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重大项目 《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日前通过评审,重新厘定我国煤炭资源总量5.9万亿吨,圈定预测区2880个,面积近45万平方千米,预测资源量3.88万亿吨。 (资料图片)
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下滑后,环渤海动力煤指数自2013年10月中旬以来已连续11周上涨,与2012年530元/吨的最低点相比,涨幅已接近20%。这让煤炭业似乎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
2014年新年伊始,曾连续上涨两个多月的动力煤价格急转直下。有媒体称,神华销售集团公司公布2014年1月各热值煤种的指导价格,发热值为5500大卡的神混1号长协月度价格和现货挂牌价均为614元/吨,较上一期下调17元/吨;神混5000大卡的价格则为575元/吨,下调40元/吨。价格下调幅度最大的是发热值为4500大卡的神混4号,下调了70元/吨。另一央企中煤能源集团也提出了1月的暂定基本价格,发热量5500大卡的平混2号为590元/吨,而该煤种上一期价格为631元/吨,降幅达41元/吨,远大于神华集团。
有分析称,这一结果由多重因素导致。比如下游电厂冬储补库存已经饱和,取暖用煤需求减少;此前动力煤价格持续上涨,已超出市场真实需求等。
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 继2012年12月20日国办下发《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炭价格实现完全市场化之后,2013年煤炭行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其一,体现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 《煤炭经营监管办法》的修改。2013年6月29日,修改后的 《煤炭法》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开始施行。 《煤炭法》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去掉煤炭生产许可和煤炭经营审批的有关条款,煤炭生产和经营不再实行许可制,不再需要进行事前审批。12月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 《煤炭经营监管办法 (修订稿)》,并公开征求意见,目的除了适应 《煤炭法》的修改而调整部分内容之外,更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政府和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其二,体现在煤炭期货市场发展方面。3月22日,炼焦煤期货合约开始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9月26日,动力煤期货合约正式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炼焦煤和动力煤期货接连上市,意味着煤炭现货市场开始与期货市场协同发展,煤炭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不可否认,煤炭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煤炭是我国基础能源,政府始终都坚持从国家层面对煤炭行业进行调控。2013年5月,发布 《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商品煤质量进行控制,特别是对进口动力煤质量进行控制,后来由于遭到用煤企业和贸易商的激烈反对,最终文件并未正式公布;8月,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自2013年8月30日起,取消褐煤的零进口暂定税率,恢复实施3%的最惠国税率;11月,国办下发 《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提出了坚决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加强煤炭进出口环节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和营造煤炭企业良好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和措施。
一方面是煤炭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为了促进煤炭行业平稳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政府坚持对煤炭行业进行调控。2013年,煤炭行业和市场就是在以上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中发展变化的。
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 宏观经济在二季度快速实现探底回升,三季度之后连续保持平稳增长,煤炭下游产品具备了较好的需求基础。2013年火电、粗钢、水泥、合成氨等主要下游产品整体需求形势明显好于上年同期,煤炭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火电发电量、粗钢产量、水泥产量和合成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6.8%、7.8%、9.3%和4.3%,与2012年全年增速相比,除了合成氨产量增速下降4个百分点之外,火电、粗钢、水泥产量增速分别提高6.2、4.7和1.8个百分点。
虽然2013年火电、粗钢、水泥产量增速较2012年出现明显回升,但从2002年以来十多年增长情况来看,仅是分别高于2008年和2012年,增速普遍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可以说2013年煤炭需求只是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从长期趋势来看,煤炭需求增长仍呈逐步放缓态势。
