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 大连光洋加速高档机床市场化步伐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3年12月24日,一场平凡的产品初级鉴定会在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内悄然举行。 但不容忽视的是,这场看似普通的小规模会议却引来了原国家机械部的三位老领导,他们分别是何光远部长,陆燕荪、沈烈初副部长,以及工信部装备司的王建宇处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所杨栓昌副院长,大连市经信委副主任于德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陈惠仁常务副理事长等来宾一行十几人。 模式创新 鉴定的对象是型号为VGW400-U五轴立式铣削加工中心和VGW800-MT五轴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供货方为大连科德数控有限公司,用户方则是会议举办地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此次活动之所以引来如此众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权威,产品仅仅是其中的一方面,而双方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无疑更是为在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践行出了一条可行之道。 据悉,即将迎来建所57年的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是集设计、试验、生产于一体,是飞航系统核心组成部分,是国防工业重点科研生产单位。 在国防工业体系中,该所建立了吸气式与火箭发动机自主创新研发和集成制造体系。在冲压发动机、小型涡轮及中小型固体发动机领域国内先进,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而大连科德成立于2008年,为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大连光洋)的全资子公司,是专业配套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的全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制造商,主营五轴联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五轴联动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工具磨床和三维激光复合加工机等高档数控机床。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作为军工单位,且其生产的是难度系数非常大的发动机,为何选择了资历及美誉度并不出众的大连科德呢?而更让人瞠目的是,双方的这次合作也入选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 (04专项),并获得不菲的资金支持。 对于记者的困惑,大连光洋董事长于德海说,能获得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的认可并入选专项这本身就表明了公司这款产品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在此之前,该产品还出口了德国以及日本等国家,这说明光洋的五轴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 据了解,在2013年7月31日,由大连科德制造的VGW400-U高速高精度五轴立式加工中心运往德国克努特公司,并随后履行了与日本小林机械株式会社三台数控机床 (VGW800-MT高速高精度五轴车铣复合机床1台、VGW800-H三轴高速机床 1台、VGW400-U高速高精度五轴立式加工中心1台)的销售合同。 “出口之前,我们公司的这类五轴加工中心已经在我国无锡透平叶片厂获得应用,因此能获得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的青睐并不是撞大运。”于德海说。 但他随即表示,由于航天发动机的特殊要求,光洋这台机床的交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卖关系, “用了2个多月,才完成安装到现在的试加工的结束,期间光洋先后派驻了近40人的团队在现场服务,双方相互磋商,记录下来的改进意见就有200多页。” “这是一笔财富!”于德海强调。 “可以的话,希望也能给我复印一本。”说这话的是对机床技术依旧热衷的沈烈初。他表示,现在机床制造最大的问题是,做机床的不懂用户的工艺,不懂刀具。过去我们提出要做机械制造的工艺师,现在提倡要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但这些都要求对用户的工艺流程非常熟悉。 在热烈的讨论中,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大连光洋与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如此紧密合作的推进产品创新的模式值得肯定,而这势必也是机床行业日后的发展方向。 深层次产需合作 实际上记者认为,此次双方的合作并非是首开先河,毕竟机床业提倡产需结合已有年头,只不过大多合作不过是浅尝辄止。 这其中,有机床制造商在市场火热时期付出精力有限的因素,也有机床用户对国产机床缺乏耐心与信心的关系使然,这就造成了部分样机成绝唱的案例。 发布会上,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杨副所长介绍说,2013年5月14日,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与大连光洋和大连科德公司,关于04专项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研发项目,在军工产品复杂核心零部件上的应用达成合作意向。