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速平稳运行 轻工业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编者按: 2013年,轻工业在内需的强力拉动下,保持了中等发展速度,行业运行平稳,结构优化升级效果初现。各分行业可圈可点,亮点纷呈。展望2014年,我们期待着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业能有一个更高更好地腾跃。
2013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企稳回升,轻工业生产总体平稳。轻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已位居各工业行业首位;行业利润平稳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良好;轻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正在积极推进。但轻工出口形势严峻,对行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 产量增速变化反映出轻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果。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1~10月,轻工行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0.22%,目前轻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仍高于全国工业。 2013年1~10月,国家统计局统计的92种轻工主要产品中,67种产品实现同比增长,占总数的72.8%。前10个月产量同比增长的产品比重都超过了70%。在产量增长的轻工产品中,电池、家电、食品类产品增速较快。产量下降的轻工产品中,下降较多的是以纸、革为代表的原料类产品和被转型替代的产品。其中:轻革、新闻纸同比分别下降-22.95%、-4.74%。玻璃保温容器、钟、家用电风扇、脚踏自行车、白炽灯泡等被转型替代的产品降幅分别为28.1%、13.69%、6.61%、-3.44%、2.91%,表明轻工行业加速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趋势初步显现。 轻工业出口增速震荡走低,出口形势比较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1~10月,全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04万亿元,同比增长5.17%。最新海关出口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轻工产品出口总额4523.28亿美元,同比增长8.66%。 行业主营业务增长分化较大。2013年1~10月,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13.54%。快速消费品和文化体育用品、原料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有减缓趋势,轻工装备制造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增长明显,较2012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 以食品、饮料、酒构成的快速消费品是轻工业的重要支撑,快速消费品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酿酒、植物油加工、方便食品制造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的大幅下滑,轻工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快速增长主要源于轻工产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和市场需求的扩大。 在各主要行业中,羽绒、陶瓷、工美、食品、五金、家电行业表现较好,增速超过15%;乐器、日化、采盐、造纸酿酒等行业增速较低。 经济效益继续回升,运行质量提高。2013年1~10月,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实现利润9421.8亿元,同比增长15.2%。轻工业利润的增长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目前轻工行业亏损面降低,行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库存增速较前期也有所下降,轻工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总体有所提高。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家电: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2013年以来,同时受益于原材料成本压力缓解及产品结构提升,家电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同比有一定改善,经济效益好于2012年同期。自2012年7月以来,中轻家电景气指数持续在 “稳定”区运行。2013年7月、8月、9月、10月的中轻家电景气指数在96.9和98.4之间窄幅震荡,呈基本持平态势,略低于上半年各月份的家电景气指数,整个家电行业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受益于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表现平稳以及节能惠民补贴政策的拉动,上半年家电企业整体表现良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涨幅,但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出,家电企业经营状况略有下行,但幅度很小,影响不大。2013年10月份中轻家电指数为97.92。其中:10月份主营业务收入景气指数为92.76,出口景气指数96.34,资产景气指数95.57,利润景气指数90.85。 