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木成林——虹桥工业园区的招商哲学
稿件来源:本报讯
投资虹桥工业园区的事情已经基本敲定,接下来仍有一些细节需要进一步沟通。为了在约定的早晨8点半准时赶到苏南那家企业进行交涉,江苏泰兴市副市长、原虹桥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孙群,在前一天晚上悄无声息地住宿在投资企业所在的城市,第二天早晨冒着漫天雾霾,步行到那家企业负责人的办公室。 看见孙群的到来,企业负责人十分惊讶,说到: “室外雾霾那么严重,你这位大市长插翅也飞不来啊!”。随行人员告知, “为了回避早晨的雾霾,而又不影响今天的工作,孙市长昨晚驱车于深夜赶到你们厂附近入住。”这令该企业的负责人十分感慨,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投资虹桥工业园区的信心。 以上是四年多来,虹桥人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片段。掠影虽小,却折射出虹桥人的执事之道。建园之初,园区企业屈指可数,四载寒暑之后,园区内的企业已经超过350家,其中外资10多家。园区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这其中的量变与质变之间,蕴藏着虹桥人在招商引资中 “以诚待人,树木变森林”的处世哲学。 高效而诚挚的服务 扬子鑫福造船是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旗下的控股子公司,也是虹桥工业园区倾力打造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之一。2013年9月,当该企业自主研发的第一艘万箱集装船就要下水出坞之际,造船厂突然发现江面上停泊的3艘加油船挡住了他们那艘“巨无霸”集装船出坞入港的去路。如果刻意避让一下,新船也能勉强驶入长江,但是不仅成本加大,而且风险要增加许多。 时间仅剩下一个月,这艘万箱集装船就要向加拿大客户交付,这关系着入园企业的信誉和效益,也关系到园区产业发展的软环境问题。为此,园区领导从大局出发,使出浑身解数,不辞劳苦多次与这3艘加油船的主管部门进行反复沟通与交涉。为了及时迁走这3艘加油船,面对3方开出的转移资金要求,虹桥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虹桥镇镇长李炳良亲自出马,与3家加油船公司的主管部门反复磋商,最终园区以最小的成本价补贴了3方,终于赶在万箱船出坞离港之前将3艘加油船进行了动迁。 加油船的动迁,让扬子鑫福乃至扬子江船业的老总无比感动,园区更加获得了扬子鑫福的信任和认同。目前,总投入49亿元的扬子鑫福造船项目正式投产,已落实了15条万箱级集装箱船舶生产合同。在感受到园区高效而诚挚的服务之后,扬子鑫福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积极为园区宣传和介绍。他们介绍了江苏海陆装饰有限公司落户园区。目前这家企业投入10亿元开发的船舶海洋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在园区发展。 中丹集团是入户园区最早的企业之一,该集团的副总在评价园区的服务时介绍,这么多年来企业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业绩,与园区的支持和当地政府的关怀密不可分。他们从土地征用,到优惠政策,到来自多层面的关心总是十分及时。正如园区众多企业的领导所说,虹桥工业园区近年来的发展重心,不仅仅是单纯强调招商引资,更为突出的转变是 “变园区招商为以商引商”,通过扩大服务的范围和内容,通过口口相传,通过实实在在而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真诚服务,来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企业。 近年来,为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园区积极引导企业走自主研发之路,对重点企业和产品的研发、技改、节能减排等给予重点扶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同时还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大自主创新、合作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硬件与软件实力。 目前,虹桥工业园区设有招商和经济服务中心,可以为进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在项目规划、选址建设、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企业核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服务,帮助进区企业办理各类手续。园区还拥有海关、海事、检验检疫、边防检查等口岸查验机构,尽最大可能为园区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 园区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 虹桥人似乎从来不嫌小事麻烦。在他们看来,企业来了,园区与企业之间就是利益的共同体。他们甚至认为, “招商”这个词说起来都有些别扭,相比之下,促进提高、企业孵化、产业提升这类词语更能真正体现园区引进项目与人才的实际内涵。 当记者与园区企业谈起他们与政府彼此之间的关系时,江苏泰润物流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衡很自然地就把话题转到园区的服务上: “初来之时,企业对很多事情都还比较陌生,是园区的工作人员帮我们协调码头、海关、商检等琐碎的事情。在招工以及办理入户、供电手续、搭建银行平台等事务工作时,园区的工作人员任劳任怨,帮忙不添乱。现在政府还帮我们协调住房等问题,我们非常看重这里的投资环境。这些年来,通过一次次的沟通和接触,信任感逐步建立起来,这里有的工作人员已经融为我们企业的一分子。” 在虹桥,有让投资企业顺心的政策环境,有让投资企业安心的服务环境,有让投资企业放心的法治环境,还有让投资企业舒心的人文环境。总结这些年来虹桥工业园区飞跃发展的成功经验,最核心的地方,是精确的定位吸引了企业。同时,良好的园区环境和专业化的招商以及服务队伍,则是留住更多企业的关键所在。 记者采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虹桥人,似乎都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丁纪新,这位招商一局局长,在协同记者采访时让人感受到,他从政治、经济,到科技、法律,再到业务,甚至是当下最时髦的社会话题,都能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从容对答。丁纪新介绍,他们招商局的同志,手机永远是24小时开通,有时即使是在深更半夜,一旦企业需要,他们依然会起身赶往工厂,为企业排忧解难,尽心尽力做好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务。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之中,虹桥人以特有的 “科学态度,理性认识,有效方法,扎实工作”的待客之道,以打造 “具有亲和力的政府,和善友好的投资环境”为目标的服务思路,不断寻求招商引资工作的转变。如果说,早期工作的中心是引入企业,那么现如今,引导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已经是园区发展和企业服务的重中之重。 交谈之中,丁纪新曾经说到,虹桥人不怕企业对他们服务工作提意见、指缺点,怕的是企业来到园区之后与他们没有沟通,那就没有了他们对工作进行改正与提升的空间。 试想,一家企业到这里来发展,处处都能感受得到那种难得而又温暖的顺心和舒心,在这片孕育希望之林的土地之上,又何愁不能长成参天的森林!(本报记者 杨 明 成吉昌 特约通讯员 张建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