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食品医药行业关键词大盘点
稿件来源:本报讯
对于整个食品医药行业来说,过去的2013年注定不平淡。从恒天然乳业的 “肉毒素”事件到同仁堂药品的 “含毒门”事件,从加多宝、王老吉红罐凉茶之争,再到娃哈哈跨界生产白酒,似乎关系生命安全的食品医药领域每一件事都牵动着大家的敏感神经。 盘点2013年食品医药行业关键词,我们希望在总结梳理行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由此,企业能更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消费者能更理性选择和科学认知。
食品行业关键词 盘点2013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会发现 ,上半年,食品安全和侵权问题比较集中,其中,婴幼儿食品和饮用水行业成为关注的焦点。美素丽儿奶粉被曝出所售产品掺有过期奶粉、农夫山泉的 “标准门”、恒天然的肉毒素事件等,都引发了社会舆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又一次大讨论。 关键词一:销售遇冷 1.白酒销售屡遭重挫 2013年全年白酒的销售屡遭重挫,受2012年年底中央军委出台 “禁酒令”、中央 “八项规定”、 “六项禁令”的冲击,中高端白酒更是销量大跌。2013年中秋、国庆前后,白酒销售旺季却出现旺季不旺的现象,茅台和五粮液的价格一度跌到了850元/瓶和650元/瓶左右。2013年10月开始,整个酿酒行业出现累计利润负增长。 关键词二:质量安全 1.农夫山泉 “标准门” 继2013年3月被曝产品喝出黑色不明物、棕色漂浮物以及“水源地垃圾围城”等消息后,农夫山泉又在2013年4月遭到《京华时报》的质疑,被指其产品标准倒退,瓶装水的生产标准还不如自来水,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让企业深陷危机之中。 面对质疑,农夫山泉不仅刻意回避质量问题,还公开发表声明:直指负面事件都是竞争对手华润怡宝的蓄意 “陷害”,并在此后,将矛头指向了 《京华时报》。5月6日,农夫山泉的正式发布会回应标准门事件,却演变成了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与 《京华时报》记者的 “论战”,几度让会议现场陷入尴尬。后来农夫山泉几经证明自己的水标准过得硬,同时,也有消息曝出京华时报旗下也有经营饮用水业务,这就让此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最终也没有一个权威说法使消费者满意。 2.统一布丁工业防腐剂 “塑化剂”事件平息不久,统一等企业在2013年6月又陷“工业防腐剂”风波。据人民网2013年6月3日报道,台南市立光农工公司近日涉嫌将廉价的工业级防腐剂EDTA-2Na用于食品原料中,统一、爱之味的豆花、布丁、冰激凌,还有开喜豆花和依蕾特奶酪等众多相关产品受到牵连。事发后,统一等企业先后在台湾地区下架相关产品。据了解,EDTA-2Na是一种防腐剂,工业级EDTA-2Na绝不能用于食品,而其与食品级EDTA-2Na的价差则高达三四倍。专家表示,工业用的EDTA-2Na虽不至造成类似中毒等直接影响,但会增加肾脏负担,增加肾脏病变概率,间接造成伤害。 对此,有专家表示,现在绝大多数的食品安全标准都是针对可添加物质而设立的,而近年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多与非添加物质有关,如果任何非添加物质都要制定一个安全标准,那标准将是难以穷极的。归根到底,还是要强调过程监管。 3.美素丽儿售过期奶粉 2013年3月,美素丽儿奶粉被曝掺假销售,其在华代理商玺乐丽儿进出口 (苏州)有限公司 (原苏州美素丽儿母婴用品有限公司)在没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的情况下,涉嫌非法生产号称荷兰原装进口的美素丽儿奶粉。更为恶劣的是,该公司把来路不明的进口奶粉拆包分装和过期奶粉混合,还把便宜的2、3段奶粉掺入1段奶粉中,重新更改奶粉标签和喷码,私自更改保质期,改头换面后上市。 事发后,美素丽儿的母公司瑞士Hero(玺乐)集团于4月1日首次在官网上做出回应,公布所有从荷兰出口中国的该产品的生产批号。8日,针对已出售的涉事产品,该集团表示将依法为其盒装产品进行退换货处理。 针对近些年涨声一片的 “洋奶粉”,消费者确实应该提高警惕。有业内专家就表示,国产奶粉的质量未必不如进口奶粉,而国内消费者对洋奶粉的盲目追逐,不仅助推了洋奶粉价格的攀升,也让洋奶粉市场 “贴牌”、掺假等乱象丛生。 4.恒天然 “毒奶粉乌龙事件” 世界最大的乳清粉原料供应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被曝出其产品含有肉毒杆菌,不啻于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关注。所涉及的奶粉品牌纷纷自表清白或召回。后据 《新闻晚报》报道,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发布声明称,8月初发生的恒天然奶清蛋白粉中检测出的并非肉毒杆菌,不会产生致命毒素。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检测结果出台后许多人以为污染事件只是“虚惊一场”,但实际上奶清蛋白粉受到菌株污染的结果并没有改变。考虑到产芽胞梭状芽胞杆菌是否存在危害在业内依旧没有定论,月初奶粉企业的集体召回属明智之举。 据了解,梭状芽胞杆菌是一个种类繁多的大家族,其中包括了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以及肉毒杆菌等高致病 “危险分子”,但普通的产芽胞梭状芽胞杆菌对人体有何威胁目前还没有定论。乳业专家表示,检测结果显示并非肉毒杆菌也不能代表恒天然乳清蛋白粉就不存在问题,只是危害程度没有之前认为的那么高。 5.百事可乐致癌风波 据 《新华日报》报道,美国环保组织环境健康中心发布消息说,百事可乐公司未兑现一年多前承诺,其可乐饮料中仍含有一种可能致癌物。百事可乐回应称,全球食品监管机构均认为其饮品安全,但公司已计划改进工艺,去除产品中的这种物质。 201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将4-甲基咪唑列为可能致癌物。