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千伏兴辰变电站是江苏连云港市首座装配式变电站,目前已经进入电气设备安装阶段。与普通变电站相比,装配式变电站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使用航空插头预制连接,实现了二次设备接线即插即用,大大减少了现场配线和接线的工作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工期也缩短了一半。据悉,该变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全国5个装配式变电站试点项目之一。图为工程技术人员正在施工现场安装设备。 (耿玉和 摄)
编者按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工作部署,为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2013年12月17日,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能源利用方式转变。会上,宁夏、广西、江苏等地代表介绍了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实际成效。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愈加重要。为体现工作成效以及各地的经验,本报今天特别介绍了在目前能源环境受限情况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作用,并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宁夏、广东、广西四地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典型经验,以与读者分享。 当前,我国工业领域消耗能源占比70%以上,消耗电量超过73%,每年需支付用电成本约2.4万亿元,而创造工业增加值却只占全国GDP比重的40%。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肖春泉,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在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下,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实现优
化资源配置、经济运行分析、节能减排功能已迫在眉睫。
环境承载能力倒逼
当前,我国能源供应侧和需求侧不协调、不平衡局面仍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能源供多少”与 “工业需多少”难以匹配,煤电油气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供应紧张状况时有发生,给工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目前,全国电力装机规模超过12亿千瓦已居世界第一,全社会用电量约5万亿千瓦时,其中,工业消耗接近3.8万亿千瓦时,用电规模非常大。不久前,在我国东北地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地区连续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给我国敲响了环境警钟,这充分说明了能源供应规模和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为此,相关部门必须下决心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从需求侧寻求办法,真正解决好能源规划和工业布局相匹配问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我国经济瓶颈问题的重要措施。结合我国工业发展实际,作为转方式调结构重要手段之一,工业领域需求侧管理在今后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其地位和作用也将日渐突出。
据了解,我国加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采取从电力部门实施为主转为工业部门实施为主;从电力负荷管理转变为贯穿于工业规划、设计、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从单一的技术措施转变为促进节能减排、推动转型升级、监测经济运行工作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工业用电结构,转变工业用电方式,提高工业电能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电力资源投入实现工业经济增长。
部分省市取得成效
2013年以来,根据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的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以及工信部 《关于做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5号公告)的两个文件要求,按照工作部署,北京、宁夏、广西、广东等工信部门,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积累了工作经验;福建、江苏、内蒙古以及其他各地工信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北京、宁夏、广东、广西的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形成了省市、工业行业、园区、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模式。
试点工作已经覆盖近300家工业企业,涉及十几个行业,基本实现了工业领域的电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用电结构更趋合理,用电方式进一步转变,企业电能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型工业建设进展明显。初步测算,已采取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发挥作用后,试点工业企业用电成本将有效降低约12亿元,节约用电约20亿千瓦时,少用国家约112万吨煤,减排约220万吨二氧化碳和约50万吨粉尘。
当前,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工信部运行局采取部省联合、企业主体参与、中介机构服务、市场推进的方式,建立了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发挥市场作用,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决定的都交给市场和企业。积极引导工业行业、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到电力需求侧管理中来,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市场秩序,发挥各主体优势,形成中央和地方、行业和企业、企业和中介机构互动机制,充分调动了企业家的积极性,发展和培育了一批专业服务机构,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各主体要求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模式,为下一步试点工作全面推开过程中充分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5号公告提出的 “通过优化工业用电结构、转变工业用电方式,实施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提高工业电能利用效率,坚持民生优先,推进节能减排、节约高效,以较低电力消费增长创造更多的工业增加值产出,实现工业发展过程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理念是符合工业发展实际的。
各地将抓紧编制 《实施方案》
此次会议还研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任务。一是各地要抓紧编制 《实施方案》。二是巩固试点成果,逐步扩大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范围。选择符合条件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园区示范工作。三是推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大数据平台初步成形。加大对在市场化改革趋势下电力需求侧与供给侧关系的研究力度,通过总结钢铁、有色、建材、装备等重点行业用电规律,引导更多工业企业参与需求侧管理。通过地方、企业数据平台的建设,推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争取尽快形成国家、地方、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三级信息互通、互联,促进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节能减排、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形成一个整体。四是加大典型案例的新闻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水平。五是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市场模式。
