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一年。受国际需求疲软、成本快速上涨、人民币继续升值、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内需增长出现结构性反差。所幸的是,三季度以来,消费品工业开始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9.1%和9.9%,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10%和9.3%。与此同时,效益状况表现良好。前10个月,消费品工业实现利润14649亿元,同比增长15.9%,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7%,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
商务部的相关数据亦可作为佐证。2013年11月份,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加快发展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万亿元 (2101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比上月分别加快0.4个和0.6个百分点。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13%,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3个和0.1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其中,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增长较快,成为消费增长中的亮点。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23.8万亿元,增长13%以上。
2013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能保持下半年以来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且此增速是2013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其原因在于:一是宏观经济向好,近期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经济多项指标进一步改善,为扩大消费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二是消费信心回升,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使消费预期有所改善;三是网络消费的带动,在网络消费迅猛增长的带动下,传统零售企业也都积极参与促销,推动市场销售总体增长;四是信息消费活跃,随着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落地,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产品的销售加快。
展望2014年,既有国际经济逐渐回暖的一面,又有国内经济继续存在下行压力的一面,综合以上因素,2014年我国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增速将会继续出现小幅下滑,部分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但由于国家将延续扩内需政策,国际经济形势也有望好转,消费品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总体上将得到改善。预计2014年我国消费品工业运行总体平稳,整体增速将略有放缓。
从长期看,我国扩大消费发展前景广阔、空间巨大。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将逐步完善,我国消费的巨大潜力将得到完美释放。
在这样的主基调下,中国消费品工业将继续坚定地朝着既定方向,把握战略基点,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型升级。其间,成长的阵痛是必然的。
一个极其鲜活的例子是,从2012年出台 “八项规定”到2013年的 “反四风”,高档白酒市场、高档餐饮市场、高档礼品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但反过来说,这股寒流必将有利于消费市场回归理性,让消费品工业重步正轨。
同样应该引起关注的是,随着政府促进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政策的实施和市民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居民消费品牌化升级的需求将会加速。与此同时,行业增速中枢下移、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因素将促进大众消费品品牌化趋势加速,2014年将有望成为大众消费品实现真正品牌化升级的元年。●国内经济平稳运行 生产增速小幅下滑
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1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 (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055亿元,增长13.1%。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320亿元,同比增长13.0%。
就消费品工业而言,2013年1~9月期间,消费品工业生产延续快速增长态势,轻工、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整体水平,在工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同时,消费品工业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其中子行业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增速下行压力最为明显。与2012年同期相比,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速整体上处于下滑态势。子行业中,除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相比2012年同期增速略有提高外,其他子行业均低于2012年同期。
进入2014年,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的加大,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增速将继续出现小幅下滑。一是我国经济基本面的运行预期仍将继续放缓,将维持 “中高速”增长;二是出于国内消费不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企业面临通缩压力,出厂价格指数低于预期,企业家信心也不及往年;三是企业去库存、去产能、资金回笼的压力增加,部分行业库存的增速已经高于生产增速;四是随着对商业银行监管更趋严格,商业银行将加强对风险资产的控制,企业获得贷款的审批条件将更为严格,这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消费品行业尤为不利。
预计,2014年我国轻工行业增加值增速为10%,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速为13%,纺织行业增加值增速为9%。
●扩内需政策效应凸显 消费和投资结构性回升 2013年,受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工资收入放缓影响,内需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回落。消费需求方面,前9个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前高后低,其中9月份该指数仅为99.8,低于2012年同期的100.8,这直接带动了消费品零售增速的下滑。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9%,低于2012年同期的14.1%。监测的几种主要消费品中,除金银珠宝、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零售增速高于2012年同期外,其他均低于2012年同期。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消费品各行业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1~9月,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长率分别达到29.2%、35.4%、29.0%和32.5%。但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细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增幅表现出明显差异。
进入2014年,我国消费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上将会延续2013年态势,并有望出现小幅反弹。预计,2014年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平均水平将达到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速可达到14%。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食品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分别达到27%、11%和35%;纺织行业中,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将分别达到14%、19%和25%;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30%;轻工行业中,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文教、工美、体育和用品制造业增速将分别达到25%、20%和35%。