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投资和出口增速逐步回落,从根本上决定了火电、粗钢、水泥等能源原材料需求的放缓趋势。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与2012年全年相比,回落0.7个百分点,为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出口额同比增长8.3%,仅高于2009年和2012年,明显低于2002年以来多数年份超过20%的增幅。
产量总体基本持平 2013年,全国原煤产量前低后高,全年总体同比基本持平。
上半年,由于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煤炭需求增长较慢,再加上煤炭进口持续增长,下游行业不断去库存,煤炭价格持续走弱,部分不具备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煤企被迫停产、减产,全国原煤产量回落明显。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累计完成原煤产量18.33亿吨,同比下降4.5%。从三大煤炭主产省区来看,上半年内蒙古完成原煤产量4.53亿吨,同比大幅下降12.4%;山西和陕西分别完成原煤产量4.68亿吨和2.2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和4.6%。上半年三省区合计完成原煤产量11.45亿吨,同比下降4.1%,与全国原煤产量降幅基本一致。
进入下半年,特别是9月份之后,在经济企稳回升、国际煤价快速反弹、下游用户加大补库力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内煤价逐步止跌回升,煤炭市场开始好转,煤炭产量也开始逐步回升,全国原煤产量累计同比降幅不断收窄。1~11月,全国累计原煤产量同比已经基本持平。从三大煤炭主产省区来看,1~11月,内蒙古完成原煤产量9.35亿吨,同比下降9.5%,降幅较上半年收窄2.9个百分点;陕西完成原煤产量4.45亿吨,同比增长6.9%,增幅较上半年扩大2.3个百分点;山西完成原煤产量约8.67亿吨,同比增长约4.5%,增幅较上半年扩大3.5个百分点。1~11月,三省区合计完成原煤产量约22.16亿吨,同比下降约1.3%,较上半年收窄2.8个百分点。
进口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尽管国内煤市持续弱势运行,但由于国际市场供求形势较为宽松,煤价整体同样走弱,再加上国内用煤企业主动走出去力度不断加大,煤炭进口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海关数据显示,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含褐煤)29163万吨,同比增加3788万吨,增长14.9%。与此同时,我国煤炭出口继续萎缩,1~11月,我国累计出口各类煤炭694万吨,同比下降18%。
从分煤种进口结构来看,炼焦煤进口量增幅明显高于非炼焦煤。1~11月,我国炼焦煤进口量合计约为678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2150余万吨,增幅约为47%;非炼焦煤进口量合计约为22380万吨,同比增加1600万吨左右,增长约7.8%。非炼焦煤进口增幅较小,原因主要是随着国内动力煤价格持续走弱,部分贸易商日益谨慎,作为主要进口煤种的动力煤进口量增幅明显放缓。
从分国别进口结构来看,2013年我国煤炭进口仍主要来自于印尼、澳大利亚、俄罗斯、朝鲜、蒙古、南非、越南、加拿大和美国。1~10月来自以上九个国家进口的煤炭量占进口总量的比重达到98.6%,其中,又以印尼和澳大利亚占比最大,分别达到44.1%和20.8%。1~10月,来自印尼、澳大利亚、俄罗斯、朝鲜和加拿大的煤炭进口量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而来自其他几个国家的煤炭进口量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煤价整体先抑后扬
通过前面分析不难发现,2013年国内煤炭需求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而国内原煤产量则同比基本持平,煤炭供求宽松形势理应有所转变。但是,由于煤炭进口持续较快增长,下游用户,特别是电厂用户持续去库存,国内市场买方持续处于观望状态,即便产量下降也未能很快扭转市场观望心理,使煤价长期弱势运行。另外,在市场处于僵持之时,受澳元等商品货币贬值、国际市场采购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6月份国际煤价大幅下挫,国内煤价遭遇最后一击,降幅快速扩大。8、9月份之后,受原煤产量回落、煤炭需求形势好转、国际煤价回升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观望氛围逐步扭转,炼焦煤、喷吹煤、动力煤、化工煤(主要是无烟块煤)价格逐步实现止跌回升。
海运煤炭网数据显示,2013年10月9日,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最低曾降至530元/吨,较年初高点下降103元,降幅达16.3%。10月9日触底之后,煤价快速回升,到12月11日,回升至608元/吨,较10月9日上涨78元,累计涨幅达14.7%。
反映产地煤炭价格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整体也呈先抑后扬态势。其中,炼焦煤价格指数在8月19日触底,该低点较年初累计下降15.9%,到12月9日,累计回升5.6%;喷吹煤价格指数在8月19日触底,该低点较年初累计下降17.5%,到12月9日,累计回升5.5%;动力煤价格指数在9月16日触底,该低点较年初累计下降21.7%,到12月9日,累计回升5.4%;化工煤价格指数在9月30日触底,该低点较年初累计下降16.9%,到12月9日,累计回升5.0%。
据预计,2014年煤炭需求有望继续小幅增长,但由于国内煤炭产能较为充足,煤炭价格很难再现持续上涨。受需求季节性变化、煤炭行业相关政策调整、节能环保力度加大以及国内外煤市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2014年国内煤价有望整体呈现震荡走势。
(李 廷)