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2012年3月承诺,将降低甚至去除可乐中的4-甲基咪唑。环境健康中心称,2013年6月,该组织在检测中发现,百事可乐样品中均含有较高水平的4-甲基咪唑,且含量是加州规定安全水平的4到8倍以上。可口可乐样品中,则仅含微量或不含4-甲基咪唑。 关键词三:并购重组 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中国食品行业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食品行业横向的跨境收购以及纵向的产业链整合均日趋活跃。2013年以来,全球食品行业并购交易金额达到662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房地产行业的全球第二大并购热点行业,中国的食品行业正在迎来并购最佳时机。 特别是乳制品行业企业,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品牌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一大批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从2013年上半年,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和开展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的同时,鼓励婴幼儿奶粉企业兼并、重组,力以提高整体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工信部就已在酝酿我国乳企兼并重组的相关方案。目前,工信部已编制完成 《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申报稿)并上报国务院。未来工信部将大力推动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根据方案提出,力争到2018年底,前十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超过80%。 2013年在食品行业发生的并购事件中,典型案例如下: 1.蒙牛124.6亿港元全购雅士利 2013年6月1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与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宣布,蒙牛将发出全面收购要约收购雅士利全部发行股票,获得了控股股东张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DairyHoldings接受要约的不可撤销承诺,两者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估值约为124.57亿港元。 同年7月25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与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布联合公告,双方就蒙牛对雅士利提出之自愿性全面收购要约,已于7月24日下午4时正接获股份要约的有效接纳书,涉及26.8亿股雅士利股份,相当于雅士利已发行股本75.3%,收购要约已于当日在所有方面成为无条件。在股份要约在所有方面成为或被宣告为无条件后,原雅士利董事会主席张利钿将终止董事会主席职务,留任雅士利董事及集团内各相关成员公司之董事,蒙牛乳业公司总裁孙伊萍继任雅士利董事会主席,雅士利高管张雁鹏亦将留任董事。 蒙牛本次收购主要目的在于补齐蒙牛在儿童奶粉业务方面的 “短板”。目前,奶粉业务仅占蒙牛收入的1.6%。而相比之下,另一乳业巨头伊利的奶粉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10%左右。在此背景下,蒙牛收购市场占有率近7%的雅士利,可以减少与 “竞争对手”的差距。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也是蒙牛乳业在奶粉领域发力的重要信号。两大乳业巨头联手后,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利用双方在产品、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高端奶粉行业整体升级的速度。 2.双汇国际71亿美元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 2013年5月29日,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美国最大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联合公告称,双方已经达成一份最终并购协议,双汇国际将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已发行的全部股份,价值约为71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437亿元),其中包括双汇国际承担史密斯菲尔德的净债务,股权部分对价约为47亿美元,债权部分对价约为23亿美元。 此次收购中,双汇国际将按照每股34美元以现金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所有的已发行股份。收购价较史密斯菲尔德在本公告之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即2013年5月28日的收盘价(25.97美元)存在约31%的溢价。 交易完成后,该公司将成为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双汇国际承诺保持史密斯菲尔德的运营不变、管理层不变、品牌不变、总部不变,承诺不裁减员工、不关闭工厂。并将与美国的生产商、供应商、农场继续合作。全美的消费者仍将继续享用史密斯菲尔德高品质、安全的猪肉产品。 