2013年1~10月,家电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314.28亿元,同比增长15.08%;同期完成利润总额568.24亿元,同比增长27.8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1%,同比增长0.55%。同期,亏损总额大幅上升,1~10月累计亏损额26.58亿元,同比增长42.92%,亏损额较高的产区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河南等地,4个地区家电行业亏损额占全国家电行业总亏损额的73.67%。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全国家用电器行业累计完成出口额455.03亿美元,同比增长8.49%,比上半年增速提高0.65个百分点,出口形势不温不火。同期国内家电产品需求不足,导致全国家电行业进口增速不到出口增速的一半,全国家电行业累计完成进口额26.07亿美元,同比增长3.59%。 2013年的家电行业,以下热点值得关注: 一是新能效标准实施。国家为推动家电产品向更高节能水平升级,家电新能效标准已于10月1日起实行,包括平板电视、变频空调、洗衣机、吸油烟机、热泵热水器等在内的5类家电实行新能效标准,各类家电的能效标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果严格实行,以洗衣机为例,至少六成滚筒洗衣机产品将退市,但目前市场上 “新”、“老”家电并存,目前看新能效标准的实施对市场影响不大,但随着过渡期的结束,新能效标准的实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是利润增长显著。今年国内主要白电企业的业绩与往年相比有显著不同。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以2010年为例),一方面,2010年是大小企业一起增长,而2013年是大企业的增长挤占了小企业的空间;另一方面,2010年是营收和利润同步增长,而2013年则表现为营收增长幅度不大,利润保持快速增长。随着政策的陆续退出和市场增速的放缓,一些中小品牌开始逐渐消失。2013年最明显的特点是营收增长幅度有限,但是利润却保持了较好增长。 三是家电智能化。家电企业技术更新换代慢 (不包括黑电),但2013年家电产业最大的变化,是智能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例如 “云空调”的出现,能实现远程操控、诊断、个性化舒适定制等各种功能。智能冰箱则可以实现对食品数控管理。此外,洗衣机的智能化水平在2013年也有显著提升。家电家居智能化已经成为行业的大趋势。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 刘丹静
五金制品:展开“家门口”的竞争 中国五金制品行业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产品品种齐全,产销量居全球第一,特别是出口产品覆盖到全球五大洲,220多个国家地区,五金制品生产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但是,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五金制品行业也持续低迷,企业普遍承受压力,连续面临着产能过剩、渠道不畅、出口遇阻的问题。与此同时, “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已接近尾声,五金行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综合看来,在多年市场遇阻与自身转型提升的前提下,五金行业面对种种不利的市场环境,从自身入手,着力于提升品质、提高效率、研发创新、打造品牌,逆境中寻求突破,意图弯道超车。 2013年1~10月,全国五金行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40%,2013年各月主营业务收入均高于前两年同期值。2013年1~10月,全国五金行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48%。2013年以来,各月完成利润基本高于前两年同期值。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五金制品行业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804.35亿美元,同比增长5.75%。其中:累计完成出口额640.95亿美元,同比增长6.56%,累计完成进口额163.40亿美元,同比增长2.70%。2013年前三季度,五金制品各子行业按照累计进出口额大小排序依次为:建筑五金、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烹饪炊具及其他、锁具、淋浴房、燃气灶具、不锈钢制品与厨房设备、拉链和吸油烟机。 五金行业的进出口数据与往年相比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增速较往年变化不大,特别是在欧美市场不畅的前提下,这种稳定来之不易,也是行业企业持续努力的结果。特别是进口数增长比例不大,说明中国五金制品行业转型已获成效,特别是在提升品质,提高档次,创建品牌等方面已经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因为一直以来,中国五金制品行业的进口主要集中在国外知名品牌的高档产品,之前数年因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对此类产品的进口比例也在快速增长,而目前增速的降低体现出国内五金制造业已经能部分满足消费者对高档产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奠定了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的基础。 此外,出口市场的萎缩一方面促使了国内企业更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速度之外,也促使不少外向型企业转而关注国内市场,找回自己 “家门口的生意”。但回归国内市场并非易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竞争中最为激烈的市场,全世界顶尖五金企业全部汇聚于此,无论投资建厂还是商品输出都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中国企业应该如何突围,是行业和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对此,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指出:中国企业回归国内市场的最大优势在于对本土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都非常了解,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 “中国市场国际化”这一背景下,企业在回归国内市场时除了解市场外,还要重视渠道的开发和品牌的建立,特别是品牌的建立。中国企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要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做起,确保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建立企业品牌。 (邵 白)
