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攀钢深度开发钒钛资源“新宠”
稿件来源:本报讯
攀西地区因钒钛磁铁矿而享有“得天独厚”美誉,攀钢40多年来,一直为破解其尾矿、表外矿和高炉渣的有效利用苦苦求索。攀钢抓住2013年3月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获准设立的契机,迎难而上,借力创新驱动,让一度被称为 “弃儿”的尾矿、表外矿、高炉渣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攀钢深度开发攀西钒钛战略资源的 “新宠”。 弃石中淘宝 截至2013年12月26日,攀钢表外矿生产线,已生产规格矿237万吨。 矿石品位介于地质边界品位和最小工业品位之间的矿石被认为表外矿。数据显示,仅该公司朱矿按现有年处理铁矿石的能力计,每年就会产生表外矿约700万吨。由于技术制约,数量相当可观的表外矿以前只能被当成废石丢弃在排土场,这不仅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还浪费了大量资源。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曾经堆积如山的表外矿就这样被攀钢无可奈何地描述为 “就像 ‘鸡肋’一样。” 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环保隐患彻底解决。对此目标,攀钢拉开了表外矿综合利用研究的大幕。几经艰难攻关,攀枝花表外矿粗粒抛尾技术、分采分运工艺和高效选别技术在攀钢被创造性地开发成功,从而实现了低品味高效分选成套工艺技术在攀枝花尚难利用矿中的应用。 据悉,表外矿生产线达到设计产能时,朱矿每年产生的约700万吨表外矿将基本实现综合利用,并可从中获取钒钛铁精矿130万吨。 尘埃中吸钛 SLon-4000强磁机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其矿石处理量和矿浆通过能力均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一直以来,如何让攀西钒钛资源中的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攀钢始终孜孜以求,致力于选钛技术进步。 上世纪70年代末,攀钢自主开发出 “重—电”选钛技术,但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只能将大于0.045微米的粗粒钛精矿 “收入囊中”。对此,攀钢随后又成功开发出 “微细粒级选钛技术”。此后还将原有 “重—电”流程进行简化,并对微细粒级选钛流程进行延伸,着手实施了选钛扩能改造,使得小于0.038微米的超细粒级钛精矿实现 “新生”。 但由于攀西钒钛资源独特的禀赋,加上技术、工艺和设备等多重因素制约,每年接近760万吨的尾矿只能通过管道,排入尾矿库堆存。 为使宝贵的钛资源不被白白丢弃,攀钢启动了全尾矿深度回收利用工程建设工作,并于2013年9月30日建成试车。该工程建成达产后,攀钢矿业公司选钛厂的尾矿将全部实现回收利用,每年可产钛精矿19万吨、次铁精矿13.54万吨。 渣山中掘金 攀钢在高炉渣提钛技术上取得的突破同样可圈可点。攀枝花的钛资源藏身于岩矿型的钒钛磁铁矿,这是一种开发利用极其困难的低品位钛矿。 因此,一部分钛随选矿后的尾矿流走,一部分藏在采矿时剥离的表外矿中无法提取,还有一部分随炼铁时产生的高炉渣排出。其中,炼铁时排出的高炉渣中的TiO 2 含量高达22%。 2007年,攀钢探索形成了高钛型高炉渣高温碳化—低温选择性氯化制取四氯化钛及残渣综合利用工艺流程的生产技术。而后,又投巨资建成了高炉渣高温碳化中试线和碳化渣低温选择性氯化制备精TiCl 4 中试线,从而破解高钛型高炉渣这一世界性难题。 目前,高炉渣高温碳化中试线碳化率稳定在87%左右,冶炼电耗、石墨电极单耗、还原剂消耗等指标已达到预期目标。碳化渣低温选择性氯化制备精TiCl 4 中试线初步具备了连续稳定生产的能力,碳化渣最高氯化率达到95.15%。 在高炉渣提钛技术获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攀钢科研人员还对残渣综合利用展开了集中攻关。残渣综合利用攻关工作目前有序推进,进展良好。 (汪必奎 孟祥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