●消费需求增长乏力 大众消费品趋高端化
内需一直是我国消费品工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力。由于现行的养老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加上居民收入占GDP比例过低、收入差距偏大、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宏观因素,扩大消费需求一直是我国政策实施的难点。
进入2014年,我国消费品工业发展依然面临内需增长乏力问题。一是受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运行影响,消费者信心不乐观;二是家电节能补贴政策退出,以及部分消费被提前透支,短期内对家电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三是中央提倡节俭和严格限制公务消费,这对酒店、餐饮以及烟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高端白酒、红酒,消费情况不容乐观;四是我国开始全面实行基本医药总额控制,全面推广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病种付费,该政策的推进将影响医院用药结构,控制药费占比。
可喜的是,随着收入倍增和新型城镇建设,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产品将得到快速发展。过去十年,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以高端白酒为代表的高端消费品经历了一轮量价齐升的浪潮。随着国家反腐政策的大力推进,三公消费大幅萎缩,高端品陷入了阶段性的深度调整。近几年消费者收入快速增加,支付能力大幅提高,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生活消费从温饱型向休闲娱乐享乐型转变,对高品质、差异化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大众消费品也将迎来新一轮的高端化浪潮。
最典型的代表是乳业企业,在行业竞争态势趋缓、消费者整体支付能力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各大乳企不断推出差异化的新产品,以伊利金典、蒙牛特仑苏、光明莫斯利安为代表的高端奶全面开花,其中伊利的高端奶占比已达三成以上,并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国际市场日渐回暖 出口环境日趋复杂
2013年1~9月,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不断下滑。轻工、医药、纺织出口交货值分别同比增长4.9%、6.3%、7.0%,均高于工业整体水平的4.5%,消费品工业在我国出口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我国在国际经贸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值得警惕的是,子行业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的出口交货值在部分月份中出现了同比下降。
进入2014年,国际市场逐渐回暖,我国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有望止跌回升。从世界经济来看,2013年1~9月,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已升至2012年以来的最高点51.8,且呈现上升态势。
一直以来,我国是消费品行业的贸易大国,也是遭受全球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仅2013年一季度,我国出口产品就遭遇12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22起,同比增长22%。进入2014年,欧、美、日发达国家对本国产业的保护会进一步加强,我国消费品工业出口环境仍将不容乐观。
预计,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增速可望达到10%,医药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增速会达到8%,轻工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增速可望达到7%左右。
●刺激消费政策延续 多项举措利好市场 2013年,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增加有效供给,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进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2014年,刺激消费的政策有望延续。
一是深化财税改革。扩大 “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降低能源、资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对先进技术设备和重要零部件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关税;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降低收费标准等。
二是改善贸易环境。降低企业出口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适度扩大外贸发展基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引导行业协会和企业解决贸易争端;加强区域贸易合作,积极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分类指导,鼓励企业建立海外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三是深化落实扩内需政策。加大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消费品工业,鼓励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和领域,简化贷款手续,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节能惠民产品消费指导和服务等。
四是加强市场信息监测。加强对国内消费品工业运行情况的监测,引导企业进行生产决策和市场运营;对出口市场进行分类,建立出口预警体系,降低出口风险;加强对重点原料进口市场的经济形势监测,加强对形势的研判和信息指导。
●日常消费逐渐升温 消费升级助推 “品牌化”
全球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 《2013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内地奢侈品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预计年增长率约为2%,与往年高达30%左右的强劲增长水平相去甚远。其中,奢侈品市场中腕表和以男士消费者为主的品类产品增长受挫最为明显,曾是消费主力的男士腕表销售额暴跌11%。与奢侈品市场频频 “遇冷”的情况不同,国内日常消费品市场反而保持了较高的销售额,并且在不断升温。
曾经有段时间,过度的公务消费和浪费扭曲了消费市场,使一些消费品产业价格虚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众的消费需求。2014年,消费市场将回归理性。在相关政策刺激下,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速加快和城镇化率提升将促进大众消费品需求稳定增长,而居民品牌化需求增加和无品牌企业加速退出市场也将推进品牌企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结构调整阶段,尤其是在 “十二五”规划中,作为 “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作用越来越凸显,通过扩大内需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已成为必然趋势。受益于经济结构调整、国家政策支持和消费升级的大消费行业,无疑具备了良好的成长前景和投资价值。
数据显示, “十二五”前两年我国消费市场增速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7%。预计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30万亿元, “十二五”年均增长14%左右目标有望实现预计。
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消费比重明显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50万亿元,最终消费率有望达到55%左右,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资料提供: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 由本版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