电池:效益恶化处境艰难 2013年,虽然国家扩大太阳能电池内需、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扶持政策,有力支撑了电池行业的发展,使行业保持稳定地增长,但受制于国际贸易摩擦升温、国外需求萎缩、环保压力增大等不利因素,电池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发展处境艰难。 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电池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恶化。2013年1~11月,全国电池制造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728.50亿元,同比增长11.31%。同期,完成主营业务成本3342.90亿元,同比增长11.85%,主营业务成本增长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1月,利润总额出现负增长,全国电池行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119.38亿元,同比增长-6.8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3.20%,同比增长-0.62%。1~11月,电池行业亏损总额快速增加,亏损额达到38.97亿元,同比增长31.65%;同期亏损面同步放大,电池行业亏损面为19.69%,同比增长2.42%。 2013年中轻电池景气指数持续在 “过冷”区内徘徊是行业最主要特征。自2012年7月中轻电池景气指数进入“过冷”提示区以来,到2013年11月已在 “过冷”区间运行一年多,电池行业景气度 “过冷”的态势明显。 2013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政策有力支撑了电池行业的发展,受益于此,2013年电池行业保持温和增长。1~11月全国电池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与此同时,欧美市场缓慢复苏,出口形势也有所好转,10月结束负增长,1~11月,全国电池行业累计完成出口额88.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2%。 展望2014年,在新一轮经济改革及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消费需求将有所增长,带动与电池消费相关的汽车、电动自行车、手机、信息产品的增长。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太阳能电池、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的增长。预计2014年国内电池市场需求将好于2013年,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国际市场方面,据IMF预测世界经济2013年增长率为3.1%,2014年为3.8%,美国、日本、欧洲三地区经济将好于2013年。预计2014年国际电池需求增长将保持相对稳定,电池出口形势将好于2013年。 2014年我国继续坚持 “稳中求进”的政策取向,新的发展将有力促进国内电池需求,同时国内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也将拉动国内电池消费。从国外市场看,世界经济低迷带来的外需下滑使电池出口增长空间继续受到抑制;中欧太阳能电池板贸易达成妥协,可以消除太阳能电池出口断崖式下跌,同时限制太阳能电池出口的快速增长。 2014年虽然还有劳动力成本继续走高、人民币升值、铅酸电池消费税开征的预期及节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预计我国电池行业将克服困难实现稳定增长。(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 王肖涛)
缝制机械: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2013年国内外市场缝制设备更新换代需求逐渐释放,带动行业产品转型升级步伐。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一改上年下滑趋势,产销温和回升,各项经济指标正增长,效益明显好转,整体发展稳中有增,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2013,在市场需求增长和企业去库存行为的博弈之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生产先抑后扬,总产量相较于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工业机同比两位数增长,电控产品比重加大。 2013年,全球经济向好,美日经济继续复苏,欧元区出现转机,新兴经济体增速低位运行,拉动各地服装消费,全球缝制机械设备需求量明显增长。而同时,在国内外服装生产人力、电力等成本的持续上涨的压力下,服装企业对高效、智能、节能缝制设备的需求加速释放,进一步推动我国缝制机械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行业105家骨干整机生产企业累计生产工业缝纫机产量387万台,同比增长23.71%。其中,电控高速平缝机产量同比增长47.9%。行业产品自动化趋势明显。 家用机持续下滑,产业转移已成定势。 受越南、泰国等地出口欧美低税率和低人工成本等竞争因素影响,近两年日资、台资等家用缝纫机生产企业持续加快生产基地外移步伐,国内家用缝纫机生产份额不断降低。 