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成立于1936年,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美国最大的猪肉制品供应商,具有优质的资产、健全的管理制度、专业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双汇国际控股的双汇发展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是中国肉类品牌的开创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汇品牌享誉中国。 3、嘉士伯豪掷30亿元收购重啤 2013年3月4日,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世界第五大酿酒集团、丹麦啤酒巨头嘉士伯旗下全资子公司嘉士伯香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称,嘉士伯香港拟对重庆啤酒实施部分要约收购。此次收购数量约1.47亿股,约占总股本的30.29%,要约收购价格为20元/股,本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29.32亿元。 收购完成后,嘉士伯香港最多持有重庆啤酒42.54%的股份,嘉士伯基金会最多控制重庆啤酒60%的股份,成为重啤的第一大股东和控股者。据悉,此次要约收购前,嘉士伯基金会通过其间接控制的全资子公司嘉士伯重庆和嘉士伯香港合计持有重庆啤酒29.71%的股份 (分别持有17.46%和12.25%)。 2013年3月23日,重庆啤酒公告了新一届董事会人选,溢价约25%的收购要约获得重啤集团的积极响应后,嘉士伯进一步从经营管理的层面获得重啤的控制权。从3年前首次介入重庆啤酒,直到新一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换届选举,嘉士伯方面获得7个席位中的4席,真正实现了接管重庆啤酒管理层的梦想。新一届非独立董事成员之中,白荣恩、罗磊、王克勤、马儒超均具有嘉士伯背景,其中罗磊为新入选。 嘉士伯是世界第四大酿酒集团,于1847年创立,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 创始人J.C.雅可布森,嘉士伯在中国,已发展成拥有20多家啤酒厂、员工超过6000多名的跨国企业。 重庆啤酒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啤酒为主业,致力于啤酒、饮料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在全国啤酒行业中,重啤集团跻身 “中国十大啤酒集团”前列,在重庆轻工业企业中连续14年进入 “重庆工业五十强”、重庆轻工 “五朵金花”之首。 4.三全食品2亿元收购龙凤 2013年2月, “股神”巴菲特以280亿美元代价收购美国亨氏集团。此后,巴菲特宣布将出售亨氏旗下中国速冻业务龙凤食品,国内速冻业务龙头三全食品有意接手。此后三全食品发布公告称,已经和亨氏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就收购 “龙凤实体”的股权事宜签订 《框架协议》。 2013年4月,三全就收购事宜公开更多细节。根据北京京都中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龙凤食品的评估,各龙凤实体合并资产评估价值为4.26亿元,而负债为2.27亿元。最终净资产评估为1.99亿元,比账面增至5522万元,增值率38.48%。三全食品最终给出的收购对价为2亿元,和净资产评估值相当。 三全董事长陈南表示,完成对龙凤的收购后,龙凤只是控股股东发生了变化,原有运作模式没有改变。未来将会形成三全、龙凤双品牌运作体系,各有定位、各具特色,生产、物流等资源共享。 龙凤食品在国内冷冻食品行业内排名第四,首批款项的支付意味着三全食品收编 “老对手”工厂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三全食品在公告中也称,收购龙凤食品是行业龙头间的强强联合,将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多品牌运作,完善市场布局,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速冻食品业三全、思念、龙凤、湾仔码头等4家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其中三全食品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7%,后三者分别为20%、12%和11%。三全此举拿下龙凤,意味着其将在速冻食品行业取得近40%的市场。由此可以推断,速冻食品行业从此开启了三全与思念、湾仔码头三分天下的格局。 近年来,国内速冻食品行业一直保持稳速增长。2012年中国速冻食品行业规模为461.45亿元,2013年约为519.47亿元,预计到2017年该行业将增长至846.63亿元。速冻食品行业正是食品行业中一个发展较快的朝阳行业。而龙凤之于三全食品的意义,就在于让三全在市场占有率上彻底稳坐这一朝阳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2013年7月16日,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去掉 “郑州”二字,意味着三全食品开始去区域化的决心。 5.华润雪花53.84亿元购金威啤酒 2013年2月5日,全球第二大啤酒生产商SABMiler在华合资公司华润雪花母公司华润创业和金威啤酒发布公告称,华润雪花已于2月5日与金威啤酒达成协议,以约53.84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收购后者的啤酒业务。 根据公告,华润雪花收购的金威啤酒业务,涉及啤酒的生产、分销及销售,有关资产包括金威位于成都、东莞、佛山、汕头、天津、西安的啤酒酿造厂和深圳二厂,同时还包括有关啤酒业务的相关股东贷款及债项。 事实上,这也是华润雪花的惯用战略,公开信息显示,仅2011年,华润雪花就先后收购或整合了河南奥克啤酒、江苏三泰啤酒、商丘蓝牌啤酒、杭州西湖啤酒等。 业内认为,华润雪花以高于市场价将金威啤酒纳入囊中,既是迫不得已,又是心甘情愿。由于金威啤酒在华南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四大啤酒巨头均对金威啤酒有所觊觎,华润雪花惟有高价格方能成功收购。同时,啤酒行业中,华南市场是啤酒巨头的必争之地,而华润雪花在华南市场仅有一生产基地,市场份额也仅居第六,然而金威啤酒作为华南的优势区域品牌之一,其在华南地区的产能和渠道优势明显,华润雪花或将借助收购后的协同效应在华南市场有一席之地。此外,由于雪花和金威均定为大众化,为避免两者之间抢夺市场,对金威的收购或将倒逼华润雪花在华南市场走中高端路线。
