本地供应商,其中材料方面90%是本地供应商。事实上,人才方面的本地化是电装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最终目的,从记者参观过的电装中国工厂可以看出,这一点在一般性岗位和大多数中层岗位上已经达到了。
虽然目前电装在中国市场上仍然以日系车客户为主,但近几年来电装已经与包括一汽、长安、上海通用等在内的许多非日系车企有了具体的合作,未来电装在中国市场的结局肯定不仅仅局限于日系车客户,应该是全面开花。
售后市场主攻中高端用户 如果说电装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除了在整车上继续扩大非日系车的供应外,拥有强大零部件整合能力的电装,在售后市场上的弱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虽然电装早在几年前就开通了自己的售后市场销售渠道,但是相对其整体中国市场销售额只有不到5%的售后市场份额,对于一个已经有着1亿多辆汽车保有量的市场而言,显然是亟须加强的。
根据电装自己的预测,到2020年时中国市场汽车保有量会达到2亿~2.5亿辆,将与美国市场持平。在如此大的一个市场上,排名世界前三的零部件供应商没有发出应有的声音是不可想像的。通过电装独资的日连汽车销售公司的渠道,电装的意图是通过修理厂向消费者提供纯正的售后市场产品,把售后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做。
对于今后在中国售后市场的设想,电装的思路也非常明确:用纯正产品主攻高端和中端用户,用J-WORKS的售后市场品牌以及中间层产品满足相对低端用户的需求,最终达到售后市场份额占公司整体销售额10%的目标。(本报记者 赵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