在此次会上,宁夏、广西、江苏等地代表介绍了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实际成效。与会代表就下一步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行了充分讨论,建议从政策支持、宣传培训、平台建设、试点推广、加强与电力市场直接交易联动等方面加大力度,力争取得实效。
地方典型经验
北 京
优化用电结构 推动工业节能 2012年,北京GDP中第三产业占到了76.5%,工业总量只占18.4%,但工业能耗占到全社会能耗总量的31.7%。其中,电力消费总量占全社会的34%,工业节能降耗任务仍然很艰巨。近年来,北京市综合运用政策、经济、技术手段,推动工业领域开展电力需求侧工作,在推动工业节能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工业用能用电结构。一方面,严把增量,培育高端项目提升工业水平。着力培育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高端产业,重点发展了北京现代三工厂、北京奔驰、京东方8.5代线等重大高端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能耗水平。另一方面,狠抓存量,搬迁转移大型高耗能企业,2010年北京市实现了首钢钢铁主流程全部停产。2006年以来,搬迁调整与首都功能定位不相适应的工业企业百余家。大力淘汰落后产能,2007年以来淘汰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工业企业446家,淘汰水泥落后产能202万吨。
二是加强节能管理和服务工作,强化政策标准引领,提高企业节能意识和能力。先后制定发布两批 《北京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指标》,囊括了北京市工业能耗水耗总量大及单耗高的91个中类行业中的130个小类行业。研究制定乙烯、液晶显示器、数控机床等28项产品能耗限额地方标准。编制了 《北京市节能机电产品推荐目录》和 《北京市淘汰落后机电设备目录》等。
为大力推进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近年来北京市建立了工业重点用能企业用电在线监测平台,对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用电大户实施实时监测。截至目前,平台上线运行企业共62家。在线监测平台提供了实时用电监测、用电统计、用电预警等功能,为实施工业能源实时预案管理、指导企业加强用电管理和下一步实施节能改造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北京市还不断推动节能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对166家重点用能单位推广电机、变压器等用能设备的更新改造。宣传推广节能节电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工业企业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技术改造项目。
2012年7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 《关于在北京市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市启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为完成北京市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北京市编制并印发了 《北京市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总结推进电力需求侧试点工作的经验,北京市相关部门认为,一是要组织强有力的诊断队伍。目前一些企业对诊断结果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认同度低等问题,建议今后在诊断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加强诊断机构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增加诊断频次和时间,实现双方意见的充分沟通,增强诊断结果的可行性。
二是广泛寻求资金政策支持渠道。为加强对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试点工作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北京市借助国家批复该市成为全国首批4个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城市之一的有利契机,积极与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国家和北京市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各项政策,开拓融资渠道,优先支持试点园区和企业开展节电改造和移峰项目,为试点园区和企业顺利推动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
广 东
推进节能减排 创新用电管理办法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较早的省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多年位列全国第一,电力能源消费十分旺盛。“十二五”期间,预计该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2013年,广东省坚持增加有效供给与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坚持保障重点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坚持企业内部挖潜和必要的政策支持相结合,深入研究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了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落实用电管理工作各项具体措施。创新用电管理的具体办法,制定全省经济运行监测调节年度工作行动计划。
二是加大差别电价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为了加强该省差别电价电费收入管理,广东制定了多个文件。根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该省通过服务机构组织了项目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统筹兼顾区域平衡,2012年安排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10项,安排财政资金1300万元;2013年安排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7项,安排财政资金1550万元。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拉动企业投资,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加大能效电厂项目实施力度。“广东省亚行贷款节能减排促进 (能效电厂试点)项目”是亚洲开发银行与中国政府在节能减排领域的首次合作,该项从2006年开始进行前期研究,于2008年4月得到国家层面的批准并正式实施。能效电厂主要支持电机及电机拖动系统的优化控制、工业废弃能源回收利用、政府机构节能工程、其他符合节能规划的项目。截至目前,广东能效电厂项目共支持了31个子项目,支持项目总投资额为9.9亿元,其中利用亚行贷款3.79亿元。
四是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相关部门指导佛山深入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建设区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完成省级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实施了电网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考核工作。
五是支持广州企业开展直购电试点工作。2013年8月,广东省启动了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工作,并还选择了大型骨干工业企业、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及产业转移园区内的大型工业企业参与。该省印发的第一批直接交易准入用电大户中,广州市有企业8家,2012年度累计用电量近12亿千瓦时。
宁 夏
