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桥梁、参谋 农机协会探索服务新路
稿件来源:本报讯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显得尤为迫切。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保持快速发展的中国农机工业也已转入调整期,农机行业协会在这一时期的预警引导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充分结合政府和企业的需求,不断探索做好服务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通过开展政策研究、信息服务、办好展会、促进中外合作、推进品牌建设等举措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积极发挥纽带作用,致力打造服务型协会。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洪暹国12月18日在河南洛阳向记者介绍,他们已向有关部门递交了 《关于2014年推进 “三农工作”的政策建议》,希望确立农机工业重点支持方向,努力推动有关部门设立农机科研创新专项资金并制定财税倾斜政策。 第二批准入名单已公示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承担着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 (获)机准入公告管理”任务。洪暹国介绍,12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委托协会在北京组织行业专家召开2013年度联合收割 (获)机和拖拉机行业准入公告申报材料评审会,对准入公告申报资料进行了审查。符合 《联合收割(获)机和拖拉机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 (第二批)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进行公示。 据介绍,11月中下旬,工信部装备司委托协会组织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组成的专家组对山东4家企业的工厂条件进行现场查验。另外,还委托吉林省工信厅装备处、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机械汽车产业处、湖南省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委、甘肃省工信委组织对5家企业的工厂条件进行了现场查验。 落实技改资金近3亿元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参与了国家2013年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的有关工作。协会在2013年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重点专题中的装备核心能力提升部分,提出 “现代农机装备制造能力提升”的具体内容,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的要求,对符合规划要求并有利于行业进步的项目,在 《2013年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农机项目》评审中,为农机行业和会员企业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 据洪暹国介绍,2013年国家支持20多家企业技改资金近3亿元。 本报记者获悉,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向工信部和财政部提交了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升级与发展项目指南 (农机部分)》。项目包括:大型拖拉机、大型拖拉机关键零部件、大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等,内容包括研制内容、需突破的关键技术。最后两部委确定重点支持117千瓦以上系列拖拉机动力换挡变速箱、220千瓦CVT、拖拉机智能控制系统等拖拉机的关键技术及160千瓦采棉机等。 洪暹国告诉记者,协会在 《关于2014年推进 “三农工作”的政策建议》中提出,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确立农机工业重点支持方向,努力推动有关部门设立农机科研创新专项资金并制定财税倾斜政策,支持农机工业技术升级,鼓励农机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大型高性能农机关键零部件和重点新产品研发。严格准入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机生产供应链的监督管理等。 促进中外交流合作 积极探索和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的业务联系,为农机企业走出去建立渠道也是协会特色工作之一。洪暹国介绍,协会的国际业务历经10余年的发展,已经打下了为企业和行业服务的坚实基础,在业务安排上一贯秉承 “求真、务实”的宗旨。 今年该协会与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巴西、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农机工业协会和国际组织及企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组织了赴德国、法国、日本等3个国外考察团,共计120多人;参加了有关农机国际会议。 此外,在作为上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农机展 (EIMA)总协调的基础上,取得了2014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农机展中国独家代理权。协会还接待了驻华使馆代表、国外协会和国外企业的访问,促进中外合作与交流,同时继续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引进新产品服务。 今年11月中旬,全球农机网络工作小组在德国汉诺威举办 “国际农机工业发展研讨会”,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英国、土耳其等国家的农机工业协会领导人就本国农业生产、农机工业发展情况和展望进行了研讨。洪暹国代表中方在会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1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的成就和农机工业发展情况,交流了2013年我国农机生产销售与市场发展情况,提出了国际合作发展的想法。在本次会议上,首次介绍了我国农机生产景气指数;调查数据已纳入 “国际农业发展联盟经济委员会”的全球农机工业景气指数评价体系。 据悉,全球农机网络工作小组成立于2009年,每年召开一次高层会议,每季度总结和互通一次行业情况,其任务是搭建一个互通信息的平台,交流技术、商贸等方面的信息,加强各国协会之间的合作,该小组中国联络处设在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本报记者 陈栋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