双方拟结合军工复杂、核心零部件的工艺制造需求,借助双方已经具备的高端的工艺制造技术水平及机床装备研发技术优势,开展深入合作,实现技术领域优势互补,技术水平共同提高。 在最初一个多月的调试中,双方技术人员充分交流,互相启发。双方进行了机床安装调试、几何精度和定位精度检测工作,进行了铝合金I级转子、铝合金闭式叶轮和钛合金斜流叶轮的试加工。 由于该机床由科德公司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不受他人限制,科德技术人员根据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产品特点,对如转台结构、数控系统的参数优化调整、五轴切削算法优化等提出了建议。而该所的设备维修人员从设备管理和维修角度,技能人员从设备使用角度以及工艺技术人员从产品工艺技术需求角度,先后提出了近百条改进意见,经过筛选,形成了包含21条改进意见的备忘录,从而使该机床更趋满足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产品工艺制造特点。 前文提到光洋工程师记录的200多页笔记,就是所里技术人员也从产品工艺制造技术需求考虑,对机床性能进行诸多适应性改进意见,并从数控系统顶层开发角度对编程和工艺切削参数也提出了改进。这些笔记内容涉及机械部分、电器部分和数控系统部分,如果全部能获得改善,将使得机床性能更优,更能满足众多军工企业及其它制造业的普遍需求。” 如此 “产品—技术—设备”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相互促进,大连科德公司针对产品加工工艺调整机床数控系统,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根据机床性能调整工艺参数、编程方法,相互适应,彼此靠拢,解决了几何精度、位置精度的测量和调整补偿,数控伺服参数与工艺参数匹配,零件的适应性编程和加工诸多难题,目前机床已逐步进入运行状态,为后续形成小批量加工能力奠定了基础。 在杨副所长看来,目前国内不少数量的企业在工艺制造方面,工艺制造技术的发展对进口设备存在依赖,工艺创新发展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如果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能和大连光洋精诚合作打破这种限制,会对我国飞航武器动力装置工艺制造创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而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刘所长也表示,虽然现在双方合作仅限于涡轮发动机叶片的数控加工技术,只是一个 “点”,后续双方将陆续开展涡轮发动机其它部件的合作,形成涡轮发动机数控生产“线”; 将来飞航动力装置与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必将迎来国产设备完全服务于国防装备的良好局 “面”!(本报记者 杨红英)
记者观察 全产业链的得与失 光洋每向前走一步,关于 “光洋模式”的讨论也会重现。 由于光洋涵盖了从光纤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大功率宽调速比伺服驱动器、高精度位置角度传感及补偿系统、力矩电机及驱动器、直驱式关键执行部件、五轴联动复合加工高档数控机床的完整数控技术链和产业链,这种独特的模式被业界称为 “光洋模式。” 在发布会上,于德海坦诚,对于光洋而言,全产业链模式是其被迫无奈的选择,但在坚持这条模式的道路上,他也所获不菲。 比如在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制造车间,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机床品牌,但其关键控制部分,执行部件也都依靠配套,而科德提供的机床关键部件是完全自主的,因此在技术进步、在性能提高、在可靠性保证上,没有任何障碍,不受他人限制,这也使得光洋有可能把航天发动机的工艺定量化的需求摸清楚,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优的设备。 此外在市场响应速度上,产品提供周期上,光洋由于是全产业链的生产模式,这些都会比同行快,同样在成本控制上也能做到最好。 “我们要实现替代进口,需要具备的两点就是性能相当和价格优势,两者缺一不可。” 确实,机床技术创新只是过程,而最终的成果体现是市场认可度及占有率。 但考虑到光洋目前的发展规模,这种全产业链发展的模式也饱受市场诟病。 一种观点认为,因为光洋的产品突出的特点是自主化率特别高,这意味着其出现问题的几率也会高,而过长的产业链,势必会摊薄光洋有限的资源,对于企业而言,难免会顾此失彼。 当然,赞同者也大有人在,认为光洋走出了一条 “个性”创新路,建立了完整的数控技术链和产业链,开创了整机与系统相结合,加工工艺技术与控制技术相结合,数控机床技术与数控系统技术研发、产业化无缝对接的机床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对此,记者认为,虽然光洋的模式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没有存在并不表示不合理,毕竟结合我国的市场需求以及机床基础配件的供应现况,光洋如此选择并能坚持十年之久,已经经历了其时间的验证。期间,光洋对技术的孜孜以求,以及为此付出的精力让人钦佩。 现在,光洋的产品正在经受市场的考验,能否获得成功要靠用户投票。 而在记者看来,光洋能在上一轮数控机床市场黄金时期放弃了走短平快的发展路径,而选择走这种考验耐力、比拼实力的精品工程路径,对机床行业来说,不啻于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报记者 杨红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