创建“宁夏模式”做好“中转区”文章 宁夏是国家确定的西电东输基地和重点煤化工基地,又是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区,是资源消耗重点区域,节能降耗压力巨大。
近两年来,宁夏提出在科学发展中调结构,在科学管理中降能耗,大力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尤其是工信部将宁夏作为第一批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地区,在工信部等部门的精心策划和悉心指导下,助推了电力需求侧工作深入开展,在国家层面政策指引下,基本上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模式的推进之路。
2013年,30户重要电力用户参与了试点,投资1.24亿元,实施节电改造17项,节约电量1.86亿千瓦时,22户企业安装电能监测点550个,区级电能监测平台软件系统通过了专家验收。归纳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六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宁夏相关部门从抓培训开始,先后三次聘请国内专家采取集中和巡回培训的办法,对区市县三级分管电力负责人,546名企业负责人和电管专责进行了培训。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2010年,宁夏成立了以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为组长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经信委、发改委、宁夏电力公司等9个厅局为成员单位,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职责。
三是制度保障到位。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和指导作用,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以自治区批转的 《自治区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基础,先后制订了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项目申报办法、项目验收和评审办法,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工作更加规范。为引导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宁夏把用户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作为下一步实施电力直接交易和阶梯式差别电价政策的优先条件。
四是撬动资金到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由自治区经信委、财政厅、发改委联合制定下发了 《自治区电力需求侧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预计年筹集资金4500~5000万元,主要用于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宣传、培训、项目评估,推广使用节电产品、用户节电技术改造、可中断负荷企业的补贴等。2012年从专项资金中投资960万元,用于区级平台建设。2013年,以4500万元用于已建成项目的补贴。以资金补贴形式激发全社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以长效机制保障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常态化。
五是防偏纠错到位。工信部在宁夏开展的试点工作,不仅在方向上给宁夏定了位,而且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力量,不仅帮助宁夏企业诊断治理,而且培育了宁夏的节能市场。
六是硬件建设到位。把看不见、摸不到、难管理的电能,转化为可视、可查、可分析的现代管理方式,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创新手段。按照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借鉴外省运行经验,结合宁夏地区的实际,有关部门鼓励和引导企业安装电能监测采集系统,并接入中国电能服务网,实现了可视化管理。与此同时,采取顶层设计、分级实施的办法,于2012年启动了自治区级电能监测平台,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平台软件系统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能效管控、质量分析,资源共享、集中对比的系统管理,为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广 西
增强节能意识 提高企业认知度 据初步统计,2013年1~10月广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4900.6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7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5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4.5%)的79.1%。其中重点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4597.6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86%,重点耗能企业超耗比重仍然偏大,全区工业节能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根据工信部5号公告和开展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广西相关部门及时研究制定了 《广西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内容、工作进度及保障措施。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后,广西接着对各市工信委、供电局有关业务负责人以及第一批试点企业及重点用电企业负责人120人进行了培训,并多渠道进行了广泛宣传。
近年来,在工信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广西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较好地完成了开头起步工作。一是完成对市级主管部门及试点企业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关政策、项目融资、节能技术及案例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宣传,促进中心 “三段式”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模式基本获得试点企业理解和认同。二是完成签署首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协议,完成对2家企业的现场设备安装和企业用能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调试。在目前没有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按 “三段式”工作模式,以市场行为方式,实现试点工作零的突破。
对于试点工作体会,广西总结为:高度重视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前提,完善实施组织机构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提高企业决策者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认知认同是开展试点工作的关键。
2014年,广西将围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进一步做好协调推动工作,努力完成试点工作目标任务。研究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试点工作。
同时,在工信部指导下,研究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长效机制,配合促进中心及合作服务机构,进一步规范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完善试点企业档案、加强试点企业实施效果跟踪,配合开展实施效果汇总、分析,实时掌握企业试点工作进度,推动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此外,还将深入研究,推动建立电力需求侧专项资金,筹措办法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推动政府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持续开展。
(本报记者杨明编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