刺绣机行业,区域回暖带动生产增长。 受广东汕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绍兴等传统市场明显好转,以及国外主要印度市场的强力回暖,2013年前几个月行业刺绣机生产相比上年明显增长,各类产品中,高效的超多头刺绣机产品产量增长尤为显著。 2013年,我国缝制机械进出口实现双向增长。出口总体保持小幅增长,新兴市场拉动作用明显。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全球主要服装产区印度、巴西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市场对缝制设备的采购需求集中释放,同比大幅增长,拉动了我国缝制机械产品出口的增长。其中工业设备出口整体增长,产品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刺绣机方面,印度市场的强势回暖拉动了刺绣机出口的增长;家用机方面,则由于产业外移速度加快,使行业出口持续下降。 缝制机械行业进口同比亦现增长,增速略高于出口,国内对中高端服装机械需求依然旺盛。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1~10月进口服装机械9842台,进口额4.4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0.52%和39.69%,服装机械已远超过工业缝纫设备成为进口需求的主力。增长主要原因还是源于国内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对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中高端裁剪、整烫类等服装机械需求大幅增长,说明今后较长时间内我国服装机械产品依然难以改变依靠进口的状况。 2013年,在行业产销增长、电控产品销售比重增大、企业去库存加快等因素刺激下,行业效益整体明显好转,1~10月,行业营收、利润同比两位数增长,亏损面明显收窄,亏损程度有所减弱。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在企业普遍增效的同时,受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汇率等因素影响,行业企业又面临成本费用继续加大,毛利率下滑的尴尬局面。企业利润空间不断收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卢 芳)
眼镜:外销企业转内销面临困境 我国眼镜行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国有、集体、私营、合资、独资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企业充满活力,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眼镜消费国和生产国。我国眼镜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从企业性质看,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股份制企业。眼镜行业小型企业较多,大中型企业较少。眼镜除了实用功能,还被赋予装饰功能,这进一步催生了中国眼镜市场新的商机。 2013年11月,全国眼镜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16.00家。1月~10月,全国眼镜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98.12亿元,同比增长9.25%;1月~10月,利润总额13.42亿元,同比增长7.25%。 2013年1~11月,全国眼镜行业累计进口额68279.12万美元,同比增长22.57%;1~11月,全国眼镜行业累计出口额39.26亿美元,同比增长18.13%。 由于原材料价格的震荡,成本要素相对价格上扬,对外贸易壁垒进一步凸显,眼镜行业面临很大挑战,行业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速度、规模、价格进行竞争的方式正在转型为主要依靠质量、标准、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竞争。 挑战一:眼镜外销企业对国内市场不了解。 外销眼镜企业虽然对产品很在行,但是由于长时间奔命于接单、做单,根本没有精力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更不用说专门去研究。对国内眼镜市场消费者需求的盲目性,导致企业做内销决策也是很随机的。由于对不了解国内需求而导致外销眼镜企业做内销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挑战二:研发能力缺失,或者研发能力很弱。 习惯了做OEM,好多眼镜企业根本没有重视对自己研发能力的培养。虽然很多眼镜企业也在自己的企业内部设立了一个研发部门,但是那里起的作用可能只是对别人设计好的图纸进行翻译和解释。大多的眼镜企业不会想自己去设计产品,即使想也由于没有合适的人才而放弃。眼镜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如果侵权做内销风险很大,做小了没有意思,做大了会惹官司。而自己要重新设计开发新产品,对于眼镜企业本身来说资本投入很大,成功失败还很难说,再说由于自己的营销能力不强,即使开发出来新的产品,也会担心销售不出去。缺乏研发能力使得好多外销眼镜企业对国外市场依赖过大,自己丧失了很大一部分控制权。 挑战三:没有自己的国内营销网络,眼镜企业发展受制于销售渠道。 潜心于外部市场,对国内市场是一片空白。在这样的背景下,眼镜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通路。一些眼镜企业把自己的货物摆进了大卖场,但是高额的入场费,各种管理费和附加费让其产品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要么价格太高,要么没有利润。外部渠道不能利用,那么自建渠道呢?自建渠道对眼镜企业人,财,物的需求非常高,长期以来,外销眼镜企业以外单加工贸易为主,没有构建国内营销的专门营销管理平台和专业的营销队伍,这一点使得许多眼镜企业英雄气短。在这个渠道为王的时代,没有通路就没有市场也就没有生存的可能了。(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 程 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