医药行业关键词 毫无疑问,制药企业遇到了一个令人纠结的2013年。这其中,不仅有让人喜忧参半的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发布,也有令人纠结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反商业贿赂更是击碎了外资药企们业绩持续增长的美梦。而2014年医药行业GMP等新政也将挑战中小企业的生存模式。 关键词一:反商业贿赂 GSK“行贿门”爆发后,国家卫计委召开专项会议,审议并通过了 《2013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要推动源头治本,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规范医药购销秩序,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卫计委还成立反商业贿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从2013年10月14日开始到各地暗访。业内更是加剧了这种担忧,从公安部到卫计委,此轮反腐已面临转折,多部委联合出台多项政策,是否意味着反商业贿赂调查将成为常态?相关部门是不是要启动新一轮打击医药商业贿赂风暴? 中国医药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认为,2013年的打击医药商业贿赂跟2006年有着很大的区别,2006年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20个部委所做的一次整体部署,主要打击医疗机构;而2013年由偶发事件引发,打击的都是企业,而且是被举报的企业才被调查。 关键词二:降价 卫计委副主任孙志在全国招标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降低原研药的超国民待遇,让原研药与仿制药同台竞争,如果原研药价格降不下来,国家将会集中起来,统一由国家进行价格谈判,甚至会统一定价。在2013年部分省市的药品招标采购文件中,也已取消原研药招标中单独竞标资格,将原研药与仿制药放在同一个质量层次竞标。与国家发改委直接调低原研药的最高零售价相比,部分省份招标采购中不再保留原研药单独一个质量层次的做法,或者将加速原研药的降价。 外企原研药面临的竞争在未来几年可能会更大,一是山东、江西、广东等地均对高价通用名药物有所抑制;二是各地医保资金压力以及医院控费等对高价通用名药的降价需求日益迫切;三是在各项政策和企业的积极推动之下,本土仿制药质量也在快速提升,并得到各界的认可。外企专利到期的原研药能否顶住降价压力,还有待观察。 除了原研药,中成药的降价也日益提上日程。2013年11月份有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官员放出消息,中成药调价将在年内完成。目前医药市场上中成药利润还不错,尤其是中药注射剂,比如上海凯宝的痰热清注射液的毛利率达到84.29%,价格如果被下调,对不少企业将影响巨大。 关键词三:弃标 目前,各省正开启新一轮基本药物招标。与之前市场猜想比较一致,除寥寥几个特例之外,外企原研药还是集体放弃了基药市场。最新的佐证是,在山东和广东两大省份的基药招标中,绝大多数进了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外企原研药缺席。 “外资原研药不去报名,是企业认为完全没有中标的希望。”对于上述外企原研药缺席基药招标一事,外资药企在中国的行业协会认为,主要是这些省份基药招标对价格的要求令外企难以接受。 据山东省基本药物招标文件,外企原研药参与基药招标将直接与国内仿制药同台竞技。广东省的交易文件在基药招标中没有明确要进行质量分层,凡参加基药交易均一同竞价。“很明显,如果单纯比价格,原研药物胜算不大,按照现有的价格,即使再降价也无法比国产品价格更低。”诺华一位负责政府事务的主管表示。 国家新版基药目录中,涉及15家外企的25个品种,按照基药增补的规律,未来各省增补后总执行数量将保持在700种上下。如果按照上海、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估算,外资原研药在各地可能涉及的品种有数十种。分析人士预计,2014年将是基药招标大年,原研药过去在质量层次上的优势可能消失。 关键词四:中药警示 2013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要求含毒性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说明书,必须增加其含有毒性饮片的警示语,涉及国家秘密技术的中成药品种也在其列。专家指出,发布这一公告,一方面是为了平息国际社会对我国含毒中成药的误解,另一方面也是中药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通知特别提到,涉及国家秘密技术的中成药品种,应按照上述要求修订说明书。 此次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注明的有毒中药成分包括28种,分别是砒石 (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前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阳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含有这些成分的不少药品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例如同仁堂藿香正气水、天施康复方鲜竹沥液含有 “生半夏”,云南白药伤湿止痛膏、天和麝香壮骨膏、同仁堂狗皮膏含有 “生川乌”;同仁堂木瓜丸、活络丹、养安堂三七伤药片含有 “生草乌”;同仁堂金匮肾气丸、仲景右归丸、附子理中片含有“生附子”;同仁堂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软胶囊则含有雄黄。 (本版编辑郑春蕾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